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潮彩”絮言 “潮彩”与“广彩”齐名,并称为“粤彩”。“潮彩”,顾名恩义,是泛指潮州一带在瓷器制品上通过彩绘或装饰各种精美图案再经过700℃~800℃烤烧之后的瓷器,统称之为“潮彩”。但从历史层面上讲,它可分为广义的“传统潮彩”与狭义的“新潮彩”两种。广义上讲它可直溯至唐宋时期潮州陶瓷出现的一些人为装饰图案特别是北宋的四座釉下青花彩绘佛像等彩绘物的出现,芽、发育、成熟为“新潮彩”。以后统称为新潮彩。  相似文献   

2.
潮彩即潮州彩瓷,是指在瓷器上进行彩绘的艺术形式.潮州作为中国瓷都,其瓷器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产业发展上都蓬勃兴旺,潮州的瓷器创作已经自成一派,形成属于潮州瓷器的独特风格,而俗话说"有瓷即有彩",伴随着潮州瓷器发展的是潮州彩瓷的蓬勃发展.潮州彩瓷历史悠久,众多潮彩艺术者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和积累,使潮彩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潮州潮安区天地源陶瓷厂通过对骨质瓷生产工艺及潮彩装饰技艺的研究,使两者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工艺,即釉下潮彩装饰工艺。由此在骨质瓷釉下彩绘及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填补了潮彩在传统技法及装饰上的某些缺陷。传统装饰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潮彩装饰工艺在新产品骨质瓷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正>一、釉下意象花鸟1、釉下彩定义釉下彩是瓷器釉下装饰的一种,又可以称做"窑彩"。釉下彩的出现很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直到唐代,釉下彩绘瓷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然后蘸上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釉下彩包括青  相似文献   

5.
潮彩初探     
<正>潮彩是广东彩瓷两大门类(广彩、潮彩)之一。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聪明的潮州人利用本地的资源—瓷土,创作生产出各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美陶瓷作品。有瓷即有彩。潮彩也随着潮州陶瓷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潮彩的艺术特色潮彩构图饱满,彩绘精细,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层次分明,风格多样,格调清新。潮彩吸纳了中国画的构图、用笔、设色等技法,吸收了潮州的泥塑、木雕、潮绣等民间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陶瓷彩绘装饰手法、艺术特色和彩绘风格。  相似文献   

6.
潮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自七八十年代以来,潮彩在潮彩大师们和工艺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独特的创新,创造了潮彩"釉上堆金新工艺",从而使潮彩形成了潮州彩的独特风格。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图案凸起,流金溢彩,金碧辉煌。"釉上堆金新工艺"的创造,是潮州彩瓷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岳旭 《陶瓷》2014,(3):42-46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瓷器在装饰艺术的漫长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笔者尝试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述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瓷器的装饰艺术漫长的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本文尝试初探其中原委,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闫彬 《陶瓷》2022,(1):24-25,33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装饰为特色,从追求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为主,景德镇元青花的出现让景德镇原有的瓷器装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标志着中国瓷器釉下彩绘技术走向成熟.本文主要聚焦于磁州窑与景德镇元青花这一视角,从彩绘工艺、装饰纹样表现形式、装饰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比较磁州窑和景德镇元青花,从而探讨磁州窑彩绘对景德镇元青花产...  相似文献   

10.
1.康熙古彩的由来古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较古老的一种装饰方法,俗称"硬彩",也是景德镇传统瓷彩绘艺术之一。古彩创始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就有很漂亮的低温三彩(黄、绿、紫)颜色釉。至宋代又出现优美的红绿彩绘。入明以来,陶工们总结了唐三彩和宋红绿彩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潮州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历史底蕴深厚,品类十分丰富。潮州陶瓷工艺精品以其独特潮的地方特色,精湛的表现技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世人的赞赏。瓷板画就是潮州陶瓷彩绘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立意高雅、格调清新、赋物传神、色彩瑰丽、线条流畅、多姿多彩的装饰艺术特点。瓷板画的装饰彩绘可分为中国画画法彩绘和西洋画彩绘二大品类。中国画主要有"工笔重彩"、"工兼写"、"没骨写意"及"泼墨"等技法,白描勾勒,设色渲染等手法,构图上既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注重画面的疏密、层次感,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在造型艺术形象上要求以形写神,神形兼  相似文献   

13.
潮彩瓷板画构图饱满,彩绘精细,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层次分明,风格多样,格调清新。它吸纳了中国画的构图、用笔、设色等技法,吸收了潮州的泥塑、木雕、潮绣等民间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逐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陶瓷彩绘装饰手法、艺术特色和彩绘风格。  相似文献   

14.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梅珍 《江苏陶瓷》2012,45(5):20-20,23
宜兴紫砂是无釉细陶,它不像瓷器那样上釉彩,并在釉上"做文章",而是配以书法、绘画,增强其艺术效果。宜兴紫砂因它的无釉工艺,只能在壶体上直接装饰,因此中华传统图案便成为紫砂装饰上常常使用的装饰方法,同时传统图案也使宜兴紫砂陶艺更增加了文化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粉彩是始于清代的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康熙古彩的绘画基础上,吸取珐琅彩的制作工艺而形成的釉上彩瓷装饰艺术。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清陈浏在《陶雅》中曾赞粉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口,工致殊常"。粉彩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它运用特殊的陶瓷彩绘颜料创造性的把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一直到瓷器表而并形成了自身不同于纸上绘画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花鸟画的美学语言是东方文化独有的艺术特征,它的发展已成为陶瓷装饰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促进花鸟画在陶瓷艺术领域上的发展,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日趋提升,如新彩绘画就是当今陶瓷艺术领域的一大创新,它结合了西洋绘画技法,打破了传统的保守思想,画面层次更丰富,更具有特色。一、新彩历程清末时期出现的新彩,我们曾称之为洋彩。所谓"洋彩",就是在贫穷落后的年代对一些国外的进口产品,前面都要加一个"洋"字来称呼,如把煤油称之为洋油。新彩其装饰技法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较先进的工艺法,先辈们把它引用到陶瓷釉上绘画工艺上来,形成了一种彩绘风格。"新彩"就是釉上彩一个"新"的"彩绘"装饰工艺。新彩  相似文献   

19.
<正>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再加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称为釉上彩;在坯胎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彩瓷,称为釉下彩。釉上加彩是陶瓷绘画主要的装饰技法。它是运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粉彩瓷、五彩瓷、青花加彩瓷、珐琅彩瓷以及色釉描金瓷等。  相似文献   

20.
潮彩花鸟彩绘之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是由于其构图严谨、题材内容丰富、色彩绚丽多彩,并有其鲜明的艺术风格。潮州历代潮彩艺人善于借鉴中国画的花鸟表现技法,并将其运用于陶瓷彩绘的创作之中,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潮彩花鸟彩绘通常是由线条及色彩两大彩绘形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