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弋海燕 《陕西水利》2016,(3):162-164
吉尔格朗河流域位于新疆伊犁州伊宁县北部,流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57%,平均侵蚀模数达到2130t/km~2.a。流域已开展了修建防洪堤和土地沙化治理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但治理措施单一、资金来源少、组织管理不力、群众水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仍然突出。文章针对吉尔格朗河流域目前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水土保持相关措施,为指导吉尔格朗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农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2.
王河沟小流域位于博爱县寨豁乡北部,流域总面积32.12 km~2,水土流失面积26.44 km~2,该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浅沟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针对王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该流域列入博爱县2009-2011年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内,综合治理面积16.45 km~2。其中工程治理措施面积5.97 km~2,生态修复措施面积10.48 km~2。工程总投资506万元。从已治理的流域来看,王河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综合治理效果显著。通过王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探索博爱县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辽阳县寒岭镇前蒿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辽阳县寒岭镇南3.00 km,兰河右岸。该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1.03%,平均侵蚀模数1 813.00 t/km2·a。每逢雨季,道路被洪水冲刷,村民出入不便,如不采取治理措施,将对于山下居民、农田造成危害。这一问题得到了当地水土保持部门高度重视,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文章就工程建设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及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平邑县香山水土保持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生物、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 km2,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本文介绍了平邑县香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就新形势下小流域治理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平山小流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北段、唐县县城东北部浅山区4km处,辖10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15.16km2,水土流失面积9.83km2,规划治理面积12.65km2(包括退耕还林2.82km2)。该流域于1998年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治理小流域,1999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其治理模式和经验已辐射到县内12条小流域,使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俊芳 《陕西水利》2014,(5):177-178
通过分析合阳县北王小流域概况,对流域内水土流失存在问题及危害进行了探讨,从工程、生态和综合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流域治理措施,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小流域为单元建设水土保持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不仅构成了水土流失的侵蚀单元,而且在形态体系上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地貌组合单元。以小流域侵蚀垂直分布规律为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布置生物措施,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可以起到快速缘化小流域,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并可促进农林牧业生产。小石沟等小流域试验表明,水土保持林体系拦蓄径流量38%,拦蓄泥沙56%以上;经济收入增加2~7倍。本文就陕北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建设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满城县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近期发展并推广的联合整治工程,以山系、水域为单元相继实施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带动了全县水保工作的整体推进。1.水土保持现状满城县山区面积为342.84km~2,水土流失面积197.88km~2,占山区面积的57.72%,其中轻度侵蚀150.7km~2,中度  相似文献   

9.
1950年-2005年,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km2,治理程度29.34%;水土保持措施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300万hm2,累计保土737.74亿t,植被覆盖率提高11.46%,累计保水量6600亿m3。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两手抓”,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依托重点工程,促进生态的自我修复的四条重点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预防之路。我国近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力争用15年-20年的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环境趋向良性循环;严重流失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所有坡耕地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70%以上的侵蚀沟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显减少;全国范围内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在98万km2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四方水情     
热点传真我国治理水土流失92万km2从中国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3.8万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km2。经过治理的小流域,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40%,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2.8%。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一是我国还有近200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俊琪  高见  夏晶 《江苏水利》2011,(11):14-15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丘陵山区(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区水土流失。全省丘陵山区面积为16047.2km2,约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5.6%,目前每年水土流失总量达558.4万t。长期以来,江苏省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修建了一大批蓄水保土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但治理程度仍待进一步加大。本文就江苏省丘陵山  相似文献   

12.
山区的流域管理某种意义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等,如何衡量水土保持的治理成效,评价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多大的程度和多少时间起到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的作用。该文通过利用遥感技术结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动态变化,根据分析计算所得的水土流失现状侵蚀图像使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范围得到明确,并按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轻重缓急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陇中地区马莲小流域乡村振兴型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例,回顾水土保持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系统治理、规模治理、分区治理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多年来马莲小流域水土...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012年,广东省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东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21.31万km2,水力侵蚀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的面积分别为8886.03km2、6925.49km2、3534.90km2、1628.94km2、330.07km2。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全省土壤侵蚀分布、面积和强度,普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治理,广东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总体进展良好,大强度的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但仍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仍然十分艰巨。要充分利用本次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全面推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近70a水土流失治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资料、黄土高原各省(区)统计年鉴及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效益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回顾了人民治黄70 a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从水土保持规划演变、治理措施配置发展和治理效果变化三个方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心与方式,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分为试验示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依法防治、工程推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等7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多次规划,不同时期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方法、规划目标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水土流失治理从分散的单项治理发展为以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布设逐渐向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与治理并重转变,形成农业、工程和林草措施组合的系统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实施20 a来,累计超过9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四大片”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自然的变迁、人为活动的影响,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中国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1988年,国务院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开始实施。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介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水土保持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面向水土流失重灾区重点突破,积极推进;坚持突出治水,以坡耕地治理和坡面水系为重点,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突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20 a的探索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积累了具有流域特色的、丰富的成功经验。据统计,20 a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覆盖了长江上中游的10个省(市)195个县(市、区),共实施了7期工程,开展了5 000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以5 000 km2的速度推进,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临朐县因地制宜确定小流域综合治理途径,通过突出"四个重点",强化各项措施,使小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8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4、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7、73%。全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史耀宗 《河北水利》2004,(11):39-39
石家庄市西部山丘区属海河流域子牙河及大清河水系,包括6县1市1区,总面积7323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3650km2,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北方土石山区--太行山山地类型区,侵蚀强度为中、强度,为华北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 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石家庄市在小流域治理工作中科学规划,抓住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5万km2,建成了一批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小流域。2013年,义马市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至此,河南省已拥有4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  相似文献   

20.
《水利发展研究》2014,(6):22-22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5万km2,建成了一批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小流域.2013年,义马市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至此,河南省已拥有4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工程)”,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有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8个,全国水土保持中小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数量双双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河南省有望再成功创建2~3家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