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口衬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涛  章兴高 《炼铁》1998,17(2):43-44
1 前言 湘钢现有3座高炉(1、2、3号高炉容积分别为1000、750、1000m~3),1号高炉大修后于1996年7月开炉,2号高炉于1987年4月投产,3号高炉于1994年5月投产。在3号高炉建成前,湘钢只有1号、2号两座  相似文献   

2.
1号高炉投产近4年,2号高炉过二年也将投产,3号高炉正在进行建设的前期工作。看看这三座高炉走过的历程和即将继续走的路子,可以看到当代大型高炉差不多30年技术进步的缩影,可以衡量出宝铜高炉在世界的地位与差距,可以明确3号高炉的设计方向。本文从回顾1号高炉与2号高炉来展望3号高炉。  相似文献   

3.
刘启林 《炼铁》2000,19(5):47-48
1 引言 信钢现有炼铁高炉4座(4×120m~3),冲渣水处理均采用了侧滤工艺,其中1、2号高炉合用一套处理设施,3、4号高炉各有单独的一套。1995年之前,信钢1、2号高炉采用过扒渣工艺及底部泄水工艺,使用效果不理想。1986年投产的3号高炉首次采用了侧滤工艺,1994年将1、2号高炉的扒渣池及底泄池改建为侧滤池,并对侧滤工艺作了较大改进,1997年10月投产的4号高炉大体上照搬了1、2号高炉的模式。十几年里,信钢用于  相似文献   

4.
2013年,通过对全国投产的炼铁高炉进行跟踪统计分析,1-12月底全国投产的高炉中除有5座(济钢1750m3、四川达钢1号、酒钢1号、2号1800m3、鞍钢10号高炉)为大修或技术升级改选投产外,全国新建投产炼铁高炉共22座,总容积约28000m3,按设计能力计算,生铁产能约为2500万吨.这与2012年全国新建投产高炉38座、投产高炉的总容积约57000m3、生铁产能约5000万吨相比,2013年新投产高炉数量、炉容积和产能大幅度下降,其中高炉座数减少16座,总容积减少50%.见表1.  相似文献   

5.
《本钢技术》2009,(5):F0004-F0004
本钢是拥有百余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本溪1949年解放后,2号高炉、1号高炉相继修复竣工投产;1956年,3号高炉恢复生产;1957年,4号高炉恢复生产;1972年,5号高炉建成投产;2004年,6号高炉建成投产;2005年,7号高炉建成投产;2008年10月,东北地区高炉王、容积为4747m^3的新1号高炉竣工投产,标志着本钢炼铁生产历史性地跨入千万吨级行列。  相似文献   

6.
1本项目提出背景 柳钢8号高炉匹配的鼓风机采用拖方式运行(即用中温中压蒸汽直接驱动鼓风机)。由于与之配套的锅炉即2号热电站工程无法同步投产,为了充分发挥8号高炉的经济效益,抢在2号热电站工程竣工前就使8号高炉投产,工程指挥部决定从原1号热电站接一根临时蒸汽管道供8号高炉鼓风机使用。  相似文献   

7.
金心 《炼铁》1989,(5):45-47
本文简略回顾了宝钢1号高炉投产后遇到的主要问题:初中评述了2号高炉的设计,指出该高炉设计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许多方面仍停留在1号高炉的水平上,诸如高炉长寿、喷吹煤粉、总图布置、冷却设备、计控仪表等方面;并展望了3号高炉的设计,认为应当把3号高炉建成90年代世界第一(?)的高炉。  相似文献   

8.
王竹民  王书彬 《炼铁》1999,18(4):38-40
1 前言 邯钢4号高炉大修扩容后,炉容由620m~3扩大到900m~3。大修扩容后的高炉采用无钟炉顶,设有18个风口,1个铁口,2个渣口。4号高炉于1997年7月2日投产,投产初期炉况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步改  相似文献   

9.
宝钢烧结生产的节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宝钢现有两台450m~2烧结机,1号机1985年8月投产,2号机1991年6月投产。投产初期为保单座大型高炉稳定顺行,烧结投入较多热量。随着高炉冶炼达产、节能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烧结能耗逐步降低,1号机投产后第二年(1987年)工序能耗即已低于65.8kg/t的设计值。历年能耗等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10.
鲁芳臣  么占坤 《炼铁》2000,19(2):37-38
1 概况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现有179m~3高炉两座,1号、2号高炉分别于1996年10月、1999年4月投产,主要生产制钢生铁。几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原料质量,改善高炉操作,采用各项技术措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见表1)。因2号高炉开炉时间短,本文主要以1号高炉正常生产的数据为例。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叶军 《炼铁》2003,(Z1)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炼铁厂于1995年5月16日成立,现有2座2500m~3高炉,其中在建的新2号高炉拟于2003年11月投产。另外,还新建1座850m~3高炉,预计于2004年4月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生铁500万 t 的生产规模。新1号高炉(2500m~3)于1987年10月18日奠基,1994年4月25日投产,至今已生产9年。回顾这9年来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艰难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大约历时3年多。新1号高炉投产以后,由于系统不配套,设备缺陷多,加上人员新以及缺乏大型高炉操作经验,造成故障频发,炉况波动大,严重影  相似文献   

