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较多的嵌岩桩实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分析了影响嵌岩桩承载特性的长径比、嵌岩比、土性、嵌岩段岩性等因素,并指出嵌岩段岩性和长径比是影响嵌岩桩承载性质的较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发挥特征及端阻力系数取值是岩土工程中嵌岩桩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区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性质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65个嵌岩桩端阻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桩极限端阻力等。定义嵌岩桩极限端阻力与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端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和端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及端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计算了两种大直径嵌岩桩轴心受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桩型二不仅能提高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还能改善嵌岩桩与岩体界面处以及桩本身的受力性能,有利于岩体塑性区的充分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桩型二形式的嵌岩桩。  相似文献   

4.
关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就我国目前常用的嵌岩桩计算规范方法进行了罗列与比较,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出发,就各规范公式的计算特点进行了评述和对比计算。指出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为代表的嵌岩桩计算模式,体现了嵌岩桩规范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研究了国内外20余年来对本课题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通过对150例现场实测资料和两例原位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嵌岩桩在竖向荷载下桩端阻力分担荷载比(Q_b/Q)随桩的长径比(L/d)而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与通常认为嵌岩桩均属端承桩的传统观念迥然不同。并阐述了形成这些规律的机理;探讨了不同长径比的嵌岩桩可能成为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的必要条件,以及嵌岩桩适宜的嵌岩深度。认为当不符合所述条件时,桩一般不宜嵌入中等风化程度以上的岩层。最后,提出了能反映上述规律,而用经验参数确定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合理的计算通式。  相似文献   

6.
深入探讨了嵌岩桩的受力机制,对目前所采用的几种确定嵌岩桩嵌岩深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方法在高强度基岩基础上确定嵌岩桩深度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桩身能力的确定方法。计算分析了各因素对嵌岩深度的影响,得到高强度基岩基础上桥梁嵌岩桩嵌岩深度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聂猛 《云南建材》2011,(15):270-271
软土地基嵌岩桩是当前较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但其理论分析、试验和测试研究远不能适应工程应用的需要。文章依据嵌岩灌注桩工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分析嵌岩桩在受荷时的轴力传递、侧阻力发挥、桩端阻力特征、嵌岩深度以及嵌岩桩载荷试验标准等问题,得出一些对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张志新 《山西建筑》2014,(27):87-88
介绍了嵌岩桩持力层的选择与嵌岩深度设计参数的选择范围,结合工程实例,对嵌岩桩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嵌岩桩的施工注意事项,为嵌岩桩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倾斜基岩上嵌岩桩稳定性近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直径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特点,对影响嵌岩桩稳定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倾斜基岩上嵌岩桩稳定性与嵌岩深度,岩岩直径及其围岩的力学性质有关,并提出一个简化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嵌岩桩承载性状和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在现场试桩和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探讨了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认为,在不同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法下,嵌岩桩可表现为摩擦型桩或端承型桩的承载性状:嵌岩桩的破坏模式与桩岩相对刚度有关,破坏可发生的位置有:(1)桩岩界面;(2)桩周围岩中;(3)桩体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