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间可视化的声景信息可为声景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3个时段21个样点的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分析声景客观声学指标、声源主观感知指标(声源优势度、声源和谐度)以及声景愉悦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生成的声景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客观声学指标与声源和谐度对声景愉悦度的影响。依据关键声景指标的时空动态特征信息,可为森林公园声景资源的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的游憩满意程度。对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在游客声景感知方面的差异及影响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声源优势度感知差异最明显,尤其是交通声,但是声源和谐度感知差异不明显。植物景观空间的总体声景感知在愉悦度与宁静度2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各类空间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声源感知特征不同,与声景愉悦度和宁静度关系最为密切。半开敞空间的植物色彩和密闭空间的郁闭度分别与声景丰富度和愉悦度有密切关系。密闭空间中声景宁静度营造需考虑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的需求。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声景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苗畅  孟琪 《时代建筑》2022,(1):74-79
声景规划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人居声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研究较少考虑行为对声景的影响.因此,文章从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开放空间声级、声源感知和感知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参与式行为和非参与式行为下城市开放空间中声景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开放空间中行为的声学特征可以分别用LAeq、LN和Lmax等指标表征;在声感...  相似文献   

4.
林彤  赵越喆 《南方建筑》2023,(8):99-106
通过对广州市逢源大道-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八个代表性节点的声景进行现场调研和主观问卷调查,分析该街区声景特征、主观感知因子、主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岭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声景研究、保护与营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街区声景以动物叫声、粤剧演唱声和玩耍声为主要标志声。值得保护的声景为声级适中的粤剧演唱声。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感知因子可归纳为心理属性、物理属性、和谐性和丰富性共四个维度。街区声景总体感知良好,但各节点有差异性。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要素包括技术声的听闻程度、声景感知结构中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以及受访者是否居住在街区。声景与街区环境的协调性是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态型城市公园声景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江  杨玲  黄丽坤 《风景园林》2019,26(5):89-93
生态型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游憩空间,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体验的满意程度。以福州金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态型城市公园中声景感知与游憩体验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态型城市公园中人们更偏爱自然声,尤其是鸟叫声;交通声是主要影响公园景观美景度的声源类型;儿童嬉闹声及音乐声是影响声景安静度的显著因素,交通声、音乐声以及脚步声与总体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年龄、性别和教育背景是社会、人口及行为学因素中影响典型声源感知最显著的3个因素,而不同游览动机的人群对声景感知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可为生态型城市公园景观及声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声景作为景观的声学属性与景观密不可分.文章揭示了景观与声景感知的关系,这对城市及景观规划中提升环境视听综合感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尺度案例中城市开放空间的声景与景观关系,从三方面归纳了声景与景观关系的要点,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关联,以及声景信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可以作为声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工具,同时强调了公众信息在声景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福州仓山万达广场为例,通过 实地调查以及针对广场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等 方式研究声景感知对游览体验的影响。研究 结果显示游览满意度评价与景观美景度和声 景安静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 和0.368。声源优势度对景观美景度影响最大, 而声源偏好度对游览满意度影响最大。城市交 通声是对游览体验产生消极影响的最主要因 素,鸟叫声和游乐设施声也是影响游览体验的 关键声源。使用者社会、人口及行为学特征对 声景感知和游览体验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偏 好度与使用者特征关系最密切;年龄对声景感 知的影响最大;来访频率和受教育程度对游 览体验的影响最大。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城 市广场视听综合感受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声景是建成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参与空间氛围的营造,对人们的情绪感知与心理健康营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这类建成环境中的声景为研究对象,以实测与声漫步相对比的方式研究声景带给人的情绪感受。将建成环境中的实测声级与表达人们情绪感知的声漫步图对比,得出:一,园林中声级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建成空间特征的耦合关系;二,园林空间中具有特殊声景感知的空间及其特征。