12.
无料钟炉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森堡P—W公司于七十年代初发明了无料钟炉顶以来,它以具有结构简单、布料灵活密封性好,维修方便和投资省等优点很快遍及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向卢森堡P—W公司购买了105套无料钟炉顶设备,到1985年底,已有85套投入运行。我国(除台湾省外)自行设计并已经投产的也有7座(首钢2号、3号、4号高炉,酒钢1号高炉,包钢1号高炉,梅山1号高炉及昆钢2号高炉)。从发展看,钟式炉顶设备有将被无料钟炉顶所取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卢锡友  梁世标  刘传皖 《炼铁》2002,21(4):48-50
1 概况 韶钢炼铁厂现有5座高炉(350 m~3×3+305 m~3×1+255 m~3×1),其中3号、5号高炉采用元料钟炉顶,1号、2号、4号高炉采用双钟炉顶。高炉喷煤系统于1979年建成投产,煤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只有30~40 kg/t)。随着韶钢新建高炉投产以及高炉冶炼强度的进一步提高,焦炭的供应能力日  相似文献   

14.
首钢1号高炉(有效容积2536m~3)于1994年8月9日建成投产。这是继首钢2、4、3号高炉现代化改造完成之后,由首钢自行设计建设的又一座现代化大型高炉。1号高炉扩容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首钢4座高炉的现代化改造已经全面完成,使高炉生产具备了年产1000万吨钢的铁水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沙钢新近建成并投产了2座380m~3高炉。1号高炉1999年12月初点火,在没有富氧和喷煤的情况下,不到一年时间,月平均利用系数达3.164,连续5天日产超过1300 t。2号高炉于2000年11月8日开炉,11月14日产量就稳定在1000 t以上,到11月底日产量已突破1200 t,炉况始终保持稳顺。 1 强化冶炼的过程 1号高炉开炉前3个月,由于原燃料粉  相似文献   

16.
济钢第二炼铁厂400烧结机投产后,主要向3200 m^3高炉提供烧结矿,富余的烧结矿供给2、3号1750 m^3高炉,由于400 m^2烧结机工程比3200 m^3高炉投产时间早,为采用最佳的高炉生产模式组织生产,需要对400 m^2烧结机向2、3号1750 m^3高炉的供料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中钢公司高雄钢厂第四期扩建投资结束,接近川崎钢铁拥有世界第14位的粗钢生产能力,1971年12月建立的台湾唯一的高炉综合钢铁公司,台湾省府拥有40.1%股份,钢铁生产集中在高雄钢厂。1977年12月1号高炉投产(粗钢年产150万吨)、1980年6月2号高炉(年产325万吨)、1988年4月3号高炉(年产565万吨)分别投产。1995年4月民营化,1996年11月4号高炉(年产805万吨)  相似文献   

18.
王付勤  陈道明 《炼铁》1995,14(4):47-49
1 概述 莱芜钢铁总厂第二炼铁厂(以下简称莱钢二铁厂)2号高炉(750m~3)于1993年6月投产,投产后高炉运行情况良好,投产10个月就达到了设计产量。随着操作人员经验的丰富,高炉设备运转日趋正常,在1994年创造的年产50.53万t成绩的基础上,1995年头2个月,高炉炉顶压力达0.12MPa,利用系数达2.30左右,高炉操作稳定且高产,为莱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徐永刚 《炼铁》2020,39(3):13-17
对酒钢1号、2号和7号高炉铜冷却壁的使用效果及维护情况进行了总结。自投产以来,1号、2号高炉均未出现铜冷却壁破损现象,而7号高炉在使用2年半后就出现铜冷却壁大面积破损现象,这与7号高炉铜冷却壁设计过长、原燃料条件较差、中心加焦操作制度有关。认为在高炉运行期间,形成稳定的煤气流分布及抑制边沿气流的操作制度,对铜冷却壁的使用效果及寿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君津3号高炉的主要经验和宝钢1号高炉投产一年来的成绩与差距,提出了宝钢1号高炉创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