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全峰梅  丘连峰  徐兵 《规划师》2007,23(12):60-63
北海老城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形成了以商贸为主要特点且融汇中西特色的城市风貌.随着新城的发展,老城的商贸功能逐渐迁移,基础设施也逐渐萎缩,历史文脉日渐断裂.北海老城的保护与复兴应在体现美学意图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以"在创新中怀旧、在利用中保护、在管理中复兴"为理念,运用空间句法、元素叠加的理论方法,为北海老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促使其转变经济结构、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景观内涵,并激活人们的历史记忆,使老城成为"魅力家园".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挑战——从100到0.1 北京老城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然而在近代,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房屋产权归属变化日趋复杂,老城呈现产权碎片化和人居环境质量低下.主要挑战包括居住面积狭小、基础设施破旧、院内违建等. 策略与设计——0.1+|-0.05 "0.1+"开间是老城居民的基本房屋产权单元,也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老城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对美国纽约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实施过程、监测评估以及成本效益进行介绍,并针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老城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方略、目标、建设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原伟 《四川建筑》2009,(Z1):111-112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老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总结,提出了旧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从城市整体关系和核心区自身两个大的方面为设计依据的观点,并以诸暨市老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为例,具体的"展示"了设计的操作过程。试图为旧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设计策略与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5.
滨水区是孕育城市与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的外延式生长,老城滨水区功能业态弱化,空间环境衰微。本文在滨水区规划实践中,以"城市双修"为理念、"价值开发"为导向,探索"功能策划、空间规划与行动计划"三位一体的规划路径。规划前期基于禀赋价值和市场需求分析,策划出实现区域价值提升的产业功能体系;然后针对滨水生态格局保护及功能空间营造,制定精致化的空间管控体系,推动老城滨水区的空间修复和功能迭代。最后,制定面向市场的务实行动方案,以指导滨水区渐进式更新,探索构建系统化方案,引导老城滨水区,推动滨水区内生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蒲城老城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保护"的视角出发并运用场所—文脉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两种城市设计分析方法,探索与塑造老城"整体保护"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模式与方法,为类似城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姜丽宁  应君 《城乡建设》2012,(11):88-90
一、绿色基础设施概况(一)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美国自然规划与保护运动,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时就有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雏形。但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是将城市绿色空间提升为一个系统,至今没有  相似文献   

8.
化冢为家——阻止沙漠蔓延的绿色基础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9年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中二等奖获奖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和方案主要内容.该作品选取沙漠化严重的甘肃民勤地区为设计对象,通过景观化方法,利用一套集合人工与自然的绿色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新的绿洲体系重建,借此探讨了人类生存环境安全下专业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正最小北京老城在近当代由于人口激增和管理运维能力不足等原因,呈现出高密度、低质量、产权复杂化以及空间碎片化的人居环境状态。随着老城整体保护的日趋严格和居民物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曾经的房地产开发带动危旧房改造的大拆大建模式难以为继,逐渐转向面对单个院落乃至房屋的城市微更新。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提出的"最小"是指在"开间"这一老城最小的产权单元与空间单元之内,探索适宜于低收入居民的人居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10.
老城中心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但城市规模的扩张、建设行为的粗放,带来老城空间特色与活力的丧失、公共和基础设施的缺失、环境品质的急剧下降。本文以泰兴老城中心区控规修编为例,基于地区特质和现实需求,重塑"特色、活力、宜居、低碳"的老城中心,探索了在存量规划背景下老城保护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建筑绿化作为城市增绿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园林绿化业中逐渐得以重视.然而对于建筑行业,目前建筑绿化设计只作为景观辅助设计,屋顶绿化对建筑本体的功用和影响还有待深入认识理解.从绿色建筑的角度,通过分析建筑绿化对建筑的功能性作用影响,进一步讨论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异同,并说明三者在衡量居住小区绿化质量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范娜 《建筑与环境》2011,(5):113-115
“绿色住宅”将是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但是没有绿色生活方式的配合绿色住宅的技术和理念很难真正得以实现。本文分析了绿色生活方式对于绿色住宅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绿色世博的研究引发相关思考,设想绿色住宅设计新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对绿色建筑示范区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要把握"高度、适度、尺度"的原则,以前瞻性的示范区标准指导规划设计,以全局的观点选择适当的绿色技术,以科学的方法衡量绿色建筑设计实效,走自主创新的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和发展概况;阐述了绿色建材的概念及其性能要求;并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3):45-46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儿童保健科并存在"身材矮小、营养不良、夜惊、出汗多、烦躁"等相关症状的婴幼儿3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清25-(OH)D及骨密度水平检测。比较不同月龄段婴幼儿的25-(OH)D与骨密度水平及构成比情况,并分析25-(OH)D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354例婴幼儿的25-(OH)D和骨密度平均水平分别为(28.32±9.15)ng/mL和(-1.33±0.49)。随着月龄的增加,25-(OH)D和骨密度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不同月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段婴幼儿的25-(OH)D及骨密度水平在男女性别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段间婴幼儿的25-(OH)D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3,P<0.001),月龄越高,严重不足率也越高;不同月龄段间骨密度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964,P<0.001),月龄越高,重度不足率也越高。骨密度轻、中、重度不足总水平的25-(OH)D不足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25-(OH)D水平与骨密度Z值呈正相关(r=0.819,P<0.001)。结论:25-(OH)D与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可根据25-(OH)D及骨密度的水平来指导维生素D及钙剂的补充。早期干预维生素D的缺乏对婴幼儿的骨骼发育,预防佝偻病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建筑既影响建筑企业的需求也影响建筑企业的供给,同时还影响着建筑企业的使命。建筑企业要完成"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历史使命,需要相应的绿色企业文化的支持。绿色建筑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绿色理念、绿色制度和绿色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绿色行为。建筑企业需要从绿色建筑理念、绿色规章制度和塑造绿色企业形象等方面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几项细部设计.该场地的功能性得到了提升。这些设计形成了一个系统.即在科英布拉城的城市河道公园和蒙德哥河两侧的行人通道系统。该项目达到这种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修建堤坝使修道院地区免受洪水的侵袭.并创建一个公共绿地.引导位于城市左岸的人们由地下通道来到蒙德哥绿色公园,因为路面上的交通很拥挤。  相似文献   

20.
“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地”,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多重身份,规范条例中“绿地”的定义各有不同,理论探索前沿对“绿地”概念进行了扩展,中英互译中“绿地”概念产生了歧义,甚至行业从业人员个体的主观判断和理解又加重了“绿地”的复杂性。为了从规划角度更清晰地认识“绿地”一词的专业肉容,并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从“绿地”概念、绿化与绿地、城乡规划与绿地等几个角度进行辨析,梳理规范条例中对“绿地”一词的解释,并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的规划范畴和规划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