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散光是单眼屈光不正的常见状态,按照其生理类型可以分为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散光眼的形成多数是因为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所引起的屈光力的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及屈光力的测量可以通过角膜曲率仪进行。本文就人眼和镜片的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的差异、角膜曲率仪中散光的记录与处方的差异以及角膜性散光的表面形状等3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1.角膜塑形镜的轿正原理是什么?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OK镜)是一种采用逆几何设计的高透氧硬质材料做成的角膜接触镜,其矫正近视的原理,是通过眼睑压力和泪液流体力学特性、借助镜片中央即基弧区的正压力和反转弧区的负压吸引,逐步使中央角膜曲率变平坦、旁周边角膜曲率变陡峭,形成中周边近视性离焦,从而有效地暂时矫正近视,并延缓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1:女孩,9岁,发现近视一年,每半年增长-1.00D,家长不希望孩子发展为高度近视,希望控制近视增长速度。否认药敏及过敏史,父母均高度近视,-7.00D~-8.00D裸眼视力及屈光检查:OD:0.05-3.75=1.0OS:0.05-4.00=1.0角膜特点:①该患者角膜曲率适中,轻度的角膜顺规散光。②e值居中=0.5~0.6。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为孩子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母亲咨询笔者:"孩子原来配戴的塑形镜是普通无散光设计的镜片,日间的裸眼视力也很好,达到1.0,为什么要给孩子验配散光片?价格贵了很多不说,医生也从未说过孩子有散光。"这个孩子原来在外院验配过角膜塑形镜,已经停戴镜片2月余。检查的结果是角膜散光大,2.25D,地形图评估周边角膜矢高差50μm,常规镜片试戴表现为上下方荧光充盈多,镜片配适不稳  相似文献   

5.
从角膜地形图观察分析,多数人的角膜高屈光部位位于上下区域,由此判断顺规散光是角膜屈光产生,逆规散光是晶状体屈光产生,验光检查需酌情考虑晶状体散光的调节,对于逆规散光患者建议欠矫,顺规散光患者建议足矫。屈光矫正后,为重新使眼睛恢复视功能平衡,需做视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6.
1患者基本情况与眼部检查 1.1患者基本情况 魏某某,女,11岁,配戴某品牌角膜塑形镜1年,自诉配戴期间视物重影,视力波动较大,经常戴戴停停,影响学习生活,外院检查表示角膜塑形镜配戴偏位,欲重新验配角膜塑形镜,遂停戴两月后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散光隐形眼镜的特点是能在角膜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镜片可以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不应有旋转移动,这样才能保证镜片散光轴位的稳定。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的散光隐形眼镜大致有两种设计。一种是加厚加重型,即镜片的下面厚重呈不倒翁状,亦称重力稳定法。另一种是上下削薄型,也称动力稳定法。因为眼睑的眨动对镜片产生的撞击力使镜片削薄的部分总是保持在与上下眼睑相对接触的位置上。这种设计已获全球专利。因为其稳定程度较高,所以矫正散光的效果好,又因镜片的平均厚度减少,所以透氧性高,配戴很舒适,卫康散光隐形眼镜就属这种上下削薄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通过角膜塑形术改变角膜形态,从而暂时矫正眼屈光不正以及延缓近视发展速度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已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近视管理手段。但是,验配角膜塑形镜有诸多的注意事项需提前了解,只有正确认识角膜塑形镜,方能作出最佳判断。  相似文献   

9.
圆锥角膜是先天性发育异常,角膜中央变薄呈圆锥状突出的眼病,常因角膜失去正常弯曲,而形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致使视力下降;同时还可伴有复视、畏光、炫光等症状。病变晚期常导致角膜混浊穿孔,视力高度减退,给患者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圆锥角膜的治疗,目前通常是早期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如果不规则散光很重或中央部角膜混浊.可行角膜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球面软镜矫正角膜性散光的效果取决于形成的泪液透镜的情况和散光眼形成的最小弥散圈大小。矫正效果还与患者对视力的期望心理和耐受程度有关。在实际验配中,应根据散光的类型正确选择镜片,才能使矫正视力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1.角膜塑形镜治疗的用途有哪些?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也是一种隐形眼镜,但是它的材料和设计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隐形眼镜不同,它是一种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透氧系数在100以上,角膜塑形镜有其独特的反几何设计,镜片中央区较个体角膜中央区平坦,通过夜间佩戴可以改变角膜中央前表面的弧度,从而达到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美国Euclid Boston EqualensⅡ角膜塑形镜片在矫正期结束时的裸眼视力、近视和近视散光的降度、E值与降度的关系。矫正期是指首次戴镜日至戴镜3个月(部分特殊矫正者的矫正期会适当延长)。在矫正期内,验配机构要负责观察、评估、保证戴镜者眼部健康以及力求达到最佳矫正效果。结论:低中度近视患者戴片3个月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良好的塑形视力,即可以达到白天不用佩戴眼镜;在角膜塑形术中,地形图E值的高低对近视及散光的矫正效果无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散光不仅会影响视觉生活,更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及视觉疲劳。英国流行病学者调查逾万名屈光不正患者:其中至少一眼大于等于0.75散光眼的患病率为47.4%,大于0.75近视散光眼的患者占31.7%,远视散光眼患者占15.7%;大于等于0.75散光眼中高度近视比例较高;角膜顺规散光患病率为32.9%,高于逆规患病率的29.1%;散光患病率公认随人种有所变化,东亚人群更普遍。  相似文献   

