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200MW发电机发生失磁故障时应如何处理这一问题,针对神一捷克200MW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的动态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对限制失磁异步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只要制定合理的失磁异运行方式,200MW发电机失磁后可以不必立即解列停机,适当降低出力可持续异步运行15min,以消除故障或切换备用励磁,再恢复正常出力运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MW汽轮发电机的试验证明,发电机失磁后,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允许异步运行的。异步运行时,可允许带40~60%额定负荷,运行10~15分钟。文章还对限制大容量汽轮发电机异步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产化300MW/600MW汽轮发电机失磁后异步运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一军  姜凯 《电站系统工程》1998,14(5):16-20,32
对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300-2和QFSN-600-2型汽轮发电机失磁后稳态异步运行情况下的定子端部发热、转子损耗及定子过电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预估了300MW/600MW汽轮发电机失磁后的异步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口水电厂发电机组失磁的计算分析,认为水口200MW机组失磁后,在保护不动作情况下,不马上手动断开机组出口开关,而是应当快速增加励磁,使失磁机组尽快投入同步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电力供应和调峰的需要,配合东北电网200MW机组的增容改造工作,经验算及温升实测表明,沈海热电有限公司2台汽轮发电机由铭牌出力200MW增至210MW并在额定功率因数运行状态下可稳定长期运行。  相似文献   

6.
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后,其出力、定转子电流均与额定工况大不相同。判断电机的失磁异步运行能力,需要从定子线棒、转子线圈、转子铁心和定子端部四个方面的损耗大小。文章在对失磁异步运行仿真的基础上,以一台350 MW汽轮发电机为例,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法,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最后得到了电机的失磁异步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同步发电机失磁故障对电网稳定性和发电机安全运行会产生很大影响。在中国,超高压发电机(extra high voltagegenerator,EHVG)是新型的同步发电机,其失磁后对电网的影响还处于研究阶段。为准确模拟EHVG失磁故障发生后磁场分布情况,建立了EHVG场、路、运动直接耦合的时步有限元分析模型,以EHVG模拟样机为算例,通过试验证明该模型正确,方法可行。利用该模型对EHVG同步运行和失磁异步运行的瞬态磁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同步运行和稳态异步运行时气隙磁密基波幅值基本一致,而失磁异步运行时气隙磁密谐波幅值较大;且随着EHVG失磁,稳态异步运行前所带负荷的减少进入稳态异步运行时,气隙磁密谐波分量也逐渐减小,气隙合成磁密接近正弦波,为其运行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600MW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华东电网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电抗补偿故障时,以600MW机组进相运行来限制过电压的设想,通过现场试验实测,分析了大容量机组进相运行的限制因素。根据大容量发电机进相运行失步可能性增大、静稳定储备系数减小、平均异步转矩降低、自动化程度高、端部冷却好等特点,提出进相运行的相应技术措施及失磁保护和低励限制的配合方式。通过试验,在综合系统、厂用电及发电机的安全诸方基础上,得出可使用的发电机进相限额。  相似文献   

