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探讨时效温度及变形量对Cu-0.40Cr-0.67Zr-0.021Y合金显微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950℃×1h固溶处理后在480℃时效+40%变形×0.25h,可达到较好的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133HV和82.83%IACS。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铸连轧和拉拔工艺制备Al-0.8Mg-0.7Si合金导线,利用直流双臂电桥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工艺对Al-0.8Mg-0.7Si合金导线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时效时间延长,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提高,导电率下降.当自然时效192h时,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318MPa,导电率为52.5%IACS.随着人工时效时间延长,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提高.在175℃人工时效8h时,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330 MPa,导电率为55.6%IACS.  相似文献   

3.
研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时效前冷变形对Cu 0 3 6Cr 0 2 3Sn 0 15Zn合金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合金 92 0℃固溶 1h后在 45 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导电率 ,45 0℃时效 3h分别可达 12 2Hv和 67 5 0 %IACS。时效前冷变形可加速第 2相的析出 ,加快初期导电率的增加速率 ,80 %形变后 45 0℃时效 1h可达 66 3 3 %IACS ,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仅为5 5 90 %IACS。合金的强化为弥散强化和共格强化 ,弥散强化相为体心立方Cr相。  相似文献   

4.
研究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时效前冷变形对Cu-0.36Cr-0.23Sn-0.15Zn合金显微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金920℃固溶1h后在45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导电率,450℃时效3h分别可达122Hv和67.50%IACS。时效前冷变形可加速第2相的析出,加快初期导电率的增加速率,80%形变后450℃时效1h可达66.33%IACS,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仅为55.90%IACS。合金的强化为弥散强化和共格强化,弥散强化相为体心立方Cr相。  相似文献   

5.
以碳化铌颗粒和电解Cu粉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Nb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对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对密度、硬度和电导率的测试,探索了碳化铌质量分数、微波烧结温度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铜基体内NbC颗粒除少量颗粒团聚长大外,其他颗粒能均匀分布在基体上;随烧结温度升高,铜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导电率和硬度均有所增加;随增强相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增加,密度和电导率均明显下降;导电率在NbC质量分数为1%时,烧结温度影响较明显,烧结温度为1000℃时,导电率达到最大,此时为导电率为63.8IACS%。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大气熔炼制备了0.11Ti和0.21Ti含量Cu-Cr-Ti合金铸坯,经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序制备带材,研究不同Ti元素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00℃/8h时效工艺,Cu-0.55Cr-0.11T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硬度、电导率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25HV、72.3%IACS和517MPa,采用450℃/4h时效工艺,Cu-0.48Cr-0.21T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合金硬度、电导率和抗拉强度分别为为126HV、52.3%IACS和523MPa,时效态两种合金在500℃保温1h硬度仍高于初始硬度85%;Ti元素含量的提高对时效态Cu-Cr合金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Ti元素含量从0.11%提高至0.21%,峰值时效态合金的电导率提高了28.4%,Ti元素对合金硬度和强度的影响不大;Cr元素在Cu-Cr-Ti合金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第二相粒子,Ti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质原子,立方相的形成是合金高温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Cu-Cr-Zr-Mg合金的变形时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Cu-0.3Cr-0.15Zr-0.05Mg合金硬度、导电率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产生的位错。加速Cu-0.3CF0.15Zr-0.01Mg合金的时效过程。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和硬度.在时效的初期尤为明显。合金固溶并80%形变后在470℃时效2h导电率和硬度分别达75.1%IACS和156.1Hv,60%变形500℃时效0.5h导电率和硬度分别达73.3%IACS和165.7Hv。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Cu-3.2Ni-0.75Si和Cu-2.37Ni-0.58Si-0.39Cr两种高强度铜合金材料时效时显微硬度及导电率变化,借助透射电镜研究时效析出和时效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微合金化技术在CuNiSi中加入Cr元素,可以产生双相析出强化效果,在基本不降低合金导电率的同时,提高合金硬度和强度,是获得高强高导铜合金的有效途径。Cu-2.37Ni-0.58Si-0.39Cr合金在550℃的高温时效时,合金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气熔炼制备0.11Ti和0.21Ti含量Cu-Cr-Ti合金铸坯,经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序制备带材,研究钛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00℃、8 h时效工艺,Cu-0.55Cr-0.11T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硬度、电导率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25 HV1、72.3%IACS和517 MPa,采用450℃、4 h时效工艺,Cu-0.48Cr-0.21Ti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合金硬度、电导率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26 HV1、52.3%IACS和523 MPa。时效态两种合金在500℃保温1 h硬度仍高于初始硬度85%。钛含量提高对时效态Cu-Cr合金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钛含量从0.11%提高至0.21%,峰值时效态合金的电导率降低28.4%,钛含量对合金硬度和强度的影响不大。铬在Cu-Cr-Ti合金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第二相粒子,钛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溶质原子,立方相的形成是合金高温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组织观察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及方式对Al-0.8Mg- 0.66Si-0.3Cu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硬度值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合金进入过时效阶段,硬度值逐渐减小;在200℃高温时效时,有双峰现象出现,这主要是与θ′相的析出有关;合金较适宜的固溶-时效制度为520℃?50 min固溶水淬、200℃?1h 时效;通过三种强化工艺结果比较可知,合金经固溶时效、冷轧后二次时效后获得最佳的室温力学性能,即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可达392MPa、11.6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耐热铝合金电工圆杆单级时效过程中时效温度和时间对铝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和对比了不同时效处理制度下铝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单级时效处理的温度越高,铝合金达到峰时效的时间越短,其对应的峰时效强度越低。时效初期,导电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且时效温度越高,第二相析出速率越快,铝合金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增长速率越快;时效后期,试样抗拉强度下降,而导电率升高。最佳单级时效工艺为150℃×10 h,此时导电率为62.5%IACS,抗拉强度为78.5 MPa。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试验机和导电仪测试分析了在8030铝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和稀土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和稀土含量的增加,铝合金抗拉强度有所提高,但导电率随着Cu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稀土量的增加略微下降。当加入0.35%Cu-0.3%RE时,合金抗拉强度最高,达210 MPa。当加入0.45%Cu-0.2%RE时,合金导电率最高,达61.6%IACS。  相似文献   