14.
角膜塑形镜源自美国.几十年来渐进发展.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角膜塑形镜服务模式.这和美国较为发达的视光教育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美国Euclid Boston Equalens II角膜塑形镜片在矫正期结束时的裸眼视力、近视和近视散光的降度、E值与降度的关系.矫正期是指首次戴镜日至戴镜3个月(部分特殊矫正者的矫正期会适当延长).在矫正期内,验配机构要负责观察、评估、保证戴镜者眼部健康以及力求达到最佳矫正效果.结论:低中度近视患者戴片3个月后,绝大多数可以获得良好的塑形视力,即可以达到白天不用佩戴眼镜;在角膜塑形术中,地形图E值的高低对近视及散光的矫正效果无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老年人屈光不正的发病类型、机理及演变状况。方法:用小瞳孔检影和主观插片审核等医学验光程序,分四个年龄组,对677例(1118眼)≥40岁的屈光不正患者进行检诊、汇总,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70岁的三组中,近视和复性近视散光的发病率平均分别为39.15%和23.24%(合计62.39%),≥70岁组中复性近视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的发病率分别为28.10%和20.66%(合计48.76%)。40岁组和70岁组与50岁组和60岁组屈光不正的发病类型总体分布不一致,其差异呈高度显著性(x2=77.19,p<0.01)。<3D者占74.69%,3~5.75D者占20.84%,≥6D者占4.47%。近视组和混合散光组与其他5组屈光度数的总体分布不一致,其差异呈高度显著性(x2=254.7,p<0.001)。580眼散光中顺规占38.70%,逆规占45%,斜轴占16.21%。结论:我国中老年人近视类屈光不正(含近视散光)与远视类屈光不正(含远视散光)的比值为2.5:1。但随年龄增大,近视类屈光不正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远视类屈光不正逐渐增高,分析与中老年人调节力逐渐弱化和角膜、晶状体前表面的弯曲度逐渐变平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大,顺视和斜轴散光逐渐减少,逆规散光逐渐增多。相关系数检验证明:顺规散光与年龄呈负相关(r=-0.957,P<0.05);逆规散光与年龄呈正相关(r=0.982,P<0.01)斜轴  相似文献   

17.
细说散光     
什么是散光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弧度有关。人类的眼睛并不是完美的,有些人眼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轻度散光不影响视力,一般不用处理。但中高度散光可引起弱视,需要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8.
<正>(续)第二节验配效果的疑难问题配戴角膜塑形镜以后,可能发生矫正效果不理想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戴镜,可能发生于矫正近期,也见于矫正成功数月,甚至数年以后。兹将验配效果的疑难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戴镜导致的视觉异常,另一类是戴镜导致的角膜损伤或眼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由于眼球和眼睑的解剖结构不同,亚洲人和白种人在散光软镜的验配特征上存在差异。※以往的文献报导称传统设计的etafilcon A材料的散光软镜在亚洲人中的验配成功率不如白种人高[1]。※日抛安视优?舒日?散光软镜应用ASD迅速稳定技术,使镜片通过与眼睑的相互作用迅速稳定,并一整天都保持稳定。※本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日抛安视优?舒日?散光软镜在亚洲人中是否能在以下方面获得成功验配:(i)定位时间;(ii)全天稳定性;(iii)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国病"~([1]),如何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预防及控制近视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越来越多,近年来光学矫正聚焦于促进中周区视网膜近视性离焦,提高视觉质量以及促进调节机能等方面,其中角膜塑形术是最受瞩目的视光学技术~([2])。本文就角膜塑形镜的材料、品牌、设计、控制近视原理、近视控制效果和目前的验配方法做综述。希望对初涉入和即将涉入此领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