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动态财务净现值法,依据河南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的投资及经营成本,结合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特点,导出了简洁实用的单井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累积产量关系式。在合理确定相关参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河南油田特薄层、薄层和中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累积产量,为热采老区开发调整及动用特薄层稠油油藏提供了经济界限参数,可用以指导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地合理开发,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老区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稠油热采老区蒸汽吞吐井经济极限累积产量关系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动态财务净现值法,依据河南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的投资及经营成本,结合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特点,导出了简洁实用的单井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累积产量关系式。在合理确定相关参数的基础上,测算了河南油田特薄层、薄层和中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累积产量,为热采老区开发调整及动用特薄层稠油油藏提供了经济界限参数,可用以指导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地合理开发,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老区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稠油油藏特点,针对河南油田高周期吞吐存在的问题.从提高采收率和资源利用率出发,提出了以出砂冷采、薄层稠油组合开采、局部加密吞吐、化学剂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转换以及高温调剖特殊结构井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稠油开发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特薄层稠油蒸汽吞吐界限及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井楼、古城油田特薄层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研究,总结出了此类油藏蒸汽吞吐生产规律;并运用动态财务净现值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特薄层稠油蒸汽吞吐经济极限油汽比、产量以及不同类型稠油吞吐开采地质参数界限条件;优化了注采工艺参数;阐明了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5.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90-1 100 m,单层厚度1-4 m,层系组合厚度3-10 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 000 mPa·s,具有“浅、薄、稠、散”特点。经过近二十年的稠油开采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配套开采技术,成功地将大于3 m的薄层稠油投入工业性开发,原油粘度界限增大到80 000 mPa·s,拓宽了稠油注蒸汽开采领域,使井楼、古城油田基本实现蒸汽吞吐综合不递减,吞吐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到30.7%,油汽比达0.4,采油成本降低23%-30%,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后 ,由于长期降压开采 ,油藏内部压力大幅下降 ,边水推进严重 ,导致储量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对河南油田特超稠油油藏热采边水淹状况分析 ,归纳出特超稠油边水淹特征 ,提出了配套治理技术对策 ,改善了特超稠油边水淹区可利用储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特超稠油油藏边水淹特征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后,由于长期降压开采,油藏内部压力大幅下降,边水推进严重,导致储量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对河南油田特超稠油油藏热采边水淹状况分析,归纳出特超稠油边水淹特征,提出了配套治理技术对策,改善了特超稠油边水淹区可利用储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特超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开发实践表明,对于油层温度条件下脱气原油黏度小于8×104 mPa·s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技术是成功的,后期采用过热蒸汽吞吐可以改善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注蒸汽开发的采收率。但对于大于8×104 mPa· s的浅层超稠油油藏和特薄层特超稠油油藏,由于层薄、黏度高、注蒸汽开发地层热损失大、需要注入蒸汽热焓高,常规蒸汽吞吐技术经济效益差,可尝试过热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建议井楼油田特超稠油油藏开发采用五点法井网、100 m×141 m井距开发。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研究井楼、古城油田 3~ 5m特薄层超稠油油藏地质和开采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特薄层稠油单井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累积产量研究结果 ,系统研究了 70× 10 0m和 10 0× 141m井距条件下特薄层超稠油油藏返层兼采、一套层系开发和两套层系开发的蒸汽吞吐开采厚度界限条件。该技术可用以指导 3~ 5m低品位超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地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0.
稠油薄层油藏吞吐开发规律及经济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薄层油藏地质特征与特点,对河南井楼稠油油田某区块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薄层稠油油藏周期间及周期内吞吐开发规律,并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研究内容与结论,对其它区块薄层稠油油藏经济有效的开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井楼、古城油田特薄层稠油资源分布及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油藏特点,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特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界限条件,找出了不同原油粘度的油层有效厚度、含油饱和度、净总厚度比、和油藏渗透率等开采限值。并对目前各井区井网条件下注汽强度、井底蒸汽干度、焖井时间等注汽参数进行了优化,为特薄层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葡南葡浅12区块蒸汽驱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葡南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1993年开始投入蒸汽吞吐开采,到2003年末,部分生产井蒸汽吞吐超过8周期.为探索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的可行性,提高大庆稠油油藏开发水平,开展了蒸汽驱开发矿场试验.试验中通过井下测试及井筒热损失计算,评价了地面和井筒的隔热措施对降低热损失的能力.分析认为,目前选择的配套管柱适合稠油蒸汽驱热采开发;同时利用高温蒸汽泡沫调剖技术解决了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汽窜问题.2年多的矿场试验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阶段累计油汽比0.19 t/t,达到了较高水平.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浅薄层稠油油藏在高轮次吞吐后转蒸汽驱的方法切实可行,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提高浅薄层特超稠油资源利用程度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特点,在对国内外稠油开采方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脉冲注汽吞吐、加密井蒸汽吞吐、间歇蒸汽驱、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出砂冷采以及低频脉冲波强化采油等6项提高浅薄特超稠油油藏资源利用程度,改善开采效果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特点,在对国内外稠油开采方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脉冲注汽吞吐、加密井蒸汽吞吐、间歇蒸汽驱、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出砂冷系以及低频脉冲波强化采油等6项提高浅薄层特超稠油油藏资源利用程度,改善开采效果的技术途径。预测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稠油资源利用率和采收率均可望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5.
井楼油田七区核Ⅳ2-3小层属普通稠油油藏,经过多年开发后,油井普遍进入中高周期生产,压力保持水平低,递减加大,汽窜频繁,开发效果变差,吞吐中后期配套化学辅助蒸汽吞吐,但是如何经济应用此项技术尚未深入研究.结合河南油田技术应用现状,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数据模拟进行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注入浓度优化设计研究,为经济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井楼零区注蒸汽开采先导试验区及井楼油田蒸汽吞吐生产的大量数据统计分析,揭示了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具有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油汽比较低和产量递减快、含水率上升快的特征及规律.指出:只要针对油藏特点,优化注采参数,油层厚度>5m的浅层(特)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孤东油田稠油区块地质特点和蒸气吞吐开采中防砂及配套工艺存在的问题,优化了一套适合孤东稠油区块注蒸汽开采的防砂及配套工艺。现场应用表明,“涂敷砂+金属棉滤砂管”复合防砂方法适合于孤东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成功率高,有效期长,注蒸汽后配套过泵电加热工艺,可提高稠油注汽开采效果延长注汽周期,优化射孔工艺和防膨预处理是提高泥质疏松砂岩藏防砂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技术 ,结合矿场试验 ,进行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研究。目的 优选该块油藏开发方式 ,为经济高效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创造条件。结果 块状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按照目前注采参数实施蒸汽吞吐开采 ,除遵循一般的蒸汽吞吐开采规律以外 ,还表现出单周期产油量高、周期长、回采水率低的特点 ;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均较低 ,注汽压力随周期增加而降低。结论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在技术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选择合理的注汽参数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 ;采取配套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特点,分析了油田开采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应用了以降黏辅助吞吐技术、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为主体的浅薄层稠油热化学蒸汽吞吐技术,并对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河南油田3年来应用稠油热化学蒸汽吞吐技术累计增油11.51×104 t,提高采收率2.2%,为稠油热采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改善稠油热采高周期吞吐开发效果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稠油热采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产量递减快、成本上升、开发矛盾突出等实际问题,对河南稠油油田的开采技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热采稠油高周期吞吐效果的有效办法.为稠油油藏改善吞吐后期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