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高升油田近三年来开展的油藏精细描述、油藏工程、油田开发、调整及措施挖潜等方面的成果研究,阐述了油田实现稳产、减缓油藏产量递减的一些好做法,改善了开发效果。同时,也为“九五”期间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盘活资源存量及进一步稳产,明确了开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周边微构造圈闭油藏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油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隐蔽性油藏已成为勘探的热点和重点,而微构造圈闭油藏是介于一般构造油藏和隐蔽性油藏之间的一种油藏模式。以孤东油田周边勘探为例,总结出微构造圈闭成藏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背斜微构造、断鼻微构造、断块微构造,此外,还有复合型的微构造圈闭油藏,如岩性 微背斜构造圈闭油藏等;并对其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微构造圈闭油藏所处的特有构造位置及其“微型”特点,其勘探方法将有别于一般构造圈闭的勘探方法,从资料要求、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含油性分析及圈闭评价四方面介绍了勘探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胡庆油田微构造油藏的研究,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形成了微构造油藏的一整套滚动开发技术。根据微构造油藏依附于断层、含油层位多、空间位置错移的特点,采用了打多靶定向井和侧钻井等特色技术,对胡7—94块等微构造块进行了成功开发,证明了胡庆油田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挖潜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下油藏特点,细分了流动单元,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了微构造和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油藏构造、砂体及储层物性三维模型。通过各种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密网络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油藏开发调整措施,使油井含水下降,产量增加,提高了水驱采收集。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北块Ⅳ4厚油层细分开采做法及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典型巨厚非均质油层-双河油田北块Ⅳ4层的解剖,对该厚油层层内精细的砂体平面和纵向岩电对比,找到了两个稳定夹层,将该厚油层进一步细分成3个独立流动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微旋回,微构造,剩余油分布等精细的油藏研究,并根据剩余油的分布形态提出了具体挖潜措施,制定出了下一步厚油层的具体细分挖潜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开发决策风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开发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的复杂油藏的风险性较大,本通过对影响开发决策风险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概率统计理论对低渗透油田开发风险性进行评价研究,可降低油田开发决策的风险性,对“三低”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暴玉江 《河南石油》1999,13(4):53-55
通过对井下作业在油田开发中的地位和阐述,从体制,管理及生产方面对造成井下作业效益低下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则提出了提高井下作业效益的途径;树立“经济严重”指导思想,坚持’三压三提”工作方法,深油藏研究,找准潜力区,提高措施有效性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油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隐蔽性油藏已成为勘探的热点和重点,而微构造圈闭油藏是介于一般构造油藏和隐蔽性油藏之间的一种油藏模式。以孤东油田周边勘探为例,总结出微构造圈闭成藏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背斜微构造、断鼻微构造、断块微构造,此外,还有复合型的微构造圈闭油藏,如岩性+微背斜构造圈闭油藏等;并对其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微构造圈闭油藏所处的特有构造位置及其“微型”特点,其勘探方法将有别于一般构造圈闭的勘探方法,从资料要求、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含油性分析及圈闭评价四方面介绍了勘探经验。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江汉油区异常复杂断块油藏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三维地质模型等研究方法及成果,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部署12口调整井,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证实了该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江汉油田开发后期,如何在高含水区寻找剩余油的几种思路,即通过构造精细解释挖掘断层附近、微构造高点剩余油;通过老井复查、小层精细对比、砂岩追踪挖掘零线附近、油砂体边部剩余油;通过沉积微相分析、油藏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监测等手段挖掘井间、层间及层内剩余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