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国慧  邓仕虎 《重庆建筑》2014,(3):24-25,31
该文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重庆典型的行列式、错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建筑格局下的风速和气温微环境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建筑格局对山地城市微环境的影响,为山地城市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才能使城市生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解决城市规划在微观层面生态指标量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应用研究的主要技术思路是在可计算化的三维信息模型基础上,综合利用气象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进行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建筑布局形式会显著影响住宅小区的微环境。以青岛市居住区最常采用的3种建筑布局形式(行列式、围合式、点群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建筑布局居住区的室外微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建筑布局的微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围合式和行列式建筑布局比点群式更易产生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住区微环境主要包括风环境和热环境,建筑布局作为城市居住区环境重要的设计手段,引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和探讨。从城市居住区风环境、热环境、滨水住区微环境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建筑布局形式对城市居住区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情况,并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规划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建筑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弥补城市规划微观阶段生态指标计算信息化手段支撑不足的局面,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在2010年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基于BIM技术的城乡规划微环境模拟评估系统,并于2011年在佛山市国土与城乡规划局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6.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建设以绿色生态校园为理念,采用绿色专项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模拟分析技术及高效节能设备等,实现了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营造良好微环境和绿色建筑三星级的目标,为高密度下绿色学校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城乡规划微环境管理平台中BIM技术的应用思路,从通风分析、日照分析等角度对其各个微环境模拟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BIM技术的城乡规划微环境管理平台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通风廊道数值模拟与优化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自然通风是节能的重要措施,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将街道作为通风廊道进行合理设置,可以较大提高整个城市风环境状况,对于减少城市雾霾、营造城市良好的微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桐庐中心城区进行通风数值模拟,从通风廊道的宽度、入口及周边建筑限高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指导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街区空间"为研究对象,以临港生态示范区为实验范围,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微环境领域研究经验,通过空间"形态"与"生态"之间的关联特征进行方案设计。运用Envi-met、FLUENT、VASARI等计算机模拟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对街区生态环境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提出街道空间绿色出行舒适度的改善策略。研究方法有助于在规划方案阶段辨析设计方案的优劣,有效地确定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形态等特征,进而总结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街区模式语言,为城市设计的编制、评估和管理提供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建筑工人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头部与安全帽之间的微环境积热问题,运用ANSYS软件模拟分析了安全帽内微环境随时间变化的积热分布情况,对安全帽进行了散热设计,包括散热方式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以及散热风速的选定,并对3种设计风速进行了散热模拟。研究表明:安全帽顶式吹风降温散热设计最优风速在1.0~1.5 m/s之间。  相似文献   

11.
李宝清 《城市建筑》2014,(11):73-73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因素,生态规划设计势必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内涵、生态规划设计内容及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当代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规划综述及上海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大大发展,诸多城市生态规划的案例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都使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对生态规划相关研究和案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上海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以此提出可供上海城市发展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年)》以构建有利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空间为主题,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越的社会城市空间保障。其规划指导思想包括:生态保育、城市安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建设社会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保障城市交通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等。本文从莫斯科市的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建设格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规划、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剖析在经济增长和制度转型的过程中莫斯科市作为首都城市的总体规划,比较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与历版总体规划的继承关系与进步之处,并通过俄罗斯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提出的观点,较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莫斯科市未来城市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赵珂  巫昊燕 《室内设计》2013,28(4):61-65
地形复杂、生态敏感以及多地缘移民的社会融合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云阳县城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云阳县城迁建十余年来城市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全面解析,以"生态维护与培育"为第一要义,综合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方法,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地和谐的三峡库区移民新城建设的生态规划途径,构建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契合的城市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也在不断加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描述了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 ,提出了自然生态资源的界定、选择 ;探讨了自然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的方法 ,如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城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等 ,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为更好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成为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式。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试点城市规划出现了整体性、系统性以及统一性比较缺乏的问题,为更有效的解决存在问题,保障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全面实施,需要将韧性城市思维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将韧性城市思维运用到各个维度,以求不断提高城市应对水资源流失、保障水生态安全、完善水系统的能力。本文根据目前国际较先进的韧性城市理念,进行海绵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探究,以期为试点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基点,引入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并认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融为 一体。在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城市”与“山水城 市”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The evolution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refore of landscape as a visual resource occurred in parallel with the changes of percep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since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 of spatial planning. Already in the 1970s the visual landscape was an issue in spatial planning. Thi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romantic period when the close emotional ties with one’s home country were very important.With the emerging discussion at the end of the 1970s about ecology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more and more the components of natural scienc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visual landscape and aesthetic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digital 3-dimensional (3D)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it seems that landscape as visual resource has once again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the discussion. 3D visualisation will support participation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in spatial planning. The use of virtual landscapes will help to study processes in the landscape such as fragmentation of landscape and/or urban sprawl.  相似文献   

20.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20,27(10):37-42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