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路斯的昆纳住宅及其代表的乡村住宅典型构成了其现代建筑实践的重要一面,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更是一窥路斯建筑思想中现代性内涵的关键之匙。通过对昆纳住宅及路斯相关论著的解读,力图展现路斯对乡土以及现代建筑的深刻认知与思考,并对现代建筑形式化、风格化的通常认知,以及当下中国乡村建设的常见立场形成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工业化,高效的乌托邦世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其城市思想也逐渐席卷全球。然而,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轰然倒塌”,新城市主义开始涌现,森内特所提出的开放城市理论让人们重新审视了居民与社区的内在价值。该文基于时代背景的发展研究,归纳了两者的核心理念和思想侧重点,对比分析了两者城市理论的关联与异同,总结和提出了其思想在现代城市语境下的意义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闲置的旧文化建筑进行现状分析和价值评估,提出基于重构的建筑保护与发展策略,从功能重构、文化重构、环境重构以及单体建筑重构等四个层面重新唤起旧文化建筑及其保护地段的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拆旧建新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传统建筑的处境岌岌可危,城市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成为现代城市乃至乡村建设发展的矛盾双方。对此,需正确统筹协调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与城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旧物艺术介入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设计,赋予传统建筑新的功能,焕发传统建筑新的生命,顺应现代社会与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作为建筑要素之一的底界面常在建筑中被弱化与忽视。随着现代工业科技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底界面的的功能与形态。"倾斜平面"和"褶子"理论的提出和城市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三维连续的底界面的产生。这种复杂的建筑形态,在带给人们全新的空间体验的同时,在新奇的形态背后,是对功能组织方法的重新定义,本文将对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乡土建筑传承和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矛盾问题作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由传统和当代的重塑而成的"新乡土建筑",强调不同地域所特有的乡土文化、物质环境、建筑空间和场所精神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意义。又浅析了国内新乡土建筑的发展及代表性人物的建筑创作思想及其作品中体现出来关于传统植入现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中文语境中的“乡土”常常被误解 为二元概念中的一极,与“城市”、“现代”或 “西方”相对。本文以一个实际的设计案例 说明,在新建筑的功能迥异于传统生活方式 的前提下,当代的中国“乡土”难以是表里如 一的,也不大可能是某种静态风格的图解。 当代的中国“乡土”建筑不仅要适应本地条 件如特定景观特征,它还要重新创造出一种 系统性的本地特征,也就是它广义上的“基 地”和自身的创作情境,从而也造就了一种 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浅谈十八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玛璐 《华中建筑》2012,(7):127-130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重庆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传统建筑文化氛围正在逐渐被现代建筑的高楼大厦所取代。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传统本土文化对于城市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价值。该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对典型的老重庆街区十八梯片区进行分析,讨论其价值与挑战之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更新措施,在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与振兴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苏州金帝城市别墅的设计思想:通过庭院与建筑的组合,重新创造一种传统的居住生活空间,并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利用单元的错落组合,营造一个现代的街坊。  相似文献   

10.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思想的可贵之处是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哲学的精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方社会,在遭受了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灾难后,“重新发现”了中国风水关于整体有机自然观的价值,并将这一思想逐步纳入近现代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思想体系。传统的风水思想得到科学发挥。  相似文献   

