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大剧院采用南瑞PCS-9700变配电监控系统,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智能监控,系统具有站控管理层、网络通信层、现场设备层。本文详细说明了各层的硬件配置和网络搭建。通过网络通信层的通信管理机、网络交换机等设备,把现场设备层采集终端装置的数据统一进行收集,然后传输至站控层,从而实现现场层的设备状态在站控层中的监控主机中的分析、处理和显示。该监控系统具有灵活多样的使用功能,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还详细分析了一起出线开关跳闸故障,展示了该系统在变配电运行中良好的时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MMS(制造报文规范)协议作为智能变电站中站控层网络的通信协议,对MMS报文参数的合理设置将直接影响站控层网络通讯的稳定性、可靠性,从而影响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监视与控制。以一起由于MMS报文参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站控层网络通讯异常为例进行分析,总结MMS网络通信的技术特点,并针对案例中的异常提出了整改方案和措施,为智能变电站MMS通信异常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径迤 《大众用电》2012,(12):22-23
数字化变电站是指按照DL/T860标准分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构建,采用DL/T860数据建模和通信服务协议,过程层采用光电式互感器等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智能一次设备,以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实现了变电站监测信号、控制命令、保护跳闸命令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处理和数据共享,可实现网络化二次功能、程序化操作、智能化功能等的变电站。承德110kV西地站构建基于IEC61850标准体系的  相似文献   

4.
过程层网络的通信性能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而通信以太网络的不透明、不可视,使过程层网络通信过程不可控,这成为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瓶颈。以过程层网络报文特性为切入点,对典型智能变电站——琴韵变的过程层网络报文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过程层网络的通信特性做出研究,指出现有过程层网络通信配置中的一些不足,并给出了改进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过程层网络变得透明、可控,并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并行冗余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构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适应采用交换机网络进行通信对传输网本身可靠性提出的要求,介绍了IEC62439标准描述的高实用性自动网络通信协议。采用并行冗余协议进行网络构架。在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采用环形双网,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采用星形双网。互备的双网同时运行,并在链路层实现冗余数据帧的处理。与传统互备组网方式所用规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并行冗余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胡昌镁  任军 《中国电力》2004,37(8):61-63
对沙角C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中出现的网络通信堵塞(如节点离线、网络通信缓慢)和操作员站画面反应迟缓的形成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分析这类故障现象的方法和合理有效的优化处理策略,对同类DCS网络通信故障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产品资讯     
《大众用电》2007,24(11):46-46
CP071101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用途:该系统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及网络数据为基础,实现继电保护、数据管理等功能,满足安全稳定、建设经济等现代化变电站要求。实现了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变电站层的全数字化,不但能应用在新建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也可用于目前的老站改造中。  相似文献   

8.
姚亮 《电工技术》2017,(3):12-14
根据变电站过程层和站控层网络通信要求,结合二次系统网络拓扑冗余结构,介绍IEC 62439-3通信网络冗余技术标准。从报文流量、数据同步、网络接入和系统容量四个方面研究该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探讨通信网络冗余技术在变电站二次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IEC 61850标准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是智能化变电站建设的指导标准。在对IEC 61850标准工程实践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从过程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站控层设备、全站网络、一致性测试与调度通信等方面对IEC 61850标准工程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IEC 61850标准工程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NET的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过程层网络通信,以代替传统点对点硬线电缆连接的信息传输方式。在对交换式以太网实时性能进行分析之后,以典型500 kV变电站内的线路间隔作为研究对象,将间隔内设备按照其所完成的功能分解为IEC 61850中定义的逻辑节点,并使各逻辑节点重新组合形成过程层以太网的节点。通过对节点间交换信息的分析,对网络负载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设计了相应传输模型和流量模型。最后利用OPNET网络仿真分析软件验证了线路间隔内过程层以太网的网络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过程层网络通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