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分析了一些对流受热面热力参数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热器、再热器传热计算的新方法.此计算方法反映了过热器、再热器传热过程的实际规律,且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对流受热面热力参数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热器、再热传热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反映了过热器、再热器传热过程的实际规律,而且计算十分简便。文中还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厂二期锅炉运行中因煤质原因导致过热器超温、再热器挡板无调节余地存在超温隐患问题,采用减少低温再热器部分受热面的改造方案。改造后结果表明:过热器减温水质量流量减少了30~40 t/h,再热器挡板开度稳定在30%~45%,过热器减温水和再热器烟气挡板均恢复了一定的调节裕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斐  唐必光  余艳芝  周杰 《发电设备》2005,19(2):108-111
对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炉内壁温传统的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过热器、再热器管壁壁温计算方法。探讨神经网络在此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电厂超超临界锅炉在中低负荷下存在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过热度低的问题,从锅炉设计和实际运行结果分析出发,提出减小锅炉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的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改造前后的锅炉进行全面的热力校核计算,分析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对煤耗、过热器各受热面进出口蒸汽温度、过热器减温水量以及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随着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的增加,煤耗略有增加;过热器减温水量减少;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受热面中只有屏式和低温过热器进出口蒸汽温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均升高,但增加幅度较小。因此,从热力计算分析结果来看,减少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虽然煤耗略有增加,但在减少量选取合适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提高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从运行和设计方面阐述了电厂锅炉过热器、再热器超温的原因,分析了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管内氧化垢问题,指出了运行中温度偏大是过热器、再热器超温及过量结垢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减小沿宽度过热器、再热器运行中的温度偏差.  相似文献   

7.
对大型机组过热器、再热器喷水减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运用矩阵分析法建立了过热器、再热器减温喷水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计算模型。以引进型1 000 MW机组为例,利用计算模型对过热器和再热器喷水减温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通用性强、易于理解、编程,适用于不同火电机组的喷水减温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大电厂、大电网阶段,超温爆管现象成为锅炉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分别对某电厂拟增加受热面积后的后屏、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低温再热器壁温进行了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其改造的可行性。对锅炉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某600 MW机组W火焰锅炉75%以下负荷时存在再热汽温较设计值(541 ℃)偏低问题,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本文通过锅炉热力计算并结合炉内温度CFD分析,对再热汽温偏低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0 MW负荷下通过常规的运行调整方式无法提升再热汽温;锅炉低负荷下再热汽温偏低是高温对流受热面积分配相对不合理所致。对此,提出了增加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面积,减少高温过热器面积等方案,其中增加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受热面虽能够提高再热汽温达到设计值,但烟道布置空间受限,工程上无法实施,而减少高温过热器受热面积2 792 m2,能够在50%负荷下提升再热汽温到设计值,且可以控制再热器减温水量在0 t/h。虽然锅炉效率下降影响发电煤耗升高,但整体对煤耗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塔式锅炉一级、三级过热器以及两级高温再热器金属壁温大范围超限问题,结合现场运行数据与模拟热力计算结果,提出了多项过热器与再热器的优化改造措施。具体改造措施为:通过将二级过热器外圈2根管子切除,减少了过热器受热面积;将低压高温再热器和高压高温再热器两侧管屏加装节流短管,增加了中部管屏冷却介质流量;针对部分超温严重的管子,通过截短高压高温再热器部分管段,以及在低压高温再热器中实施隔热喷涂,大大减少了两者的吸热量,降低了管子壁温。综合改造调整后,锅炉升降负荷过程基本消除了过热器超温现象,满负荷下各级过热汽温与两级再热汽温接近设计值,金属壁温无报警,大大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本文讨论燃煤低倍率循环锅炉30万千瓦机组动态分析计算,建立其数学模型。为分析方便,把整个机组分为省煤器、混合器、水冷壁、汽水分离器、一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高压汽机、一级再热器、二级再热器、中低压汽机等部分。使用数学分析方法描  相似文献   

12.
U型、Z型布置联箱的一种流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友新 《热力发电》2002,31(2):15-18
建立了锅炉过热器、再热器U型和Z型布置联箱的流量分配离散化计算式,确立了在并联管组中迭代计算各根管子流量的方法。编程计算表明,与有关文献和现行标准相比,该方法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刘彤  徐钢 《热力发电》2004,33(10):50-51
针对某电厂HG-670/13.7-YM13型锅炉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存在的超温问题,分别采用设计参数和运行实测值对改造前后的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最高壁温进行了计算,并对改造效果进行了预测,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670t/h锅炉低温再热器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必正 《浙江电力》2000,19(1):19-21
1概述镇海发电厂3~6号炉为DG670/140-8型中间一次再热超高压自然循环煤粉炉,设计再热汽温540℃、主汽温度540℃。低温再热器及高温再热器(以下简称低再及高再),传热面积分别为5250、1212m2。锅炉配备两套钢球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再热汽温主要通过布置在省煤器后的低过侧与低再侧的烟气挡板进行调节,并在低温及高温再热器之间设有微量喷水作为辅助调节,低再进口设有事故喷水。在大屏过热器与后屏过热器及后屏过热器与高温过热器之间分别设有一、二级减温器。实际运行中出现以下问题:(1)再热蒸汽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15.
郦晓雪  高升  李旭  肖伯乐 《发电设备》2013,27(5):322-325
由于超临界机组的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大滞后特性,要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非常困难。提出一种根据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参数建立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传递函数的方法.对大容量直流锅炉的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动态特性进行定量计算,为电厂的控制系统仿真等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品质。结果表明:通过该机理建模法建立的过热器和再热器模型与实测数据相比较,证实该方法准确而且简便。  相似文献   

16.
DG1025—18.2-Ⅱ3型锅炉再热系统超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站锅炉运行中,过热器,再热器系统超温爆管问题频发,各电厂存在不同形式的再热器爆管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从热偏差等要素的热力计算方面简单分析了再热器系统的超温爆管机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产大容量电站锅炉中所发生的过热器和再热器流量偏差方面的事故为例子,分析了七种造成过热器、再热器屏(片)间及管间流量偏差的原因,其中有些是近几年来电站锅炉试验中新发现的;并指出了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和高温及低温再热器等管组中容易发生的流量偏差问题.指出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火力发电一超临界技术论文集(第四集)本论文集包括10篇文章,内容为:超临界压力下水的自然对流传热与传质;超临界压力机组的材料强度理论及其选用;600MW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偏差研究;锅炉钢结构设计计算程序;马氏体钢(F12)与珠光体钢(1...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影响过热器和再热器可靠性的各种因素,提出运行检修注意事项以及提高过热器再热器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过热器炉外单管壁温测点的作用及重要性在大容量电厂锅炉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设计中,对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和高、低温再热器都在沿烟道宽度分布的方向上布置有若干个炉外单管上的壁温测点,这些壁温测点实际上测得的是过热器和再热器单管管圈的炉外蒸汽温度。由于目前在炉内安装壁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