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冯萍 《规划师》2003,19(10):82-83,86
城市无序蔓延、功能结构混乱、生态环境恶化、特色丧失等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产物,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广东省编制完成的《环城绿带规划指引》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做法,结合地方性,注重政策性指导与技术性指导、刚性控制与柔性指导的结合,从政策、方法上为广东省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蔚镇  赵亮  张曼曼 《风景园林》2021,28(11):103-107
1990年以后,大都市区绿带规划由限制城市蔓延的现代主义规划策略逐渐转变为能够促进地区发展的政治治理手段。首先梳理了国际绿带规划范式演进趋势和影响绿带规划的关键因素,其次回顾了上海环城绿带的规划思路、建设机制和治理路径,并以上海宝山区顾村公园绿带为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上海环城绿带由城市空间的结构性要素向区域功能性要素转变的过程,最后对上海环城绿带的规划转型提出了几点建议。上海环城绿带曾肩负着控制城市蔓延的阶段性使命,现在主要承载培育周边土地价值、服务社区居民和提高整个城市吸引力的任务。未来,上海需:1)建设更多具有互通功能的楔形绿地;2)为新规划的绿带制定更为详细的控制性规划;3)将绿带与周边土地整合起来用于培育土地价值和孵化创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城绿带建设初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城绿带是抑制城市蔓延扩展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目前我国某些城市密集地区和特大城市地区已开始尝试建设环城绿带。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环城绿带建设的必要性、难点与目标,以及建议采取的规划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绿色控制带的结构与生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控制带是指在城市周围建设的绿色植被带,是国际上一些大城市为了控制城市无序护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规划与建设的一类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其功能主要有控制城市建成区的无序扩张、保障城市合理格局的形成;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等。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城市历史文化特点,规划与建设了环型绿带、楔型环城绿带、廊道型环城绿带、环城卫星绿地、缓冲绿带、中心绿地等6种类型的城市绿化控制带。从国际上特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效果来看,城市绿带对控制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今后30年内,我国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0%。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向周边扩展失去有效的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低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借鉴国际上大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经验,加强我国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建设,是我国大城市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大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环城绿带发展应该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加强规划设计工作有助于实现环城绿带的多种功能,推动环城绿带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文章以上海市为例,结合实际规划项目,对环城绿带的详细规划进行了探讨。基于规划的四个维度:环境生态、视觉景观、游憩活动、经济,提出了环城绿带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引导环城绿带规划向理性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汤西子  邢忠 《风景园林》2021,28(2):90-95
环城绿带是位于城市边缘区的绿色开放空间,具有控制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城市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作为环城绿带的重要组分,具有服务潜能复合与管控问题复杂的特征,影响环城绿带功能发挥,针对半自然生境的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高效供给的物质基础及对环城绿带的空间要...  相似文献   

7.
<正>总体情况城市绿带概念出现于西方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是对当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生态环境亟需提升等城市问题,形成的以绿色空间穿插进城市建设空间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思考与应对。城市绿带规划理论一般可追溯到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主张以绿带环绕城市,通过建设新城实现新的增长。自20世纪30年代末,全球各大城市因地制宜,陆续实施城市绿带,伦敦是世界首个规划城市绿带的大城市,北京是国内首个建立绿化隔离地区的城市。时至今日,全球各大城市的绿带与城市建设的空间关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环城绿带规划开发理念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分析上海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背景、结构功能以及规划理念 ,并结合上海地区的经济背景 ,提出环城绿带的开发构思 ,旨在总结城市绿带规划建设的模式 ,探索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过英国环城绿带的整体规划及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伦敦环城绿带的规划背景、目标、规划策略等内容,总结了伦敦环城绿带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并对我国山水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注重更新与修复城市自然山水绿色空间相结合、保护与利用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完善与创新运营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蔓延至环城绿带以外区域,环城绿带由位于城郊边缘区的绿带转为中心城区内部绿带,面临由抑制城市扩张向游憩型绿带的转型。通过建立以游憩需求度、交通便捷度、游憩聚集度为核心指标的上海市环城绿带游憩转型评估体系,利用道路、人口、服务设施的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评估,发现具有较高转型潜力的重点区域。提出建立"主题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环城公园体系,贯通全线外环绿道,加强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植被景观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生态专项建设工程(B11-B13)地块园林绿化设计方案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园林绿化战略、多重功能叠加效益及环城“彩带”景观营造在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工程中的实例运用。项目的有效实施,标志着公共绿地性质的环城绿带生态建设将迈出颇具创造性的独特步伐,从而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规划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上海环城绿带建设,指出了绿带下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必要性,探讨了环城绿带地下空间开发形态、功能规划与开发模式,分析了环城绿带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效益,并提出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环城绿带浦东段(龙东大道——金海路)水系沟通及综合景观的改造的试点,旨在探索将环城绿带规划成为一个生态平衡、效野特色鲜明,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体育休闲、文化展示、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带的经验,希望最终实现在整个环城绿带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伟 《中国园林》2003,19(11):39-40
通过对上海市环城绿带建设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已建成环城绿带的后续管理,在运作机制、养管模式、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思路,旨在探索大面积城市绿带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环城绿带规划案例进行总结与梳理,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发展背景、尺度与规模、形态与结构、规划实施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比较与分析,讨论和归纳国内外环城绿带规划案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环城绿带规划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明确了“分散集团式”的用地布局,在之后的历次总体规划中,绿化隔离地区都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控制城市蔓延、引导空间发展方向、保护基本农田、构成生态屏障等城市职能。从1994年开始,北京市制订了实施绿带规划的一系列政策,绿带建设得以真正执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种典型形态和要素——"环城绿带"已经在德国经历了数十年的从规划到实施的实践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文在解读德国对"环城绿带"理念内涵的认识的基础上剖析了三种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城绿带"实践案例,进而挖掘其支撑机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希望能传递国际信息和经验,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巢耀明 《规划师》2004,20(4):59-63
南护城河沿岸是苏州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其保护规划的要点是:设置旅游商业服务区、地段性商贸闹市区、生活居住区和环城旅游观光绿带,对城市功能进行整合;规划河道、南门路两条水陆交通带和横向为主、纵向为辅的步行绿带,构建道路体系,整合空间景观系统,强化“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古城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无序蔓延使得城市建设屡屡突破生态保护的界限,由此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而环城生态带作为一种优化城市生态格局、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的政策手段,受到了各地的广泛关注。成都市新津县环城生态带(东部)建设项目以完善城市绿链,体现城市生态、文化、休闲等方面的核心价值为出发点,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的交通节点设计、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多样的植物配置,打造独一无二的五津绿链,以期为其他地区环城生态带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环城绿带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随着外环绿带的投入使用,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在对上海环城绿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环城绿带的建设和后期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