9.
山西电网通过500KV输变电系统向京津唐电网送电,属于送端。同时山西500KV主网中并联电抗器补偿容量不足,造成山西电网高压主网无功过剩,电压偏高。为此诮发挥发电机进相潜力,吸收过剩无,维持主网电压正常运行水平。文章对神二厂500MW机进相运行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神头二厂500MW发电机在各种不同有功出力下均允许进相200Mvar以上,调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大型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电磁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以发电机为主,包括电网、励磁系统和原动机调速器系统在内的整体数学模型,并结合发电机转子涡流场和定子端部磁场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对600MW 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进行了仿真研究,为发电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核电站控制棒电源(简称棒控电源)是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唯一供电系统,确保该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实际运行的棒控电源系统中发电机的失磁保护判据原理简单,现场发生了多起失磁保护失配事件,且棒控电源系统中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不同于常规并网发电机;为了有效解决失磁保护失配问题,需对棒控电源系统中发电机的失磁故障进行重新解析。首先,根据转差率和功角特点将失磁发展历程划分为等功角阶段、异步运行阶段和周期异步运行阶段;其次,以发电机等效电路及相量图为基础,以q轴电动势为切入点,结合发电机基本方程,由各阶段q轴电动势的变化解析得到各电气量稳态表达式;最后,通过实际机组的失磁实验数据以及基于PSCAD平台的失磁故障仿真,全面验证了解析结果的正确性。该文给出的失磁故障解析过程为棒控电源系统发电机失磁保护方案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能量变换器是一种能直接并网的新型高压发电机。给出了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的能量变换器失磁动态仿真方法。通过在DJ18-1同步发电机上进行失磁动态仿真与试验,验证了动态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该仿真方法,对能量变换器和传统发电机的失磁动态过程进行对比研究。仿真结果得出,能量变换器失磁故障后,由失步运行过渡到稳态异步运行比传统发电机用时短,故障电流远小于传统发电机,为能量变换器的实际运行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型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电磁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以发电机为主,包括电网、励磁系统和原动机调速器系统在内的整体数学模型,并结合发电机转子涡流场和定子端部磁场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对600 MW汽轮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进行了仿真研究,为发电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图14参2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分析超高压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时转子各部件的温度分布,针对超高压发电机模拟样机建立三维转子温度场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超高压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时转子温度场的分布.在三维转子温度场模型上,分析超高压发电机额定运行时转子各部件的温度分布,通过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证明该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有效,得出超高压发电机额定运行状...  相似文献   

15.
汽轮发电机失磁作为励磁故障的一种常见形式,将影响电网电压水平和并联运行机组间无功功率的分配,影响并联发电机组间的稳定运行,甚至会破坏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稳定性。为研究汽轮发电机失磁故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依据系统各模块运行方程,建立发电机模型、励磁系统模型、调速系统模型、输电线路模型及失磁故障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研究发电机处于三种失磁故障下的运行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开路失磁时,各电气量变化范围小,可以长期运行在稳定范围,允许异步运行时间长,给电气人员充足时间查找故障原因,解除故障。  相似文献   

16.
励磁故障引起的发电机失磁,将影响电网电压水平和并联运行机组间无功功率的分配,破坏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稳定性。以励磁绕组开路失磁为例,利用M AT L A B/S i m u l i n k软件平台,对汽轮发电机失磁物理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失磁故障时,降负荷至稳态异步越快,越有利于保障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新型异步化高压发电机兼有异步化发电机和电缆绕组高压发电机的优点,针对其对称失磁故障,建立电缆绕组异步化高压发电机场-路-运动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电缆绕组异步化高压发电机失磁前带不同负载情况下,在超同步、同步、次同步3种运行状态下失磁过程进行分析,探索电缆绕组异步化高压发电机失磁后,转差率与电机失磁前所带有功负荷的关系,得出失磁后进入稳定异步运行后的转差率与电机所带有功负荷比例密切相关。建立基于小波包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失磁故障诊断系统,从对称故障中准确判断故障类型,并快速判断故障点,为尽快排除故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91~1993年东北电网200MW及以上汽轮发电机故障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东北电网200MW及以上汽轮发电机故障统计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郗常骥至1993年底,东北电网(指我局管辖,下同)投运的200MW及以上容量的汽轮发电机已达46台,容量共计9900MW。其中,200MW机组42台,300MW机组3台...  相似文献   

19.
某电厂660 MW汽轮发电机因失磁故障进入稳定异步运行,发电机的机端参数和阻抗轨迹呈现有规律的振荡。分析了事故中发电机失磁后进入异步运行的过程。并针对这起事故,采用Matlab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大型火电机组中励磁回路的结构、发电机失磁前所带的负载、发电机的转动惯量以及发电机铁芯的空载特性4个因素对发电机失磁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和实际案例较为一致,说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对大型发电机组的失磁保护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葛洲坝二江电厂机组进相运行有关情况,分析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进相运行的极限条件,介绍一种适合现场使用的发电机进相运行时校校失磁保护的简易方法,指出在保证失磁保护不动作情况下125MW发电机组所允许的最大进相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