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呈现“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认识井间储层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处于开发后期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针对港东一区一断块高含水油层,开展了以地震分频处理技术、井震精细标定和地震分频反演技术为特色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基于地震约束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采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的剩余油富集区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剩余油富集圈闭,采取补孔、堵层、优化注采井网等措施,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1):131-137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储层成因的多样性和地震资料的差异性造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大。利用地质—地震一体化数据平台直观地标定和识别了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利用分频振幅、瞬时频率、相关长度、多属性约束井—震联合反演和地质—地震多信息融合储层综合预测与评价等技术,分层次刻画了不同级别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勘探生产。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储层成因的多样性和地震资料的差异性造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大.利用地质-地震一体化数据平台直观地标定和识别了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利用分频振幅、瞬时频率、相关长度、多属性约束井-震联合反演和地质-地震多信息融合储层综合预测与评价等技术,分层次刻画了不同级别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勘探生产.  相似文献   

4.
港东开发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属于河流相沉积,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在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砂体细分小层的基础上,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精细层位标定确定储层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遵循层序对比的原则加密解释到小层,利用先进的分频处理解释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追踪河道砂体的分布范围。运用以点带面和以面促点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成果与实际钻井开展匹配分析。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地质效果,为河道追踪预测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中,井震标定所确定的时深关系是构建深度域测井数据和地质类等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相互转换的桥梁.加强对井震标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继而提升构造解释、变速成图、储层研究等工作的可靠程度.为了提高井震标定精度,从分析影响井震标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Y3地区基于地震资料的流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阳坳陷Y3地区为复杂断块区,砂岩储层的厚度和物性变化快,油藏类型比较丰富。油田已经过多年开发,剩余油分布不明制约了后期开发水平的提高。为了弄清该地区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在地震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提高地质框架模型的精度,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结果对储层的含流体性质进行描述。针对Y3地区小断层发育的特点,研究了多断块地震、地质、测井联合精细标定技术和井-震联合提高地质模型精度技术;针对油层的低密度、低泊松比特征,采用对流体敏感的泊松阻抗属性参数进行流体识别,提高了流体识别的精度。识别结果与采油动态情况吻合程度较好,新部署的钻探井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地震资料也复杂,常规的合成记录标定技术往往不能达到准确标定的目的。以孤南209井区为例,探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分类型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技术。实践表明,对于复杂地质区块,合成记录的标定须做好以下工作:①地震反射特征分析;②提取符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子波(空变);③按不同地震反射特征的类型分别进行单井标定;④根据研究区地质规律进行横向多井联合标定(调整)。  相似文献   

8.
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指运用油田密井网的精细地质研究,在有效井距控制范围内,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敏感地震属性进行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在沉积相序的指导下,精细刻画储层平面砂体的展布情况.应用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可有效指导窄小河道砂体识别,精细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及走向,提高河道砂体预测精度,重新认识砂体发育状况,指导动态分析调整及挖潜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9.
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个波阻抗界面产生的子波叠加效应和鸣振效应,使得地震道不能直观反映界面位置和地层组合特点,而且不同的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因此,利用地震信号的特定频率或频带信息来突出地质目标的成像效果,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分频反演、小波分频成像和时频三原色等分频技术,对N9井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比较清晰和合理的储层解释结果,证实了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喇嘛甸油田密井网区的开发需求和构造认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构造解释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油田密井网区井震结合精细构造研究及描述技术,主要包括井资料的处理分析、精细标定及层位追踪、建立精细三维速度场、井震匹配精细断层解释、深度域井震断层匹配及建模、地震约束层位建模、精细构造的成图及再认识.该技术能够克服地震速度影响,精准表征井间微幅度构造,在大庆喇南区块的精细构造描述研究中得到应用,在借助高效井、水平井及补充钻井的调整挖潜中见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精细储层描述的基础。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也复杂,常规的合成记录标定不能达到准确标定的目的。实践表明,复杂地质区块的合成记录标定特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地震资料反射特征分析;②提取符合工区地质特征的空变子波;③按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型进行单井标定;④在研究工区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横向多井联合标定(调整)。本文以孤南209井区为例,介绍在复杂地质情况下分类型合成记录标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频率域小波变换研究,在频率域构建了合适的小波滤波器,实现了一种对地震资料进行分频与重构处理的方法。地震合成信号的分频与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频率的地震信号,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确度。针对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天然气储层埋藏较深、地震资料主频低、分辨率十分有限的问题,应用频率域小波变换分频重构处理方法对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获取了不同频率段的三维地震数据,将其应用于井震标定、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震分频处理技术预测深水储集体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技术是一种比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更有效改善数据体成像效果的方法,以分频处理后数据体为载体,进行地震属性及地层切片分析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储集体的边界,还可以清晰地刻画储集体内部细微结构。利用改进的Morlet小波作为母小波函数地层建立分频处理函数,对原始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后存在波形特征十分清晰、能量也很强的优势成像频段,成像效果最佳的优势频段的地震剖面分辨率较高,成像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对二维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在优势频段内可以识别出原始地震数据无法识别的地质体。进一步以优势频段分频处理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全新的层位追踪,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进行储集体分布预测,与原始地震资料属性分析进行的储集体预测结果相比,发现分频处理后储集体预测的砂体展布及其边界更为精准,内部细节刻画更为清晰,与钻井结果的吻合度也更高。显然该方法在提高深水储集体预测精度方面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测井信号离散小波多尺度的分解和重构,探讨了小波分析在测井层序划分中的适用性,并利用小波变换,选择合适的尺度因子进行了测井信号旋回界面的识别和地层层序的划分。根据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达30井腾格尔组自然伽马(GR)测井信号进行了小波多尺度的分解和重构,形成了不同尺度的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然后进行了不同层次旋回界面的识别和地层层序的划分研究。实例表明,小波的多尺度变换对多级别测井旋回层序的划分比较适用,可提高测井旋回层序划分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频谱成像技术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深凹区砂岩储层厚度变化快、横向相变复杂、薄层储层精细刻画难度较大等特点,在泌204井井区应用了地震频谱成像技术,并对砂岩储层频谱成像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频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克服离散傅里叶变换时窗长度选择上的困难,采用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建立薄储层与频率之间的调谐关系。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深凹区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分频技术生成了泌204井井区不同频段调谐频率下的地震能量数据体,并进行了薄储层分辨能力分析;然后基于地震能量数据体,进行了砂体储层的边界和空间分布检测,提出了有利目标区。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再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波形分类为基础的地震相分类研究可以有效筛选并快速逼近有利勘探目标,为了进一步明确有意义地震信号横向变化的地质意义,有必要在优选的有利地震相类型中开展再分类研究,以明确有利勘探目标区的地质变化细节,为井位部署提供直接依据。定量地震相分析是地震相再分类研究的前提,而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是决定地震相分类精度的基础。通过实际应用指出,初次的相对较粗的地震相分类研究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了河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等沉积亚相,而针对刻画出的河道的再次地震相分类研究则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了边滩、心滩和主河道砂体等沉积微相,并初步证实了地震相再分类研究在客观刻画地质体细节方面的优势。认为地震波形分类的再分类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频率域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震信号在频率域和时间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利用频率域的地震信号,可以更好地进行储层预测。利用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等数学工具,研究了地震数据在频率域的特征,开发出了小波域时频分析技术、分频地震相技术、频谱相关技术、频谱分解储层成像技术等多种频率域储层预测技术,将这些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