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在UV/TiO2悬浮体系中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考察了碱性品红浓度、悬浮液pH值和外加无机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碱性品红质量浓度分别为20.0mg/L,30.0mg/L,40.0mg/L时,光照180min后,悬浮液中剩余的碱性品红质量浓度分别为1.8mg/L,2.3mg/L,3.4mg/L。pH=9.00时降解效果最好,当初始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30mg/L时,光照180min后,悬浮液中剩余的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0.8mg/L;pH=3.00的降解效果最差,光照180min后,悬浮液中剩余的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6.8mg/L;无机盐对降解效果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降解机理的探讨表明光催化反应发生在光催化剂表面。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在DO值分别为3.0、2.5、2.0、1.5、1.0mg/L的情况下,选取进水参数差别不是很大的10个周期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范围内,不同DO值条件下CASS工艺对COD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无论采用何种DO值,均可保证出水CODCr浓度低于60mg/L,达标排放;不同DO值对NH4^+-N和TN的去除影响是巨大的,在DO=1.5mg/L和1.0mg/L时出水NH4^+-N和TN都曾出现过不达标的现象,并且考虑节能方面因素,宜将DO控制在2.5mg/L;各种DO值下,TP的去除率稳定且较高,始终保持在94.7%以上,出水也一直稳定在0.1~0.4mg/L。  相似文献   

3.
设计研制了一种光催化超滤反应器,并选用一种纳米级颗粒状Ti02做光催化剂,对染料酸性胡兰(Acid Blue7)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光催化超滤反应器对染料废水有很好的降解效果,且粉末态催化剂能够实现良好分离。通过对影响反应系统的操作参数研究发现,当错流速度从0.45m/s增加到1.06m/s时,降解速率常数也从0.0708min^-1提高到0.1515min^-1;反应系统的最佳TiO2投加质量浓度为0.5g/L;当染料质量浓度从5mg/L增加到25mg/L,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也从0.1625min^-1降为0.0530min^-1;反应系统中用纯氧曝气可以得到最佳的染料去除效果:当染料废水在pH为2时.其去除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厕所污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高氨氮、低碳氮比(C/N)的厕所污水为研究对象,对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氨氮脱除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BOD5/NH^+4-N接近1/1的高氨氮厕所污水,在生物反应池污泥浓度为1.0~2.0g/L,溶解氧浓度为1.0~2.0mg/L,调节池中投加Na2CO3和NaOH碱度的条件下运行,实现了厕所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良好降解和脱除,氨氮由入水浓度241.5mg/L降为出水浓度10mg/L以下,系统出水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要求,同时具有30%~80%的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弦  张军伟  彭奇均 《陕西化工》2012,(8):1462-1465
基于硅钼黄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分析柠檬酸液中溶硅的方法,探讨了柠檬酸浓度、钼酸铵浓度、柠檬酸与钼酸铵浓度比、盐酸浓度和显色时间对硅钼黄络合物吸光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体系为CCA/CAM=1/3,HCl浓度为0.35mol/L,低于3.0%的柠檬酸液中显色10min。在A=410nm处,吸光度(A)与质量浓度(c)成线性关系,si的量在0.1—16.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硅的测定回归方程为A=0.030+0.060C(R^2=0.9982),其检出限为0.1mg/L,方法重复性的RSD和精密度均小于1.O%,加标回收率为99.5%-102.4%。此法快速、简便,可准确分析柠檬酸液中的溶硅。  相似文献   

6.
采用SBR工艺对德士古气化生产甲醇产生的废水处理,结果表明:在碳、氮、磷比例理想的情况下,达到了既去除有机物又能脱氮的效果。当总停留时间控制在5~9h、污泥负荷为0.041~0.096kgBOD5/(kgMLSS·d)时,出水BOD5浓度为0-30mg/L,去除率达88%~89%;出水COD浓度为10.7~32.2mg/L,去除率达87%~89%;出水NH3-N浓度为2.83~9.23mg/L,去除率达95%~97%。  相似文献   

