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6月30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承接国际、沿海产业转移,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产城互动,引导产业和城市同步融合发展;低碳减排,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开发区;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引领示范开发  相似文献   

2.
立足本县实际 ,制定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城郊型、开放型、综合实力强县的指导思想 ,确立了经济发展总目标 ,强调主攻工业 ,以工业化为核心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出了县域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第一产业的优质粮食、畜牧水产、果林业为主 ,向高效都市型农业发展 ;第二产业主要壮大医药、化工、食品饲料、机械建材、纺织五大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 ;第三产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 ,优化结构 ,扩大就业 ,提高服务业。规划全县产业布局呈现三片二轴的形态 ,三片包括 :以一、二产业为主的…  相似文献   

3.
一条条大道连接东西、贯南通北;一排排新楼群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一片片新街区加快建设、迅速成形……一切都在展示着开发区的开放、现代、时尚、动感的城市新景象。 近年来,开发区以“推进二次创业、打造首善之区”为发展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勤奋拼搏,务实尽责,大力推进新区建设,有效落实市政园林管理,不断提高建设、市政、园林、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4.
苏南地区经历了乡镇企业发展驱动、开发区发展驱动两个阶段,当前进入到创新、开放和大都市区化驱动发展新时期,作为全国先发地区,内部区县单元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笔者通过对典型后发区县南京市高淳区的研究发现,目前苏南后发区县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与趋势: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发达,工业偏弱且以本地企业为主,服务业则依托本地乡野资源快速发展;用地结构上,建设用地占比低且集中,乡村性特征保持完整;与中心城市在产业、交通和行政管理方面联系不断加强;人口流动方面,外来人口和外出人口都相对较少,人口流动以县域内流动为主,户籍人口回流增多,且以向农村回迁为主;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总量与就业结构都较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相比先发地区差距更大;农村房屋建设空置率较低。本文从区域协调角度出发,在区域空间功能互补、产业协调、交通网络联系和区域管理一体化方面提出引导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4月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的规划目标——即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该《规划》提出: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要切实从规划、标准、政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采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相结合的模式。该开发区规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苏州市经济发展规律确定新区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发区用地布局,并提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点的用地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0)
介绍黑龙江开发区发展现状,展示开发区建设的辉煌成果。分析新时期开发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区内企业面临"三座大山"的考验;创新"组合拳"尚未形成,面临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来突破提质升级的瓶颈;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优势的保持性越来越低。提出开发区提档升级的路径研究:完善制度和管理体系,打造先行先试示范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提升区内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与国家战略互动,构建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积极为开发区企业搭建最专业、最权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互联创新的高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梳理全球化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相关性,厘清全球化作用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开发区规划体系的创新。进而展望在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开发区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开发区的发展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反映开发区全球化的外向型经济指标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全球化之间存在三大互动机制与效应;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比较,开发区规划在适应全球化的需要、面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诉求上进行了多方面创新。面对新一轮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开发区模式和开发区规划技术体系具有外向输出的客观条件和内在优势,将成为驱动全球新一轮工业化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各类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产城融合的理念随之产生。但经历多年发展后,产业单一、功能失配、空间散乱等问题在许多开发区屡屡发生。从发展动力、产业、功能、空间4个方面阐述了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实证案例,提出产城融合的实质是我国开发区转型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之一;开发区作为特殊时期的政策性产物,其发展动力应该是由初期外部政策推动向内生动力提升的转变过程,对其政策指引亦要分阶段分要素引导。  相似文献   

10.
张艳  赵民 《城市规划》2007,31(7):18-24
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要素型经济增长向创新型经济增长转型的角度,分析了开发区政策的效用。提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趋同,以及空间泛化的现实状况下,在政策上宜淡化空间类型及经济类型的指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强化各园区的专业化属性,在政策资源的使用上要“聚焦”于研发、创新及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11.
1 概况 上海临港新城是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成为上海中心城的辅城。临港工业开发区是以产业开发为主的功能区块,面积约200km^2,其中,集中城市建设地区面积约为120km^2,居住人口近50万人。临港工业开发区将以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目标,形成具有显著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综合型产业区。  相似文献   

12.
以开发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背景,基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和城镇发展基础,从产业经济布局与城镇规划融合、信息科技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绿色低碳发展与生态新区建设融合等三方面,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人集聚发展,将开发区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转型。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怀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虽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但仍面临诸多困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培育园区承载水平和骨干企业为第一基础,增强园区发展后劲。二是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为第一支撑,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三是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加快赶超发展步伐。四是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为第一推动力,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五是以构建科学的投融资体系为第一突破口,破解园区发展的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发展,安徽省开发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经济运行总体良好。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开发区原有开发模式优势弱化,转型升级面临困难,开发区自身暴露出的体制问题、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开发区转型方向研究,以合肥开发区为例,对安徽开发区转型发展提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二次创业”的提法,源自深圳特区,是1995年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之一的开发区建设,也同样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任务。开发区的“二次创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用15年的时间,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坚定地走以内涵为主,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争创新优势,使开发区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最近一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对一些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窘,不少人提出“开发区怎样开发下去”的问题,甚至对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区的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发展存在提速、扩容、升级的必然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在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新局下,产业园区的投资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标准全球化和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城市普遍存在多个开发区,开发区连片发展已然成为新格局,虽获得了较好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但易导致开发区之间的相互竞争,造成不同开发区之间功能定位趋同、产业同构、用地布局零散、空间发展失序等问题。文章以徐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新城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联动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徐州市开发区联动发展的策略及建议,以期为城市开发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海港开发以前,沿海产业发展主要以一产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大量的沿海滩涂作为后备用地未被开发.伴随海港开发,沿海产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采取新的发展策略加以响应,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文章结合曹妃甸的实证,划分沿海产业发展类型区,提出沿海产业发展的总体空间组织模式,并对主要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创新驱动下的上海开发区转型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上海开发区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而归纳了上海开发区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主要空间矛盾和挑战;提出促进产城融合,提高转型规划可实施性,提升开发区空间环境品质3条对策,以化解传统建设模式遗留的创新环境差、存量用地不足、土地产权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等空间问题,实现开发区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