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死亡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宗教神学到理性思辨的过程,并且从根本上影响着殡葬建筑的建造.中国现代殡葬建筑空间设计应该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表达出宁静、祥和、崇高、冥想的空间意境,体现"天人合一"建筑环境观,运用自然有机的元素构筑这个死亡、生命、憧憬、纪念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北京世界公园是一种新型园林,本文通过北京世界公园规划的设计工作,谈园林创作的个性追求。议风景建筑特色的形成,如园林布局、空间形态、环境尺度等,以及它们的组成与塑造;探索现代城市公园与民族传统的结合,刻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综合的产物。建筑空间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的需要,出现了新的变动。建筑师对于空间的开放、灵活、变化、渗透与综合,提出了种种新的设想和大胆的探索,促进了建筑空间的解放,使建筑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中就建筑空间的无限性、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建筑空间的可变性、建筑空间的渗透性、建筑空间的综合性等方面发生的变革,结合一些例证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例如从扩大空间、利用水面、地下发展、结构集约等方面说明空间无限性发展的途径;从统一格网、单元构件、竖向组合、灵活单元的办法给建筑空间带来的灵活性;从框架轻板、居室调整、厅堂变换、联合办公的办法说明建筑空间的可变性;从庭院设施、环境共融、因借自然、屋顶绿化等说明建筑空间的渗透性;从建筑组群、建筑统建、综合大楼的建设方法说明建筑功能的综合性。所有这些,都说明建筑空间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建筑方法的革新。建筑空间环境的开拓,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重要使命,建筑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应当引起建筑师们的关注。让我们为开拓建筑空间环境进行卓越的创造,促进建筑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居室是人们生活休息的重要建筑空间。本文探讨了现代居室潜在的病态环境,论述了在组织现代居室建筑空间环境的同时,必须重视健康环境创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直属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建筑学系为主要依托,下设5个研究室:①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室;②地方民族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室;③城市设计研究室;④风景旅游建筑研究室;⑤生态建筑研究室。施维琳教授和杨大禹教授是该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景点规划及风景建筑的设计构思过程。结合具体设计阐述了省级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山地风景建筑的设计特点。同时,就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建筑形象创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建筑与创作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现代旅游游乐活动的发展,对旅游建筑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旅游游乐建筑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认识,观点。我国的风景旅游环境的人文历史与自然因素紧密结合为特色,创造性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依据,是形成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旅游游乐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建筑以它的形体和它所构成的空间环境,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使人产生一定的审美情感,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本论文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等理论观点,系统地分析了建筑空间的内涵,论述了意味空间的创造途径,以寻求创造建筑空间环境的规律,指导建筑设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降,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堪舆学说在民间的盛行,塔这一建筑类型在中国尤其中国南方地区因风水之名广泛营建.随着其营建活动的世俗化、地方化、民间化,风水塔逐渐成为地方城市的人文景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地方城市山水环境的人文景观塑造中起到重要的点睛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可查风水塔为研究对象,结合GIS工具与传统的历史文献、考古、实物形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定性相结合研究风水塔建筑单体形制特征、空间分布与环境选址特征、人文景观意象、意义与空间策略等,进而总结风水塔作为人文景观的营建规律,以资当代城市与风景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龙门石窟北入口详细规划设计中,通过对"伊阙"自然景观的深入分析,解读场地特色,确立"山水之美"设计主题,运用顺应自然的景观设计手法,强化景观主轴;正确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阐述了深圳世界之窗亚洲景区、异国风情街等旅游建筑与园林、规划、设计的构思与手法,认为以传统中国园林的导引、掩映、空间、分划、对景、障景等手法,进行现代文化旅游园的规划设计,仍然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当前文化旅游园中出现的一些弊病,及模仿型、微缩型园林的历史流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成都市外部空间的重要因素,甚至主导因素,本分析了高层建筑影响下的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特点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由于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崀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但旅游产品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结合我国旅游发展趋势以及崀山自身的特点分析了崀山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作者对商店建筑多次调研、设计、教学的一篇总结。文章阐述了当代商业建筑环境及商业空间的"环境化"、现代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购物心理要求环境、环境影响消费、我国商业建筑与世界的差距及发展方向,说明了商店建筑购物环境与购物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景区是风景区的主体内容,是展示风景区以及城市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文章以传统的道教文化为依托,以展示华山地区传统文化的"深奥、博大、精深"和满足当代人休闲活动的需求为目的,以"融合自然,突出特色"为主要原则,将济南市风景区传统文化景区规划为华阳宫建筑群区、休闲娱乐区、传统商业街区、传统农耕文化区和道教文化展示区五个功能区,从而建造一个展示和发扬华山地区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园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岛市德式建筑艺术特色和城市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在青岛进行的德式建筑物质量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积累而拟定的。主要挖掘了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述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研究了全球化语境条件下发扬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途径和价值;回顾了历史建筑艺术保护的成果,研究了建筑空间艺术与结构空间性能的关系;交代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青岛市中山路老字号商店的修复工程,阐述了结构空间性能的检测、验算和修复,以期达到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对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建筑物在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建筑设计构思时首先要认真考虑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和要求,使建筑物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能恰当地组织好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丹徒区实验学校的设计,从认知环境与合理架构、交往空问--学生第二课堂的延伸、校园建筑文化形态的多元性、校园建筑环境元素的文化作用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如何将理论运用到中小学建筑设计实践中去的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20.
会展建筑作为新兴的建筑类型,不仅是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元素,还是城市环境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基于其独有的大跨度空间特征,结构语言是其空间形态、空间轮廓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它所处城市空间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元素.本文以当代会展建筑优秀案例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结构语言对其视觉空间"域"的创作方法,开拓建筑师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