7.
冯明明  孔洁  郭玉  王云  王艳  周毅  汪建飞 《广东化工》2012,39(16):21-22
以活性黑5染料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匹交实验确定了Fenton反应中各影响因子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染料初殆浓度=50mg/L,pH=4,H2O2浓度=5.78mg/L,Fe^2+浓度=9.52mg/L。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pH值、H2O2浓度、Fe^2+浓度、染料初始浓度对脱色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脱包反应在15min内基本完成,Fenton试剂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较好的脱色效果。增加H202浓度可以提高活性黑5溶液脱色率,但超过5.78mg/L后效果捉高不明显。在6.16~16.24mg/L的范围内,Fe^2+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不显著。染料脱色率随染料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污水脱氮过程中最优的DO浓度和曝气方式,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N2O产生量,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应用小试SBR反应器,重点考察了不同DO浓度条件下,硝化效率和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结果表明,当DO浓度恒定为0.4mg/L时,虽然硝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最低,但其氨氮氧化的速率较低。提高DO浓度,氨氮氧化速率可随之升高。低氨氮生活污水硝化过程中仍有N2O产生。DO浓度为0.4mg/L和0.9mg/L时,污水N2O产生量(以N计)分别为1.5mg/L和1.6mg/L;而DO浓度为1.5mg/L和2.0mg/L时,N2O产生量则分别降低至0.5mg/L和0.4mg/L。  相似文献   