13.
稀土元素Y对Mg-Nd-Zn-Zr合金组织和 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Mg-5.0Y-3.0Nd-0.5Zn-0.5Zr 和Mg-3.0Nd-0.5Zn-0.5Zr 2种合金, 研究了Y元素和Nd元素对合金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分析了合金的物相组成进行了定性分析。稀土元素Nd在Mg-Nd-Zn-Zr合金中以Mg12Nd相存在于铸态组织晶界, Nd、Y在Mg-Y-Nd-Zn-Zr中以Mg41Nd5和Mg24Y5相存在于铸态组织晶界。这些相均具有很好的耐热性, 是主要的强化相。研究结果表明, Y对合金铸态组织有明显细化作用。合金挤压轧制后经过T6处理后进行高温拉伸, 与Mg-3.0Nd-0.5Zn-0.5Zr相比, 加Y的Mg-5.0Y-3.0Nd-0.5Zn-0.5Zr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明显提高。300 ℃的抗拉强度达到了168.5 MPa, 延伸率为28.8%。  相似文献   

14.
ZK60-xY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ZK60为基础合金, 研究了不同钇添加量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 钇有明显细化晶粒的作用, 合金在热挤压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力学测试结果表明, 经过热挤压和T5(人工时效)处理后, Y含量为0.9%的合金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 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 σb=355.94 MPa, δ=15.86%。对该合金分别进行T6(固溶+时效)和T5 2种热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T5处理制度更适用于该合金。  相似文献   

15.
通过铸锭冶金工艺,分别制备了含微量Mn、Zr 、Sc 和复合添加Mn、Zr 、Sc的四种7050铝合金。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热轧及固溶对添加微量元素7050 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再进行热轧能够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相同的处理方法下,添加微量元素能够明显促进合金晶粒细化,其中添加Zr 、Sc元素的的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和屈服强度提高幅度较大,塑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对Mg-9Li-xAl-0.6Y(x=0、3%、6%、9%)合金进行挤压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OM)、拉伸实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析Al元素含量的变化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α-Mg相数量增多的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β-Li相数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合金的抗拉强度逐渐提高,当Al元素含量增大至9%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为261MPa。与未添加Al的合金相比,抗拉强度提高了43.4%。当Al含量从0增加到9%时,合金延伸率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相似文献   

17.
分别研究在真空和空气条件下熔炼“铈-钢”“混合稀土钢”合金的拉伸强度、硬度、电阻率和显微组织与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可去除铜中杂质、细化。在真空熔炼条件下,添加稀土能显著提高铜的导电率。但在空气条件下,当稀土添加量超过0.05%wt后,导电率下降。铈与混合稀土均能提高铜的拉伸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8.
LiF-YF3-Y2O3体系的电导率直接关系到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钇合金过程的机理及节能增效。在1173~1373 K,使用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测定不同配比LiF-YF3、LiF-YF3-Y2O3体系的电导率,发现熔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熔盐中YF3、Y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大粒度络合离子的产生以及熔盐黏度的增加,导致熔盐中小体积自由离子(如Li+和F-)的迁移阻力降低;熔盐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符合Arrenius方程。通过拟合获得了合理的二元和三元熔盐电导率与成分、温度之间的经验公式,可用来确定熔盐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为熔盐电解法制备钇合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MLA、EDS、SEM、ICP-MS等测试手段,对贵州织金某含稀土磷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考查矿石性质、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稀土元素赋存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属于中低品位钙硅质胶磷矿,P2O5品位为20.18%;磷灰石是主要有用矿物,含量为40.86%,与白云石、石英、黄铁矿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伴生;La、Ce、Nd、Y是主要的稀土元素,其中,Y元素主要检出于磷灰石中,La、Ce、Nd元素主要检出于白云石,未发现稀土独立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