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坡改梯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桢  白四明 《人民长江》2010,41(13):102-104
坡改梯工程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群众收入方面,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对坡改梯工程在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引起对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坡改梯工程的进一步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南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9.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也是农业增产潜力所在。本文结合洛南县多年实施坡改梯的实践,就坡耕地几种有效的治理模式的优缺点及单位造价进行了浅析,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分析了不同区域坡改梯工程任务需求,并对不同坡改梯模式及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选取大理市洱源县永乐小流域研究了坡改梯工程前后土壤养分及土壤肥力变化状况,并对不同土层土壤肥力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0~90 cm的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全磷养分及土壤肥力的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随着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坡改梯初期、后期土壤养分及土壤肥力质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全氮含量在坡改梯前后增加的变化规律相当明显。通过对比坡改梯前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增加变化幅度分析,表明坡改梯初期、后期两次改造土壤肥力增加变化幅度分别达12.8%、18.7%。坡改梯的实施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土壤肥力质量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哪些地方应该优先安排坡改梯等问题,为坡改梯生态工程建设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等提供科技支撑,从社会、经济、空间等方面考虑,选择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道路可达性、距现有宜耕地距离等影响因子,构建基于居民需求的坡改梯需求度模型,以无定河流域陕西省部分为例,进行坡改梯空间适宜性分析,提出基于居民耕种需求的坡改梯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坡改梯需求总体上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绥德县、佳县、子洲县和米脂县需求最为旺盛;坡改梯适宜性等级较高的坡耕地主要分布于靖边县、横山区、子洲县和绥德县,绥德县、佳县、子洲县、米脂县中高等级适宜性的坡耕地占可改造坡耕地面积比例较高;可根据坡改梯目的、投资规模、工期等按"适宜性+"的方式选择优化方案,如从规模效益和集中度考虑可把绥德县、米脂县、子洲县和靖边县作为优先实施坡改梯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泥石流的发生与地质、地貌、气候和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根据土石山区泥石流的调查情况,分析了土石山区泥石流的成灾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冀北土石山区阳向沟坡生态恢复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怀 《海河水利》2003,(2):10-12
冀北土石山区是京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阳向沟坡是冀北土石山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对此地区阳坡进行分类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阳坡治理的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坡改梯是实施水土保持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通过运用力学公式斜坡影响水土流失的几个因素进行客观性分析,从而在理论上出实施坡改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土石山区泥石流发生机理与坍塌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坍塌量与降雨量、山坡坡度、集水面积、岩石种类等因子密切相关,根据对土石山区泥石流的调查,分析泥石流的发生机理,提出土石山区泥石流坍塌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地治理小流域沟道、川道的水土流失,减少洪灾损失,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丹凤县蔡川示范区9条小流域的治理方法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浅谈坡改梯工程在流域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改梯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手段,在小流域治理中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坡耕地与梯田地的产量、拦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2.
坡改梯是实施水土保持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通过运用水力学公式对斜坡影响水土流失的几个因素进行客观性分析,从而在理论上稚导出实施坡改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榆社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榆社县基本情况,结合该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分析了实施坡改梯建设工程的效益,阐述了工程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坡改梯进度缓慢、现有梯田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及工程后续管理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辽宁省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情况,本文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LS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根据SL 665-2014确定土壤侵蚀分级。结果显示:辽宁省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面积占辽宁省北方土石山区面积的20.58%,其中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与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相比,土壤侵蚀面积总体减少,辽阳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坡林地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坡林地水土流失治理也是当前北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分析坡林地水土流失危害和总结水土流失防治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5种技术对策和3项管理对策,为今后坡林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周欣花 《人民长江》2020,51(5):74-78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粮食产能的提高。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坡改梯项目为例,研究了该项目实施1,3,5 a及10 a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坡改梯工程实施对土壤质量影响显著。在实施坡改梯1 a后,受土壤推翻和水土流失影响,土壤质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提高,而随着坡改梯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显著提高。在坡改梯实施10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较坡耕地高出108.45%,土壤的结构破坏率较坡耕地降低了21.67%;全氮、有机质及有机碳分别较坡耕地提高了144.68%,155.35%以及104.2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坡耕地提高了125.65%及56.42%;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分别提高了95.16%,83.32%以及2.90%。土壤呼吸强度与坡改梯年限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10 a后较坡耕地增幅达90.10%。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性特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抗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粗放掠夺性的耕作经营方式,是造成土石山区严重的资源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探索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的优化结构、治理开发的技术组合模式以及获得最佳效益的流域生态农业系统功能锉根本上发迹土石山区的贫困面貌,1983 ̄1996年在宁城县南部土石山区铜匠沟流域进行了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土地总产值为试点前14倍,人均收入净增11.5倍,探索出农林牧优化用地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18.
坡改梯是水土流失区群众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黄大威(广西田阳县水利电力局533600)0引言田阳是一个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县。1993年以来,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见效快、作用大的骨干工程。实践证明,在水土流失区进行坡改梯不但可以为大幅度提高土...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治理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计算法,以水土保持措施累计有效面积,分别计算坡改梯、水保林、经济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采用2003-2012年累计治理资料,分别对坡改梯、水保林、经济林等效益进行分析。间接效益只计算了节约土地和节省劳动力。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隆化县地处冀北土石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区代表性。通过近十几年的连续治理,总结出适应该区域类型的水保综合治理模式,为今后冀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