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传统村落风貌与特色"、"传统建筑规模与质量"、"传统文化活动与传承"的中国传统村落评审三要点,通过实地调研对粤中从化区的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从化区传统村落的线索名录,并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法从行政区划(镇、街道、林场)、地理环境、民系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现状。在此基础上借鉴建筑美学的"适应性理论",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层面分析其分布的原因,并总结从化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为从化传统村落的申报评审、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的江西省内五批343个中国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和Excel分析江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同时在坡度、海拔高度等条件的差异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在地理上具有凝聚性,从地级市层面上分布不均衡,具有首位性质;在分布密度上,形成多个大规模的高密度区等特征,为传统村落现状保存和未来保护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经济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国内学术界主要从传统村落的价值、公共空间、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空间分布特征、个体保护等方面对传统村落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十年来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和主要进展,指出目前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策略,继而为社会转型期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2012年以来,住建部、自治区住建厅等公布的全部国家级、省级广西传统村落共662个。本文借助地理学、统计学相关理论,综合研究广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文章先通过GIS的技术手段,确定广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后利用SPSS软件综合相关经济、人口、自然等因素量化指标,研究确定其分区形态,并探讨各分区内的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研究其内在影响机制关系。梳理地方传统村落发展现状,为村落保护和建设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山区型传统村落是福建省传统村落的主要类型。文章在分析福建省山区型传统村落自然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产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四态融合"的保护发展策略:保护福建山区型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形态,保护其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动态引导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分类可以对村落的风土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以皖南地区15个传统村落为例,首先对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进行梳理,进而通过指标量化,从村落宏观整体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描述,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村落空间平面形态进行分类。总结出"团状集中型""带状密集型""有辐射倾向的密集型"和"辐射分散型"4种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的保护及发展应具有与类型特征相符的建设策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科学分类与统筹规划,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从而为村落空间格局、风土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传统村落时间演变特征、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特征和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概括。研究发现学者们根据传统村落时间演变特征一般将村落历史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形成期、发展期、衰退期、转型期;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特征的研究主要从空间分布、空间形态、人居环境与文化景观角度分析;传统村落时空演变受多因素影响,学者们主要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8.
空间形态研究可以对村落的山水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这是保护村落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滇西北地区澜沧江流域5个藏族聚落为例,从村落的宏观平面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进行描述总结,将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建设策略。村落空间的分类与规划建设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进而为村落空间格局、文化风俗等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浪潮中,村落保护与更新成为关注的热点,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反映自然条件、社会形态、人文思想等因素。本文对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村落空间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及研究不足并展望发展趋势,以期对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33处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结合GIS10.7对渭南地区的高程、河流水系、坡向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渭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较高分布密度的区域分别位于县级韩城市和合阳县,在其余空间则分布较为分散;海拔250~750 m处传统村落分布最多,共有28个;与河湖水系之间的距离是传统村落选址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涺水河、徐水沟等支流下游传统村落分布多达9个;向阳性明显是渭南传统村落的一个重要特征,向阳村落合计占全部村落的39.4%。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当前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传统建筑建造工艺和群居文化的精髓。文章运用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湘西地区158个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分布呈凝聚型、交通边缘化和经济边缘化的特征;从市州层级上看,湘西自治州的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聚,属高密度区域,这些地区地形险要、环境封闭、交通和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该区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留存,是传统村落地理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典型的内蒙古中部传统村落凉城县园子沟村作为研究目标,研究其空间形态的适应性与演变机制.依据该村落区位、地貌及气候等,对其整体空间形态、道路空间形态、公共活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获取其扩张和失调阶段、空心和蜕变阶段的空间形态及交替演变的轨迹.通过空间形态区位条件的更改、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方式的变化等演变机制,创建村落空间形态适应性发展的目标体系,进而构建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村落.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的社会构建和结构形态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和地域传统风俗的外在形态表征,是更新改造和空间活化的关键。本文以空间句法为量化依据,围绕传统村落"空间活化"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结合郭麻日村空间形态,运用自然运动、运动经济体、空间组构等理论,从人流运动、聚落功能和空间组构等方面,探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西北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传统村落是北方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北京地区传统村落远近郊双重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自然聚落类、交通要道沿线类和长城沿线堡寨类三种主要村落类型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选取村落空间形态、节点空间、院落与建筑三个方面详细解析北京地区传统村落的风貌特征,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于村落风貌形成的内在影响机制。文章最后通过对北京地区传统村落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未来北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应当加强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通过挖掘村落深层次文化内涵寻求发展出路,注重多规合一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寻找新时期机遇。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技术,构建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体系,从环境、布局、建筑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挖掘并解析,再运用GIS对区域内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水系河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方面:环境对村落选址影响较大,形成了山中谷地、背山面水、近山山麓的选址类型。布局方面:村落整体布局可分为组团型、条带型和离散型三种形态。街巷结构可分为网格型、鱼骨型和树枝型。建筑方面:院落以合院式布局居多,材料大多为砖、石和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周边山脉、水系分布的关系,并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的类型与境内主要山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2)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在三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传统村落数量以赣北地区最多,赣中地区次之,赣南地区最低;从市域尺度来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为较集中,由高至低依次集中在吉安、上饶、赣州、抚州、景德镇5个设区市。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选取中国传统村落——甘肃藏区尼巴村为研究对象,因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交通区位条件和人文特色,相比洮河流域的其他藏区本身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较弱。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保护与发展意识薄弱,尼巴村曾引以为豪的特色民居、传统街巷、生活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外界文化侵蚀,失去了其本身的韵味。借用人文地理和历史学的方法,重新界定历史文脉的内涵,即自然、社会、人文、技术,强调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空间环境与历史人文在尼巴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关系,从生态环境、用地功能结构、传统形态、历史风貌等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探讨对甘肃藏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文聚焦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依据其肌理模式进行类型划分,结合实例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选址布局、街巷空间及建筑布局的关系,辨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试图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建筑布局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的方法,进而为西安市传统村落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115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GIS空间分析、空间图示分析法,归纳和总结福建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及特征。结果表明:依自然山水环境特征,可以将福建传统村落分为山地型和滨海型两大类;依用地形态,可以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两大类;受自然地理、人文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福建传统村落用地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