11.
武汉里份建筑改造设计更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心平  涂伟  叶云 《工业建筑》2011,41(2):130-132,60
通过对武汉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以汉口泰宁里为例,探讨了武汉里份建筑改造设计和更新策略,从保存、更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角度出发,在保留武汉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挖掘城市的魅力,重新架构新的空间形式,赋予它现代的生活质量和存在价值.这些策略对民居建筑的保护、修复、改造和开发利用方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在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共同特征"。作为抵抗建筑全球化的策略之一,建筑地域性研究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世纪初期,伴随着经济、技术、文化的全球化,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基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现代建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一种新的建筑观念与文化。与之相随的是当代城市与建筑的面貌趋同。人们在享受现代技术便利的同时,开始怀念那些日渐消逝的乡土风貌与农业景观。1924年,在"湾区建筑"的总结过程中,Mumford就试图将"地域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城市中建造新建筑,需有全面观点以及对原有建筑的理解和尊重。许多20世纪建筑类型之间在特征、尺度等方面的不同,使上述问题成为我们当代建筑师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20世纪现代建筑先躯者对新型城市的理想在主导思想方面犯了极大错误。他们脱离现实的错误思想到处碰壁的悲剧,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考虑如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非常大,现代化建筑的发展主要建立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与新观念后更具现代化气息,同时也涵盖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化建筑更是兼具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融合发展,也满足了现代对生产力与生活方式的追求。本文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中乡土建筑的含义、特点与美学价值进行分析,阐述了当代乡土性建筑设计的措施,另外还研究了乡土性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发扬,为我国乡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前期,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脉络分支延续与世界现代建筑思潮直接影响下,由大陆迁台建筑师及其学生组成的“新派”建筑师群体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体系化的现代中国建筑理论建构并形成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直接继承发展了1930年代以来在学院派与官式建筑传统之外探寻现代中国建筑道路的思想新芽,系统呈现了世界现代建筑运动主流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全面碰撞融合的理论图景,亦成为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之余绪在现代中国建筑理论探索中的映射,具有多重重要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本文将发掘本时段台湾地区“新派”建筑师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余绪与现代建筑社会属性多重交叠下的理论探索,论述其对“复古思潮”的抨击抵抗及其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理论内涵,呈现其从“型造人”到“建筑文化自觉”的启蒙主义理论建构演进目标,总结这一群体及其理论建构作为现代中国建筑发展图景重要组成的意义与价值,以期完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相关研究,补充战后中国建筑理论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16.
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设备更新及文物保护运动的兴起等原因,发达国家从六、七十年代起,纷纷兴起了对城市旧建筑改造与更新的热潮。为了旧城的复苏,唤起人们对旧城生活的兴趣,使城市中心重新充满活力,刺激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旧城中注入新鲜血液,创造吸引人的建筑及城市空间。于是,城市的旧建筑便自然地成为满足这种社会及经济需求的载体。现存的旧建筑是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象征,留有深深的历史印记,许多既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但在诸多方面已不适应当代使用要求,如按现行规范加以改造,配上现代设施,…  相似文献   

17.
约翰·拉斯金1837年的著作《建筑的诗意》对于追溯浪漫民族主义兴起中,英国风土建筑这一对象如何被演化为民族心灵的化身具有重要的意义,拉斯金本人在西方早期风土观向现代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演进中起着极为关键的转折作用。其关于风土建筑的价值阐释,被英国的保护领域与规划体系以"善性"立法方式吸收,接续性地促进了风土建筑保护在英国的制度化发展,同时也被注重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的国家吸收,在今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在纪念拉斯金200周年诞辰的2019年重读拉斯金美学理论中与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相关的《建筑的诗意》一书,对于理解西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其必要性。文章梳理了拉斯金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具体内容并指出其号召建筑师向风土建筑学习这一洞见的当代意义,在今天中国广大风土建筑面临城市化摧枯拉朽般破坏的现实语境中,重温拉斯金的思想遗产能够带来崭新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玻璃盒子”本身作为审视建筑的出发点,从其产生、发展和价值诸方面,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类外在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予以剖析,探寻“玻璃盒子”与现代建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玻璃盒子”广泛运用现象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地区城市形式──近期四个城市建设项目(印度)巴尔克里希南·多希本世纪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想法、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一些老思想、老作法也要重新思考和评价。21世纪主要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实践,其基础就是信赖技术。对城市规划,建筑理论、实践和对其...  相似文献   

20.
风水的有机自然观对新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思想的可贵之处是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哲学的精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西方社会,在遭受了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灾难后,“重新发现”了中国风水关于整体有机自然观的价值,并将这一思想逐步纳入近现代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思想体系.传统的风水思想得到科学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