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Pv4地址资源面临枯竭,如何引入IPv6并对IPv6地址进行规划是电信运营商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下一代互联网IPv6地址规划原则,并对业界的几种IPv6地址规划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及用户特点,提出了一种可能的IPv6地址规划及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在中国逐渐开始部署,如何组建电信级IPv6核心网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IP核心网络演进的原则,然后分别介绍和分析了IPv6网络的多种互通与过渡技术,并列举了国外运营商IPv6核心网络的演进方案,最后给出了总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营商互联网IPv6网络技术演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智峰 《移动通信》2010,34(9):39-43
文章探讨了下一代互联网IPv6选择的必然性,简要介绍了互联网IPv6化的网络技术方案及演进步骤。同时,结合国内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支撑的网络设备基本情况,介绍了各运营商的一些演进思路和做法。最后,指出总结IPv6研究和实践的技术成果是高效、低成本地实现全互联网IPv6化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张勇 《通信世界》2002,(25):35-35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预示着以无线方式进入互联网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就要求互联网从目前的IPv4协议向最有前途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协议转移。朗讯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近日推出了移动数据接入网关解决方案,其核心部分为IPv6无线接口和IPv4/IPv6转移网关。其中IPv6无线接口主要用于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连接,使电话用户得以在IPv6的基础上以移动无线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如今,电信市场上以GPKS为基础提供IP服务的蜂窝电话产品数量正在迅速上升,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增多,电信运营商将会对IP移动技术提出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2012,(7):52-52
华为日前在2012全球IPv6暨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亮相,并全面介绍其在IPv6网络建设及演进方面的成功解决方案和经验。为了推动IPv6在全球的发展,华为与国内运营商及法国电信、沃达丰、意大利电信等全球顶级运营商全面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及应用如语音、视频、互联网访问、游戏、定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的IP地址枯竭和网络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更加严峻。本文对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做了总体上的描述,并对IPv6的大规模引入和网络运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无论国内外都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提升到战略高度。我国是受IPv4地址枯竭问题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迫切程度犹如箭在弦上,因此,推动IPv6商业化进程非常重要。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对于增强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电信强国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过渡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关键要素,同时应加快推动产业链的成熟,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并提升现有互联网在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移动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IPv6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现有IP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不同模式和组网架构,并根据运营商的实际需求探讨了相应的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IPv6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中的技术演进分析,说明运营商在IPv6终端规模部署中的难点,结合家庭网关在IPv6网络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简要分析了家庭网关的技术原理,提出了路由型家庭网关在IPv6规模部署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和可实施方案,以帮助运营商和业界加快IPv6规模部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综合信息     
《数字通信世界》2005,(5):74-78
第四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2005年4月4日至6日,第四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CNGI与IPv6:无限创新,中国实现”。业内知名专家及千余名代表围绕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电信的演进、下一代网络的特色服务、IPv6的消费信息产品、IPv6新经济对生活的影响等焦点话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对下一代互联网全面演进及其产业化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走向进行了阐释。论坛期间,国内首个大型下一代互联网高科技体验中心——ShowNET进行了现场演示,展示了IPv6技术的新功能,提供包括IPv6宽带电话系统、基于IPv6的视频监控、信息家电、视频会议、VoIP、WebHosting、智能交通等业务与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隧道技术是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初期最重要的技术。根据个人用户上网的方式分为NAT上网用户与非NAT上网用户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如何登陆到IPv6网络,对于非NAT上网用户可以采用访问IPv6网络,对于NAT上网用户Teredo隧道和隧道代理访问IPv6网络,最后演示IPv4用户如何登陆IPv6网络。  相似文献   

12.
在IPv6校园试验网的接入使用中,如何判定接入用户IPv6地址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在基于SAVI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与实现了IPv6校园网的源地址验证。从源头上保证了IPv6接入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运营商IPv6演进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Pv4向IPv6演进的顺序来看,必然是网络要先行。当网络具备IPv6能力之后,内容提供商才会提供基于IPv6的业务,用户才会使用IPv6接入网络。对运营商来说,在IPv6还没有大量普及时,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现网设备的软件平滑升级,开启IPv4/IPv6双栈,在保持对现有IPv4用户和业务最佳兼容的同时提供IPv6接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栈技术的校园网络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萱  侯国平  张维理 《通信技术》2009,42(10):102-104
随着IPv6技术的不断深入,IPv4/IPv6网络设计与部署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根据目前主流网络技术及应用环境,提出基于双栈技术的IPv6校园网的设计及接入方案,并设计了一种校园网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有效保障校园网络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由于IPv6地址更加结构化和层次化,使得IPv6网络的路由协议体系与IPv4相比也更加层次化,可扩展性也较优,如何利用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构建独立的、便于演进的IPv6网络是目前IPv6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简要介绍IPv6路由协议特点的基础上,从影响IPv6路由体系架构的因素、多种EGP(外部网关协议)和IGP(内部网关协议)的选择等方面,对如何建立IPv6网络的路由体系架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NAT-PT技术的IPv4/IPv6转换网关部署在IPv4/IPv6网络边缘,用于两网互通.对转换网关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对保障两网互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网关所在网络业务流量的复杂性和其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架构对网络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转换网关SNMP代理的设计方案,定义了NAT-PT MIB,实现了网络处理器环境下分布式MIB的采集并提供了对IPv4/IPv6两网内进行网络管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宽带接入网支持IPv6的各种实现技术,分析了IPv6的引入对接入网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接入网支持IPv6的标准化进程以及IPv6在运营商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IPv6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选择合适的业务开展IPv6和尽量不改造已建接入网络2个方面阐述了IPv6的引进策略;根据IPv4下的OLT定位和IPv6下的设备定位,说明OLT/MDU的基本定位不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The transition from IPv4 to IPv6 is doomed to be a long process. Th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 technology is used very popularly in IPv4 network to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network address. It is a desiderated problem to make the users behind NAT gateway to access to IPv6 networks. By studying the transition technology from IPv4 to IPv6 and introducing NAT technology in IPv6, a scenario is put forward through 6to4 tunnel The scenario is implemented and the gateway system's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互联网现状的研究,阐述了在边缘网络中实现IPv4向IPv6转化的主要过渡技术,对边缘网络4over6进行了要素研究和分析,并介绍了边缘网络4over6标准化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