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的院落,仍有一部分传统得到完整保护.主体院落本身在南北方向上层层递进,形成一定的序列性,院落之间在东西方向上或相邻、或相离地展开布局,形成纵向层次性及横向随机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集中连片体现历史风貌的精华地 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平房院落更新改 造的冲突日益显著。近年来,北京相继出台历史 文化街区与平房院落保护更新的条例与导则, 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与 意愿的前提下,用最小干扰的设计手法进行平房 院落的成套化改造,成为当前老城平房院落更 新的议题。本文以北京市西四北历史文化街区 二条3号院改造为例,采用调研法、文献法和计 算模拟法对该地区平房院落建筑形制、院落热 环境和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 当前平房院落改造提供风貌保护与居住改善需 求上的平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师宏儒  张涵  李军环 《华中建筑》2010,28(12):144-145
该文从研究大同古城历史街区的街坊格局入手,通过对里坊、街巷及院落空间特征的分析,探究出历史街区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目的是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明确历史街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异同。同时,探讨了历史街区规划的类型学方法,将类型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以经济发展与资本增值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文化空间保护与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之一。文章将从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为例,基于现状调研与问题的分析,从土地权属划分、街巷体系、街区肌理、空间结构、建筑密度与尺度等形态学要素层面,以及"时间—空间"的维度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从而形成"街区形态+院落空间+传统建筑"的策略体系,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骆锋 《广东建材》2009,32(6):232-234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仅存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制定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目标和保护范围,对历史街区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及院落进行分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完善了街区一期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街区传统商业的复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市井生活气息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原真性保护;并探讨历史街区风貌景观整治恢复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持续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并且结合实例回顾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特点,提出和阐述历史街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8.
吴敏 《山西建筑》2009,35(10):22-23
分析了历史街区的经济效益问题,研究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市场运作,通过工程实例,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成效进行了说明,以促进历史街区保护的良性运作和发展,解决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历史街区及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与利用现实分析,提出其保护与利用原则和策略,使城市历史街区、传统村镇聚落的保护与利用并重、历史与现实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对于这样的一个文明古都,一个现代都市中仅存的一个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创新,全国关注不为过,全球关注亦不为过。因为南京首先是南京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这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之话。  相似文献   

12.
汪夔万 《规划师》2010,26(4):42-46,51
城市节点在空间结构中具有战略地位,是人们活动的聚集点,是城市空间意向的5个构成要素之一。采取有计划的、局部的、渐进式的节点改造能够取得保护与更新的双重效果。重庆市万州区将节点分为:道路节点、街道节点、绿化节点、景观节点、门户节点,对不同类型节点制定不同的改造重点,获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翰景轩位于广州五山路东侧,其周边大专院校、科研所林立,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氛围.首期总占地10000平方米,园林景观6500平方米.由于独具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求环境设计不落套俗,由内而外营造出一个儒雅、清新的人文社区及充满现代气息的诗意家园.  相似文献   

14.
刘华  王玲玲 《重庆建筑》2007,(12):43-46
本文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古镇居民入手,通过改造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参与意识及保护他们的社会结构网络等手段,探讨历史街区得以延续的精神本源。  相似文献   

15.
张杰 《规划师》2010,26(3):74-78
通过对旧城中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安居困境的分析,揭示经济适用房制度上的种种缺失,促使经济适用房由公共物品向非公共物品嬗变,并因此具有市场竞争性与排他性,成为社会利益群体博弈的对象。其根源在于政府职能的扭曲,致使经济适用房不是由政府主导,而是受制于开发商。解决经济适用房制度困境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的回归,即建构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与管理模式。此外,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修正与完善需要通过整个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6.
韩飞  林峰 《华中建筑》2008,26(8):127-132
文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山塘历史街区规划改造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分阶段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整体改造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异托邦”空间概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历史街区是作为城市社会真实场所存在的城市“异托邦”.并对历史街区的城市“异托邦“特质进行详细解读。并指出.为城市发展提供“反身之镜”和特殊空间实践基地是历史街区的城市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使历史街区回归.同时保持历史空间和创造生活空间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8.
北锣鼓巷旧城改造前期策划着重保留胡同的风貌,保留原来的胡同感觉,不破坏原有的街巷体系.以院子为单位保留尽量多的原有的质量较好的建筑,然后进行维修或复原.将这部分整修好的院子出售给有经济实力与文化,向往北京老城生活的人,提高这一地段内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本以南岳区区治大院工程设计为实例,提出了在近代历史风景名城进行建筑创作所考虑的原则和理念,并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