同时,文章结合声源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建成环境中声景营造在影响情绪方面应注意的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历史城市保护的内涵。【方法】以近代汉口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觉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解读汉口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历史声景的氛围特点。【结果】揭示了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变迁与转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表明近代城市声景的历史性变迁是“故乡性”与“异乡性”的二元并立。【结论】引导城市更新综合考虑城市原有声音环境以提升城市归属感,有利于城市空间历史记忆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人们逃离城市压力的重要场所,对游憩者身 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声景是恢复性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但 目前声景的研究较少考虑视听交互作用。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为研究对象,以20个森林公园环境视听视频(10个有声视频、 10个无声视频)为研究材料,借助眼动仪和声景感知评价问卷 探究声景感知对森林公园视觉注意力恢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明:1)除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较突出的样地(S5)外,视听组 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促进注意力恢复的能力均比单一视觉刺 激强;2)单一视觉刺激与视听组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的视 觉行为特征存在差异,与无声场景相比,声景元素的加入能够 使被试扩大关注区域,自然声为主导的声景会引导被试关注植 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人工声和机械声会引导被试关注人和人 工景物;3)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对促进注意力恢复有积 极影响,而儿童嬉戏声、谈话声和脚步声等人工声则会产生消 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辉  朱颖  罗俊  田雨 《中国园林》2024,40(4):116-122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 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 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 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 左右,且以低频为主。村落以水为径,串联起自然生态,水声 还能为游客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文化与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后 的声景舒适度为最高;村民生长于斯,赋予了村落丰富的声景 资源。最后提出了3个声景保护策略,即保护村落的原真性, 实现特色声景的有机呈现;促进生态保护与水源保育的正向循 环,构建自然和谐的声景;激活人的活态属性,延续村落空间 的声景活力。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VR)推动了城市规划与 设计的技术发展,也推动了声学环境研究的 发展。声景可听化作为声景评价标准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在虚拟现实的条件下人们如何 感知声景仍然有很多问题未被解决。本文 从声传播理论出发,提出从不同声音回放方 式、声传播过程到声源模拟的声景可听化框 架。为完善这一框架,对声景进行可听化重 现,并通过主观评价来校验声音重现的效 果。通过主观评价实验表明,在可听化框架 指导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声音场景,可 以为声景评价过程提供真实且具有沉浸感的 重现体验。本文明确了可听化技术框架在虚 拟现实下进行声景评价的可行性,进一步完 善了面向声景感知的虚拟现实可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水声作为声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人的感知偏好以及水声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水声景研究的最新进展,采取"水声景感知"实验方法,选取20种水声样本,使用语义差异法和七点双极量表,针对68名被试者进行了水声景感知测试,分析了被试者对14种水声和雨落在6种不同材料上发出声音的感知反应,得到了不同声音的受欢迎程度,并对水声对于不同背景的人的情绪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水声景设计和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有助于在噪声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改善人的心理和感知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儒、道、佛思想体系交融渗透其中,恰似“三教合一”的传统文人思想的物化.人们可以从园林的组成元素中感受到这些无形的思想理念.声景的构成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自然的风声、雨声、水声及虫鸟之声,更有古琴之韵与戏曲之境.由此构成的园林声景,与古典园林的环境浑然一体,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绝妙交响曲.  相似文献   

16.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上公园的声音多样性指数(SDI)整体较高,声音类型丰富,但不同的景观要素对应的声音特征不显著;听觉舒适度与整体舒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听觉舒适度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影响,其出现频率(POS)和响度(PLS)均干扰了被试者对自然声的感知。针对公园的景观格局、声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提出声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策略,对改善公园声景观品质、提高公园整体的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 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郭宏峰  李辉 《华中建筑》2007,25(3):149-151
该文针对当前景观设计领域中"视觉至上"的倾向,阐述并分析了声环境研究领域中"声景观"这一新理念的特点,及其给景观设计带来的新的切入点和设计手法.同时,以浙江省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声景观的设计要素、正负设计手法、声景观的空间构成、声景观要素的功能等声景观在景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该研究不仅对声景观的解析及其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可以为景观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