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使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既可避免吸附床的过热,又能消除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均有显著提高。此外,单元化使三效冷环易于长期维持真空度,便于根据余热量的大小进行并联组合成较大的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2.
剑乔力  葛新石 《节能》1997,(2):25-28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由于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因此既避免了吸附床的过热,又消除了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COP值,Yong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比双效和单效系统有显著提高,重点分析了回收和不回收降温,吸附热时三效吸附式热泵比之与其它系统所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由于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因此既避免了吸附床的过热,又消除了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比双效和单效系统有显著提高。重点分析了回收和不回收降温、吸附热时三效吸附式热泵比之与其它系统所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床内强制对流进行传热传质的固体吸附式循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坚  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1998,19(4):437-443
采用一维两温度模型,以活性炭纤维-氨为工质对,模拟计算了对流热波循环的吸附床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床内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并分析计算了对流热波循环的性能参数。系统的回热率达0.4,热泵效率达1.78,热泵系统的能量密度为1616W/kg。对系统加以优化,可获得更高的回热率和COP。  相似文献   

5.
CO2跨临界低温地热源水-水热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用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系统开发低温地热资源,详细介绍了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系统的运行机理、装置特点、热源选取。通过低温地热源的模拟实验,给出实验最优工况的调节方法,这对开发应用CO2热泵系统用能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水/二甘两级升温吸收式热泵理论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从热力学原理出发,讨论了评价热泵系统性能参数,提出了较全面反映热泵效率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对吸附式制冷/热泵循环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D-R方程为依据,在热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吸附-解吸过程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给出的模型中,重新考虑了D-R方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充分考虑了工质对热物质性如比热容,潜热等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几种重要因素如工质对的性质,循环工况,循环特性,尤其是吸附器的热容对吸附式制冷/热泵系数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兴凤  罗翌 《节能技术》2003,21(2):7-9,12
本文介绍了热泵空调的原理及主要特点,分析了单一空气热源热泵存在的缺陷,介绍了空气-水复合热源热泵循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对其制热性能进行分析。结论是空气-水复合热源热泵的制热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空气热源热泵,具有较好的调节性和显著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9.
用[火用]分析法对热泵供热循环进行了分析,评价了热泵系统的能质利用和损失状况,指出在环境温度、压缩机效率和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温差一定时,热泵循环存在一个可使循环[火用]效率达到最大的冷凝温度,可在实际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高温热泵供热系统的最佳供热温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温热泵系统高低位热源温度特性和热泵循环特性的分析,构造出一个理想的热泵循环。并以此理想循环为基础,以供热系统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导出跨临界热泵、多级压缩热泵等新型热泵系统的最佳供热温差,为这些热泵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参数选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郑飞  陈光明  王剑锋 《新能源》2000,22(6):13-17
三效吸收循环是提高现有单效和双效吸收循环性能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建立了使用溴化锂水溶液在做工质的三效吸收制冷循环模型,并进行了性能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并联流程涵环的性能系数(COP)最高。同时对并联流程和串联流程的三效吸收循环分别进行了系统发生压力和溶液分配率的性能系数以及经济性能指标的优化计算,为三效吸收循环的最优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分析法对热泵供热循环进行了分析,评价了热泵系统的能质利用和损失状况,指出在环境温度、压缩机效率和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温差一定时,热泵循环存在一个可使循环效率达到最大的冷凝温度,可在实际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混合工质用于地热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赵力  涂光备  张启 《太阳能学报》2001,22(3):241-245
针对以40℃-45℃地热尾水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首先,在该系统中采用了循环性能较好的低环害混合工质,以达到实际运行和环保要求,其次,根据不同的冷凝器水流量和凝器的进口水温,总结得出了大量稳定工况实际样本,并绘制了不同水流量和水温下的EER(能效比)值曲面,为热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变工况调节运行的智能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带经济器的螺杆热泵循环的节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兴凤  罗翌 《节能技术》2002,20(6):17-19,23
本文介绍了带经济器的螺杆热泵循环的工作原理,以非稳态热力系统质量方程,能量方程及气体微分方程为基础,导出了带经济器的螺杆热泵循环耗功率的计算式;并通过制热量,耗功率及性能系数的比较得出结论,带经济器的螺杆热泵循环较常规空气热泵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得到了改进,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太阳能、土壤热源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津地区气象资料和实验结果为依据,研究天津地区冬季太阳能、土壤热源性能,为研制太阳能-土壤热源热泵提供可行性依据。太阳能-土壤热泵系统采用太阳能热泵和土壤热泵交替使用的方式,是很有前途的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原有制冷循环基础上,根据冬季蓄能热泵循环运行特点对系统进行改进;并以西安地区为例对循环进行计算和分析,探讨其蓄能情况和影响系统工作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型工质的研发和系统效率的提高两方面综述了高温蒸汽压缩式热泵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温吸收式热泵,则从新型循环设计、系统控制与仿真、参数优化、提高换热效率等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制的两种热泵蒸汽机的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并根据热泵蒸汽机组的运行要求,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立臣 《节能》1997,(5):27-29
新型节能设备-蒸汽喷射式热泵在我厂的应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106厂杨立臣1前言蒸汽喷射式热泵是近年研制成功的专利产品,专门用于使用蒸汽的企业进行低压蒸汽升压、设备排出废蒸汽循环回收及闪蒸汽的回收利用等。由于其结构简单、无转动部件、维修方便、价格低廉及节...  相似文献   

19.
虽然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成为最具潜力的工质替代技术,但其循环的效率还是比常规工质循环低,因此开发膨胀机提高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运行效率是推动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给出了二氧化碳膨胀机的设计特点,同时利用实验手段对带膨胀机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水源热泵系统进行测试,了解膨胀机的运行特性以及对系统的影响,同时改变外部参数条件,了解系统运行规律。通过实验表明,膨胀机的运行效率与膨胀机的转速有关,而且存在极值。系统的运行也受其影响,但系统性能系数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对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空气回热的热泵木材干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热泵技术对木材进行干燥除湿具有节能效果显著,木材干燥周期短,木材不易开裂等优点。本文主要就循环空气采用回热的热泵除湿干燥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空气采用回热的热泵干燥机较不采用回热的热泵干燥的单位脱水耗比大大降低,增加回热器对热泵干材干燥机节约能源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