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考察术力畅通气液对术后排气的效果。通过小鼠胃排肠推进实验考察术力畅通气液对对术后排气的影响,验证术力畅通气液对抗阿托品对消化道平滑肌抑制作用的影响。术力畅通气液能显著促进小鼠胃排空,并能促进小鼠的肠推进能力,同时可以对抗阿托品对消化道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1958例剖宫产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统计分析1958例剖宫产术实施不同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法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总结麻醉后并发症如低血压的处理。结果从起效时间看,CEA组比CSEA组、SA组明显较慢,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效果3组产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SBP下降30mmHg的例数CEA组比CSEA组、SA组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组内使用麻黄素干预与发生麻醉后SBP下降30mmHg后通过快速输液处理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麻醉后血压下降大多数病例都通过加快输液就能缓解;731例术后镇痛中大多数病例VAS评分均为优良,709例自控镇痛按压次数2~5次不等,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29例。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及镇痛方法多样,椎管麻醉尤其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因其效果确切、操作方便、并发症容易处理而且还能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是目前剖宫产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住院需行剖宫产的48例临产妇,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24例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24例为硬膜外麻醉(CEA);观察比较2组产妇用药后的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诱导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都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CSEA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急诊剖宫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使用康复治疗仪(TZ—CH300)促排气的临床效果,以期找出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将300名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开塞露200ml纳肛,C组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结果C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早于A组及B组(P值均小于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术后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到2011年6月826例在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对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术后护理,能有效防止剖宫产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82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采取剖宫产术后护理有效的缓解了产妇的紧张情绪,确保了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再次剖宫产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236例行再次剖宫产术产妇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 腹腔粘连108例(占45.8%);术中发生大出血34例(占14.4%);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发生23例(占9.7%);术后感染15例(占6.4%),产妇均痊愈出院。胎儿宫内窘迫39例(占16.5%);新生儿窒息36例(占15.3%);围产儿死亡4例(占1.7%)。结论 剖宫产术增加了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安全风险,其术后的长期安全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和分娩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30例,根据阴道试产条件和禁忌证选,择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结果 52例阴道试产成功分娩,阴道分娩率为72.2%,其余78例选择剖宫产术;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再次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平均住院天数、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方式选择要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而定,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在排除阴道试产禁忌证情况和患者自愿基础上,可给予孕妇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706例剖宫产患者分为两组,356例为实验组(A组)选用CSEA麻醉用于剖宫产,并对同期间行剖宫产的孕产妇350例为对照组(B组)选用单纯硬膜外麻醉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产妇和新生儿是安全的,很适用于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7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5例(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95例(常规护理),对2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的下肢肿胀及疼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积极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妇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2组,收集2组临床基本资料、观察护理干预组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效果分析。其中对照组为常规的产科母乳喂养指导,干预组由有经验的护士针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专业指导。结果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乳汁分泌充足所占比例为86%,对照组在产后的第3天乳汁分泌充足所占比例为65%;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62%,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观察异丙酚加用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后早孕需行无痛人流治疗患者分为A、B2组,每组100例;A组在用异丙酚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B组单纯应用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B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宫颈松弛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5),A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后无痛人工流产能提高宫颈松弛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中不安全因素,包括手术中的副损伤,严重的术中损伤,给术后恢复带来影响,并且长期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药效比较。方法:选取花溪区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的118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及瑞芬太尼组(F组),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舒适评分(BCS)、按压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产妇心率、血压值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S组心率及血压值明显低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VAS评分低于F组,同时S组的BCS、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F组,S组按压次数始终少于F组,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F组为2.04%。结论:舒芬太尼在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中能发挥最佳的镇痛效果,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正常足月妊娠,且无米索前列醇禁忌的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为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对照组为单纯缩宫素给药,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对预防产后出血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病例产妇血压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法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且副反应少,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前预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2组:HSH组(Ⅰ组)4mL/kg和复方氯化钠组(Ⅱ组)10mL/kg,均于腰麻注药前输入上述液体。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腰麻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的SBP、DBP及HR;于预输液完毕即刻经输液对侧上肢静脉采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与T0时相比,T1~T3时,II组产妇SBP、DB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与I组相比,T1~T3时,II组产妇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增快(P<0.05)。I组产妇预输液后的PT、APTT较输液前有所延长,FIB轻度降低,但与输液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预输注小剂量HSH对稳定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有积极意义,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留置尿管的护理经验,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产科136例剖宫产术留置尿管产妇的护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产妇无紧张心理,5例产妇诉插管时尿道不适或有尿意,3例拔管后小便时有尿痛,经多饮水后3~4d缓解,无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插管前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掌握插管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积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剖宫产留置尿管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方式对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对照观察28例选择剖宫产而采用硬膜外麻醉的产妇、25例选择剖宫产而行静脉推注麻醉的产妇及25例自然分娩的产妇,记录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自然分娩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硬膜外麻醉及静脉推注麻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硬膜外麻醉组泌乳始动时间与静脉推注麻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分娩组发生乳汁不足的比率低于硬膜外麻醉及静脉推注麻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静脉推注麻醉组发生乳汁不足的比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剂是影响产妇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小于静脉推注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9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围产期血液高凝状态、产妇年龄、体重及产后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的风险测定,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是产科最重要的手术,如发生并发症或产生后遗症都会给产妇及家人带来巨大痛苦。做好剖宫产的术后护理,对剖宫产妇的顺利康复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