9.
采用厌氧-好氧-体式折流板生物反应器,在好氧室添加废旧橡胶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填料的情况下,进行了该反应器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中COD和NH,-N的去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35℃,pH值为5.0-8.5时,出水COD浓度低于200mg/L,反应器COD总去除率最高达到98%,出水氨氮浓度在10mg/L左右,氨氮去除率达到74.7%。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羟丙基三甲基季铵盐的合成及絮凝净水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机溶剂中合成了壳聚糖羟丙基三甲基季铵盐(HTAC),探索了最佳反应条件,得到了转化率较高、水溶性好的产品。该产品6mg/L与60mg/L的聚合铝复配,使孤一、孤五污水站污水浊度分别由90.4mg/L、64.0mg/L降到3.6mg/L、4.2mg/L。加入该产品40mg/L和聚合铝50mg/L,使孤二联污水油质量浓度由2706.8mg/L降到18.5mg/L.浊度由960mg/L降到4.4mg/L,絮凝净水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亚楼  曲江  李生敏 《煤化工》2010,38(2):43-46
研究了不同的混凝药剂对造气废水处理的效果,考察了药剂组合、投加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运行的经济成本,确定了最佳药剂及其投量。混凝剂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40mg/L,此时,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29.6%和60.1%;助凝剂PAM和DC-491都可以提高PAC的混凝效果,当PAC的投加量为140mg/L时,PAM和DC-491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mg/L和4mg/L;单独使用SX-P时,最佳投加量为160mg/L,此时的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41.8%和71.5%,混凝效果优于PAC与助凝剂的联用。因此,实际工程中选择SX-P作为混凝剂,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在实验室进行静态烧杯试验研究,考察石灰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和过滤条件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为180~240 mg/L,PAC投加量为15~30 mg/L,沉淀时间小于30 min,滤料粒径为0.5 mm、滤速为10 m/h时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阳离子瓜尔胶接枝共聚物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合成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丙烯酰胺-阳离子瓜尔胶接枝共聚物(CGG-g-PAM)对高浊度烟草废水的絮凝效果,以及PAC投加量、CGG-g-PAM投加量、pH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CGG-g-PAM等对浊度(》4 500 NTU)、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5,PAC投加质量浓度为120 mg/L,CGG-g-PAM投加质量浓度为3.6 ms/L时,去浊率达98%,COD去除率达24%,色度去除率达20%,且絮凝性能优于阳离子瓜尔胶(CGG)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实验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SBR工艺污泥絮体结构松散,沉降速率低等问题,实验采用磁化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考察磁粉(微米Fe_3O_4)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磁粉投加量。结果表明,磁化污泥处理污水的效果要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最佳磁粉投加量为0.5~0.7 g/L,综合考虑经济和处理效果两方面因素,选择磁粉投加量0.5 g/L较为合适。此时平均出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0%、91.48%、70.83%和92.80%,平均出水COD为16.60 mg/L,平均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2.74、10.01、0.53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2002)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炭种、投加量、吸附时间、混凝剂种类以及投加量对粉末活性炭预吸附消除LAS的影响。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处理规模为4m3/h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的处理效果,优化了活性炭投加点,并且探寻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的处理能力。烧杯实验结果表明木质活性炭对LAS的去除效果优于煤质活性炭,优化的投加量为30mg/L,吸附时间30min以上。活性炭吸附后投加混凝剂(PAC)20mg/L可达最佳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处理效果差,滤后去除率低于5%。活性炭投加点宜设在常规处理前端,接触时间45min。采用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处理突发LAS污染源水,在LAS超标6倍以下,滤前出水可达标。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55元/m3,为可能突发的水源LAS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O_3/H_2O_2深度氧化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单独O3氧化"技术和"O3/H2O2联合氧化"技术对石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对连续O3曝气条件下各影响因子对石化废水处理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40 min,pH值为4.99,O3投加量为153 mg/L,H2O2采用分3次均匀投加的方式,投加量为27.72 mg/L时,CODCr的质量浓度从111.8 mg/L降为7.02mg/L,去除率达到93.7%;色度由500倍降到1.5倍,去除率达到99.7%;浊度由2.23 NTU降到0.28 NTU,去除率达到87.4%;m(BOD)/m(CODCr)值由0.06提高到0.31。H2O2投加方式对氧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保持H2O2总投加量相同,多次投加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且平均投加方式下的CODCr去除率最高。O3/H2O2氧化技术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O3氧化处理技术,可以对石化废水进行高效深度处理,出水水质完全可以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锰酸钾强化絮凝处理线路板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陈冬  彭娟 《广东化工》2014,(15):193-194
印制线路板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文章采用了高锰酸钾(KMnO4)对深圳市某线路板厂综合废水进行处理,讨论了溶液初始pH、不同混凝剂、高锰酸钾的投加量等因素对废水中金属铜离子(Cu2+)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pH为9.0,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50 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64 mg/L时,Cu2+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36%和43.46%,实现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以2,4-二硝基酚(dNP)为解偶联剂,采用序批式实验分析研究了投加解偶联剂dNP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和污泥产率的影响,并阐述了这种影响产生的机理。实验表明,当污泥浓度ρ(MLVSS)为1800mg/L,ρ(CODCr)为1700mg/L,dNP投加量为5mg/L时污泥产率降低达19%,处理效果仅降低1%,实验同时表明dNP经济有效的投加量为1~5mg/L。  相似文献   

19.
郑育毅 《工业水处理》2011,31(9):79-81,85
分别采用硫酸铝和改性硅藻土对低碳源城市污水进行化学除磷试验,并对其剂量、除磷效果及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P=3.5 mg/L时,投加60 mg/L的硫酸铝可使出水TP<1.0 mg/L,而改性硅藻土只需30 mg/L,且效果更稳定,成本也可节省10%;改性硅藻土的投加量为50 mg/L时,出水TP<0.5 ...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零价铁强化中转站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处理方法,考察了进水浓度、初始pH和铁投加量对渗滤渡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零价铁强化厌氧处理机理。结果表明零价铁的投加可有效强化渗滤液的厌氧处理效果,在进水浓度为22656mg/L、初始pH为7.0、铁投加量为600mg/L的最佳条件下,经过50d厌氧处理,出水CODcr降低至7800mg/L,COD去除率为65.1%。而未投加铁的体系出水CODcr为11560mg/L,COD去除率为4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