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数据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数据容灾技术只能提供数据的实时备份与恢复,无法保证服务的连续性.服务容灾技术可以在服务级别上保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一致性,但系统设计往往过于复杂.一种基于传统数据容灾系统的服务漂移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该方案在客户服务器出现故障后,使用另一台拥有相同服务配置的镜像服务器,通过iSCSI协议和存储服务器上的逻辑卷镜像建立链接,并基于此虚拟逻辑卷继续提供服务.待客户服务器故障修复后,再切换回本服务器提供服务.这种方案可以使传统的数据容灾系统实现服务级容灾,进一步提高企业关键业务的容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状和异地容灾体系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后,本文深入研究异地容灾体系的相关技术,提出以数据复制为核心的校园网异地容灾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具体阐述南京理工大学的异地容灾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实施步骤和实现结果。通过应用体验,表明该平台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如何有效增强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利用数据备份与数据容灾技术,并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投入"的建设思路来构建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详述了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的三个建设阶段内容,即本地数据备份系统建设、异地数据级容灾建设、应用级容灾建设,并分阶段实施,以确保建成一个有效的、全面的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针对SAN构架企业的异地数据容灾系统。该系统针对SAN构架的特性,将企业数据按特征划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基于电子链接的方法论标准进行企业异地数据容灾系统的设计,通过虚拟磁带库的备份、传输及恢复,结合更改流程控制方法实现静态数据的异地容灾;通过对标准异步数据复制方式创新改进,实现动态数据的异地容灾,同时提高了复制效率,降低了链路最高带宽要求。更好的体现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日益重要,数据保护问题日渐突出,各种灾难性事件给用户敲响警钟,数据容灾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容灾的概念、分类和评价标准,分析了常见的数据容灾技术,并提出了容灾等级和RTO、RPO之间的对应关系,各行业可根据其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容灾等级和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非专线Internet的远程容灾系统.通过研发的本地数据监控和异地重放、差错控制、服务切换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远程容灾中本地数据带宽与备份线路带宽不匹配这一传统技术困难.系统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Internet环境下的容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基础平台,数据则是关系到客户和企业利益的核心资源,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可用性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重要问题,建立容灾系统能使企业在遭遇意外灾难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本文通过对虚拟化和容灾技术的论述,分析了Vmware SRM在容灾备份中的特点和优势以及IBM公司的ERM镜像系统实现在线备份的过程及实施步骤,进而实现关键应用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话音漫游业务的快速发展,话音漫游清算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清算数据的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话音漫游清算系统的容灾需求以及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容灾技术,提出将CDP技术运用到话音漫游清算容灾系统的方法,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具有持续数据保护功能和全面数据恢复能力的容灾系统.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在各种灾难场景中有效地保障话音漫游清算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针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信息系统远程容灾技术进行数据存储结构的脆弱性分析,对目前仍在普遍采用的DAS、NAS和SAN技术以及新近发展的IP存储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对这些数据存储技术给容灾系统带来的安全威胁的看法,分析现有的容灾技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通过层叠文件系统技术对容灾系统添加透明加密层的方案,为容灾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对已有系统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SAN的远程容灾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SAN(存储区域网络)的存储结构、远程容灾和业务连续性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个基于SAN的高可用的、高效的、可扩展的远程应用级容灾系统解决方案.本方案可提供某些企业实施容灾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