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黄土高原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杜志 《山西水利》2007,23(5):39-40
从天镇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降水资源的特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和经济投入等方面,论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进行了介绍,认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可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干旱缺水状况,增强地区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降水资源的特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和经济投入等方面,论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干旱地区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变区域干旱贫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措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系统是由集流工程、蓄水工程和供水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模式,多种配套技术,由简到繁,逐步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我省应用推广,在进一步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搞好规划,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巴林左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基本情况,论证了巴林左旗雨水集蓄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并分析了雨水集蓄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提出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巴林左旗干旱缺水地区旱地水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国峰  司建宁 《人民黄河》2012,34(12):78-80,87
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和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3大区域,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条件,初步确定了3大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和不同行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北部引黄灌区采取农业节水为主,工业节水为辅,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为补充的节水措施,实行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中部干旱风沙区以改善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为主,采取调水和雨水集蓄方式,实现黄河水、当地雨洪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恢复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大水土保持的工作力度,适当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雨水是天水市渭北山区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唯一水源。利用集蓄雨水发展该区高效农业生产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干旱山区农业发展的出路。本文简述了"日光温室+水窖+滴灌"的雨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分析了该区雨水利用的可行性,并对雨水集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干旱山区的杜寨村利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日光温室的模式及效益.  相似文献   

8.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辉 《山西水利》2006,22(2):33-35
大力推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加快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论述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过程的同时,结合山西近年来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做法与成效,提出了今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丽萍 《山西水利》2005,21(4):31-32
分析了干旱丘陵山区集蓄雨水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发展农业补充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关技术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推动雨水集蓄利用健康发展,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石质山区的特点和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的途径,结合承德的实际,阐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干旱情况下发挥的抗灾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石质山区的特点和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的途径,结合承德的实际,阐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干旱情况下发挥的抗灾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君勤  周芸 《四川水利》2004,(Z1):74-76
雨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干旱缺水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的基础上,对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雨水利用发展进行展望并给出四川在集雨工程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雨水集蓄利用既是解决干旱山区人畜饮水的新创举,也是发展干旱山区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笔者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推广运用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也提出了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挖掘现有高扬程电灌工程设施潜力等水利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干旱、工农业用水量增大等原因,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大量老井报废,新井越来越深,用水成本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利用和技术推广,已初步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汤阴县在借鉴其它地区利用雨水资源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把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作为解决丘岗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汤阴县实施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严重缺水地区尤其如此。甘肃省是中国北方地区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干旱缺水不仅给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明显制约,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农村造成人畜饮水严重困难。近些年来,甘肃省在利用集蓄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雨水利用中集流形式、储存方式、利用模式三大难题,还大面积地在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了新型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建设了大量的各类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广泛利用,创出了一条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兴水治旱新路子。雨水利用已发展成为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缺水与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山地丘陵区雨水集蓄利用常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河北省山地丘陵区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优势及发展现状,总结了河北省雨水集蓄利用的常用模式,同时介绍了雨水集蓄系统的主要模式、蓄水工程的主要形式和运行管理模式,为相关雨水集蓄利用的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元红  朱强  张洁 《中国水利》2007,(10):106-107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应用于实践的雨水安全利用技术中最成熟且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从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入手,介绍了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雨水集蓄工程的设施和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8.
陈安 《四川水利》2004,(Z1):83-85
大力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是解决山区干旱缺水行之有效的措施.笔者根据龙泉驿区的具体情况,对山区缺水状况、干旱缺水原因、雨水集蓄利用建设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根据多年的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建设雨水集蓄利用(RWCU)工程,满足干旱时四季茶和柑橘等生态高效经果林灌溉的需要,促进山丘区农民增收。提出“方改圆、混改砖、露改埋(堆)”的结构形式,投资省且坚固耐用。用PVC或PE管将雨水集蓄工程联接起来,形成山丘区规模化灌区新的理念。对雨水的汇集、蓄存、利用技术,雨水利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雨水资源的评价,雨水利用的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干旱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井(机井群)灌溉、塘坝灌溉条件不足,雨水集蓄利用是一项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分散型小型水利工程.陇县自1997年以来利用雨水集蓄发展旱作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