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12Cr1MoVG集箱安装前检验发现的管座角焊缝裂纹问题,通过现场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测试,含裂纹角焊缝试样的金相、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等试验研究,结合集箱材料、结构和制造、安装的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工艺等判定集箱角焊缝裂纹性质为再热裂纹,提出了相应的焊接及修复的工艺优化措施。实施结果表明,该措施能有效防止集箱角焊缝再热裂纹。  相似文献   

2.
对电厂未投用受热面管和集箱进行金相检验,发现部件有不同程度的珠光体球化。选取异常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不同区域金相检验,并对部分球化试样重新热处理。发现制造过程中热处理偏差会引起珠光体球化,热加工会加剧球化级别,一般不超过1级。建议A级锅炉厂材料复验时增加金相检验,出现球化时应判断交货级别。不同球化等级钢材在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上存在差异,掌握参数变化对锅炉寿命及安全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A335P91主蒸汽管道制造质量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电厂A335P91主蒸汽管在安装前的现场检验,发现部分管道的金相组织异常,硬度值偏低,表面不平整,未加工管段内径偏差超标等问题,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常温力学性能试验、短时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硬度、冲击和不同部位的金相组织分析,指出某公司提供的管道由于制造加工或热处理过程控制不当,导致管道内、外壁表面及近表面金相组织异常,表面硬度值偏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厂660MW机组P91/P92主蒸汽管道热处理过程进水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对水急冷后的试样进行了无损检测、力学性能分析、金相组织检验。结果表明,P91/P92主蒸汽管道热处理过程水急冷后对焊缝的硬度以及冲击韧性影响较大,但对焊缝的抗拉强度、弯曲、金相组织等影响不大,可满足运行的安全要求,但建议在检修中对该焊口进行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5.
某火电厂检修项目更换炉顶集箱层内高温再热器小集箱,其高合金材质部件涉及热处理作业,由于高温再热器小集箱管排部件施工空间狭小,对热处理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制定初步的焊后热处理工艺,经过实践发现热处理后焊缝硬度存在偏高和偏低的问题,分析后通过调整热电偶布置及优化保温棉的包裹工艺,形成较为理想的高温再热器管排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焊缝及母材硬度检测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该工艺可应用于电厂后期检修相同类型系统的热处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张春雷  胡平 《广东电力》2010,23(7):35-38
对超超临界压力机组锅炉贮水罐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探伤和硬度检查,发现在贮水罐焊接接头及母材中存在硬度不均现象,为此,对焊接接头进行复型金相检验,发现焊缝高、低硬度和母材区域组织异常。指出主要原因是局部热处理温度控制不均导致焊接接头出现Ostwald熟化异常组织,冷却速度太慢使焊接接头形成回火索氏体,处理方法是把整个贮水罐退厂更换。  相似文献   

7.
彭先宽  郭磊  丛相州  赵强  王然 《电力建设》2010,31(12):127-129
采用里氏硬度计和布氏硬度及分别对WB36 钢弯头的硬度进行了测量,将里氏硬度计测量结果转换为布氏硬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里氏硬度计的测量结果偏低。对WB36 钢弯头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和常温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结果表明WB36 钢弯头为典型的F+B 组织,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WB36 钢弯头均合格。分析了材料的强度与硬度之间的关系,对管件的硬度验收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600 MW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工程施工中,通过对集箱及管座角焊缝采用柔性陶瓷电阻加热设备进行了焊接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主集箱及管座角焊缝布置满足规程要求的加热装置宽度,并单独控制温度,主集箱及管座角焊缝热处理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这有效解决了集箱及管座角焊缝热处理温差问题,提高了集箱及管座角焊缝的焊接热处理质量,该试验方法可为国内超超临界机组集箱及管排角焊缝焊后热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后屏过热器集箱管座长周期安全使用,从金相、硬度、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运行等方面对锅炉后屏过热器集箱出现的单根管接头裂纹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未安装加强型管座对高温集箱服役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是锅炉后屏过热器集箱管接头开裂的主要原因,从而体现出采用加强性管座结构对高温集箱安全服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断口检测和力学性能检测,对某火电厂过热器集箱三通焊缝裂纹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焊缝失效形式为应力型蠕变脆性断裂。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不合格,母材和焊缝硬度高,在介质工作压力作用下发生焊缝材料提前老化;焊缝材料组织中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大的气孔等,加剧了材料开裂失效的速度,造成材料提前失效。提出了相应建议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