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黎锦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查等方法,调研分析了黎锦元素的方方面面,从黎族的形成的历史,经历的变迁,到地域特征,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形成的原因,发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黎锦的技艺题材进行归纳整理,其中包括色彩,图案、编织方法、象形文字、图腾的演变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2.
以黎锦图案为研究对象,深入海南省黎族聚居区,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研究图案文化内涵和构成形式,分析当代黎锦创作运用特征。最终收集335个图案,按照五大支系六大类图案类型统计分析得出黎族多用人纹、动物纹。内涵丰富的黎锦图案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构成方式并在织锦时常用两类排列组合方式展现黎族审美。黎族人基于生活场景中...  相似文献   

3.
黎锦是海南岛黎族的一种民间织锦,它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锦在发源地海南岛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蛙纹是黎族织锦的主要纹样之一,是一种既有符号性又有艺术性的纹样,但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黎锦蛙纹在现代家居布艺饰品中应用并不广泛,而且不成体系。本文从黎锦蛙纹的主要特征和文化寓意着手,然后调查了黎锦蛙纹在现代家居布艺饰品中应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形"、"意"、"神"三个方面出发对黎锦蛙纹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蛙纹更好的融入当代家居布艺饰品领域,创造出更多更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家居布艺饰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汉服与旗袍两大"复古风"掀起了热潮,本文以"汉服热"为研究方向,以汉族服饰的发展起源与发展现状为基础,汉服的图案运用的角度为切入点,将汉服文化与地域性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对汉服文化以及海南地域性黎锦文化的分析和解读,提炼符合现代汉服潮流趋势的元素,以打散重构等手段,将海南黎锦文化与汉服进行融合、创新,以达到对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倩 《西部皮革》2023,(8):63-65
随着中国自贸港政策的推进,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更加迫切。以黎族服饰元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黎锦传统元素数字化传播机制的创新。在总结传统黎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探索了数字化传播在保护和传承黎族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传播机制的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黎族传统元素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和创新,提高黎锦在自贸港背景下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南黎锦在我国纺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黎锦中的图案纹饰是黎锦的重要组成部分,蛙纹是黎族织锦上的重要图案纹样之一。因此,文章的创新点在于研究角度的创新、理论纵向领域的创新和促进理解与应用的创新,从环境性格、经济状况、历史情感、审美取向、织造工艺、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七个方面深入挖掘形成黎族女子筒裙中蛙纹异同性的原因和文化内涵,为研究海南黎族各支系纹样的多样性和异同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黎族神话是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文化表征,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对黎族文化的认识与传承。通过文献阅读和实物研究,文章分析了黎锦纹样中的神话元素,解读了其文化内涵。研究认为,黎族人民将口传神话投射进黎锦纹样设计,使纹样作为叙事材料与口传神话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传承黎族人文历史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资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本文通过地域文化资源在服装设计课程的应用研究,提炼乐东千家哈方言祖宗图的艺术元素,从黎锦的"造型、纹样、色彩"切入,通过夸张、切割、强调等手法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黎锦文化内涵的现代服装式样,探索地域文化资源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寻求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人形纹在黎锦纹样中最具多变性和代表性,其选材与形式包罗万象,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习惯和民族精神,是深入了解黎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和实地调研,对黎锦中大量的人形纹样加以分析,从发展缘由、选材与表现形式、纹样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黎族宗教信仰与以人为本思想对其起源变迁的影响。按照地域、选材、构图、造型、色彩5个方面概括纹样常见的表现形式,展现出黎族人民将精神文化与审美艺术完美结合的高超技艺。就幸福吉祥寓意和传统祖先崇拜思想2方面探讨了纹样的文化内涵,指出黎锦中大量出现的人形纹表达着黎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歌颂美好品德,祈求获得祖先庇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存续3000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黎族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方勺《泊宅编》记载:"闽广一带纺绩……摘取出壳,以铁杖捍尽黑子,徐以小弹弓,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相似文献   

12.
巧夺天工     
黎锦古称”吉贝”布,是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手工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负盛名,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纤检》2011,(16):55-55
存续3000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黎族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方勺《泊宅编》记载:“闽广一带纺绩……摘取出壳,以铁杖捍尽黑子,徐以小弹弓,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海南黎锦的历史文化,分析黎族纹样元素特点及寓意,研究其在旅游纪念品丝巾中的应用方法。探讨在建设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岛的背景下,如何提炼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开发中,通过旅游纪念品搭建起文创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桥梁,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金萍 《美食》2005,(2):20-21
如今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剧院,东方化艺术演出挺受欢迎。其中,上演率较高的不是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也不是中国杂技团的演出或日本的新徘优剧,而是美籍华人音乐家黎锦扬主创的音乐剧《花鼓歌》,每年都由华人剧社公演20场以上,还多次被美国电视网转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族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在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民族纹样开始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以来,如何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民族纹样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兴趣点。因此,本文以海南黎锦和广西壮锦的图案比较性分析为例,对黎锦和壮锦的文化生成进行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把黎锦和壮锦图案的构图、纹样作对比,总结二者异同点可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海南黎族织锦纺染织绣技艺积累了黎族人千年的经验与智慧,精美的黎锦用温和天然的纱线编织,黎族妇女利用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植物染整的纱线极具沉静含蓄的色彩韵味,历经百年时光依旧如新。黎族织锦植物染面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有着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在工艺上有利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本文探讨了黎族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希望对保护和传承黎族织锦文化起到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织锦是以地区和民族制织的织锦。有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土家锦、彝锦、侗锦、瑶锦、傣锦、黎锦、苗锦、藏锦等十五种之多,相互交融和促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对我国各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民族织锦的形成与发展把人类的文化和文明聚集一身,进发出夺目的光彩,而在经纬的交织中,演绎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精髓.社会和市场在呼唤我们:把这一经典文化艺术资源加以发展与创新。变成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商品推向市场。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传承与发展这一文化艺术经典。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妇女,善于织锦与挑绣,新织产品品种繁多,以民族来分就有艾锦(田字金刚锦)、壮锦、苗锦、侗锦、瑶锦、黎锦、泰锦、土家锦、景像锦、景颇锦、爱迪力斯锦等十多个民族锦。这些民族锦纹样丰富,构图独特,色彩艳丽,图彩并茂,独具西部少数民族风格与特色,用自己的织锦制成的民族服饰被人们称为“真正的艺术品”。土家锦,是少数民族锦中之一,俗称“土花”或称“西兰卡普”,是土家人的日常用品和工艺品,过去都是自纺、自染、自织的色织土布或麻布,称为“斑布”或“峒布”。土家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曾获清代“机好精干,千赤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