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常用电磁屏蔽材料和元器件 电磁屏蔽是抑制电磁干扰的主要技术,电磁屏蔽材料和元器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经形成生产各种类别和系列规格的电磁屏蔽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和元器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2.
题目:光学窗口的电磁耦合模拟和防护技术;题目:碳纤维化学镀钴工艺研究;题目:电磁屏蔽技术及材料应用研究新动向;题目:纳米镍粉的形貌与磁性能; 题目:一种新型纳米羰基铁粉吸波涂层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平板型复合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平板型复合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试技术的研究电子部标准化所电磁兼容室主任王素英主题词屏蔽材料,效能,技术研究如何解决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提高电子设备的EMC性能,已成为广大从事电子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电磁屏蔽材料在防止电磁泄漏、提高...  相似文献   

4.
光电侦察平台电磁屏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光电侦察平台满足现代战场复杂的电磁环境要求,对某型光电侦察平台进行了电磁屏蔽设计。电磁屏蔽技术是抑制辐射干扰、提高系统电磁兼容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分析了光电侦察平台在进行电磁屏蔽时的技术难点,根据其特有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解决措施。对改进后的光电侦察平台进行了电场辐射发射(RE102)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合理的电磁屏蔽处理,可使光电侦察平台电场辐射发射值降低约10 dBV/m,提高了光电侦察平台的电磁兼容性。综合采取屏蔽、接地及滤波等技术手段,可使光电侦察平台的电磁兼容性满足GJB151A-1997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手机辐射作用下人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DTD法在建立人体电磁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在手机辐射作用下,人体内外的场强分布。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硬吸收边界条件来解决FDTD算法中计算区域的截断误差问题,即把吸收性能良好的吸波材料加到计算空间的边界上以吸收边界上的入射波,消除反射波。计算结果表明,手机的辐射绝大部分被人体的皮肤所吸收,人体内部在手机辐射作用下的场很弱。因此,在非长期地、连续性地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手机的辐射应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磁屏蔽材料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文章介绍了电磁屏蔽的基本理论,近年来电磁屏蔽材料最新的发展情况,各种新型电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并对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6 几种典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趋势 6.1 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所研究的复合材料大多侧重于高频段电磁波的屏蔽,虽获得了较好的屏蔽效果,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宽频带使用的要求;低频时,仅由金属和碳等高导电材料作为填充材料,屏蔽效果较差,不能达到环境要求的屏蔽效能。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了扬长避短,研究者们已经从宽频屏蔽的要求人手,  相似文献   

8.
不同体积分数聚苯胺对复合电磁屏蔽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金属粉末/聚苯胺电磁屏蔽材料中,加入不同的聚苯胺体积分数对15%金属镍粉的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的影响.从聚苯胺加入量的不同对屏蔽组分分散性的影响及结构差别,分析了影响屏蔽效能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二次掺杂的聚苯胺溶液体积分数为20%时,电磁屏蔽材料的导电性和屏蔽效能最好.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表明,此时电磁屏蔽材料的分散性也最佳.说明屏蔽组分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分布状态对屏蔽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手征球壳的低频电磁屏蔽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手征介质球壳的低频电磁屏蔽效应,给出了一组手征电磁屏蔽球壳的设计曲线。比较了手征材料的一般电、磁屏蔽材料的不同之处,重点说明了该材料的特殊性。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新型材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电磁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10.
电磁屏蔽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电磁环境污染的加重,对其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技术-屏蔽技术的研究也就越显得重要了.从电磁屏蔽技术原理出发,讨论了屏蔽体结构、屏蔽技术分类、屏蔽材料的选择以及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电子设备实施具体的电磁屏蔽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介绍了材料对电磁波的屏蔽实现方式,以及纤维类电磁屏蔽材料、非晶态电磁屏蔽材料和复合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目前电磁屏蔽材料的主要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移动手机的安全问题,通过对移动通信机理的深入分析,运用电磁发射的抑制技术,主要研究防止在高校考场中的手机泄密,并阻断手机信号的有效途径。通过相关理论研究,设计了同时屏蔽应用在DCS/GSM/CDMA/3G频段的移动通讯设备的屏蔽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用FDTD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涂敷吸波材料的手机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比较了使用吸波材料对降低手机辐射剂量SAR值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对手机通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吸波材料可以明显降低手机对人体的辐射。  相似文献   

14.
空心电抗器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其漏磁过大可能对周围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文章给出了空心电抗器磁场辐射的计算公式,通过仿真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了电抗器漏磁对车内电磁环境的影响;并阐述了电抗器有、无屏蔽盖板及盖板的材质、厚度等与其周围静磁场及屏蔽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抗器目前所用屏蔽盖板的漏磁满足标准要求,不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等设备的正常工作;使用高磁导率的材料作为屏蔽板可以有效地减小其厚度及重量。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光显屏蔽机的概念,创造性地集成了微辐射光学显示装置、微辐射鼠标键盘、信息处理设备和电磁屏蔽体,开发出符合BMB19—2006和GGBB1—1999中C级屏蔽效能要求的信息处理终端,解决了屏蔽室不能作为终端电磁防护设备广泛使用和低辐射计算机电磁防护级别不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益恶化,电磁屏蔽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电磁防护型功能材料,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虽然有关屏蔽技术的资料和书籍很多,但是真正涉及屏蔽材料的并不多,且较为零碎和分散。本栏目的目的就是试图帮助初涉该领域和非本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有关屏蔽材料的基本知识。 从本期开始,编辑部将陆续对屏蔽材料的基本原理、物理机制、分类方法、研究热点和最新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对相关的技术人员有所裨益。同时,为了使这个栏目办得更好,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手机、寻呼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在许多场合已产生了一些新的烦恼,本文提出了使无线通信失去作用的两种技术:电磁屏蔽技术和电子干扰技术,并对电子干扰技术进行了着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铁-石墨/ABS复合材料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碳纳米管负载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结构表征;正交排布碳纤维材料的电磁防护性能研究;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导电聚苯胺/羰基铁粉复合吸收效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剑  李永刚  黄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9):920002-0920002(6)
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严重影响了机载光电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指标。为了提高小型机载光电平台的战场工作效能,从屏蔽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首先阐述了电磁屏蔽的屏蔽效能,并分别从屏蔽材料的选择、ABS外壳屏蔽、缝隙处屏蔽及敏感单元双层屏蔽等方面对小型机载光电平台进行了电磁屏蔽设计。通过电磁兼容性试验对屏蔽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屏蔽措施后,小型机载光电平台的视频图像显示正常;传导发射值降低了约20 dBV;电场辐射发射值降低了约10 dBV/m;并且其余各项试验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为机载光电平台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武器装备机箱内部电磁辐射防护的技术需要,从不完全屏蔽腔体辐射耦合电场增强效应形成机理出发,对孔缝耦合及贯通导体耦合导致的屏蔽腔体内部局部电场增强效应防护方法进行了研究.仿真计算了屏蔽腔体内部加载吸波材料、腔体分区隔断以及贯通导体安装金属导管等防护方法对不完全屏蔽腔体电磁耦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屏蔽腔体内部加载吸波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由于腔体谐振产生的电场增强效应,相同的吸波材料放置在强场位置防护效率会更高;采用分区隔断的屏蔽腔体能够提高腔体的谐振频率,大幅降低腔体内大部分位置的电磁耦合能力;贯通导体通过金属导管进入屏蔽腔体能够有效降低贯通导体的电磁耦合能力,削弱屏蔽腔体内部的电场增强效应,屏蔽腔体内部及外部的金属导管长度越长,其防护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