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时度假自产生以来,先后在欧美各国得到巨大发展。自引入我国以来,也得到相应得发展和重视。在山东半岛发展分时度假旅游,会给半岛地区带来巨大的效益。山东半岛有多个有力条件和优势可以发展分时度假。注意各方面协调发展和整合,分时度假产品将被得到很好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学校建筑的使用具有典型的时段性,进行分区分时供暖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对传统供暖与分区分时供暖两种方式的供暖能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区分时供暖节能效果显著,可降低近40%的供暖能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智能分时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过程,系统分时抄表功能及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李瑾  肖国坤  王志堂 《硅谷》2008,(18):111-111
介绍一种单片机I/O端口分时复用方法设计键盘和显示电路.利用单片机执行速度快和人的视觉反应有限的原理,通过对同一I/O端口分时作为键盘电路的出入端口和显示电路的输出端口来实现共用I/O端口的目的.测试表明采用分时复用I/O口设计键盘和显示电路可行,按键和显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文娟  文婷 《制冷》2012,31(2):66-71
分时电价政策是目前需求侧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并直接影响到蓄能空调项目的推广程度.本文先对目前广东省蓄能分时电价政策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多个电价方案下对蓄冷空凋案例的投资回收期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电价政策完善建议,以促进广东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时段划分方式单一、优化目标单一、缺乏对各时段电价和电量关系的量化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指标控制的多目标绿色电力分时定价策略。该策略同时考虑用户用电量和新能源发电量进行时段划分,以降低用电量波动性、提升新能源利用率、降低用户用电习惯的改变程度等为目标,考虑对关键指标的量化控制,建立绿色电力分时定价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该策略能在满足上述优化目标的同时,使供电公司能对供电收入、总用电量、各时段电价比与电量比等指标进行更灵活地量化调控。通过数值实验结果可以证明,新定价策略下用电量波动性降低,绿色电力的利用率提高,对关键指标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结合分时电价和阶梯电价的特点,研究了复费率阶梯电价及其计费方法的实现,并提出了对电能表的相应改进要求以满足复费率阶梯电价政策顺利稳定运行的需要.复费率阶梯电价既可引导电力用户节约用电,又可引导电力用户合理用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电能资源配置,减少了能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货车侧面防护装置尺寸参数快速检测系统.在收费站的匝道安装摄像系统对货车侧面防护装置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预处理、边缘提取、目标识别与提取,实现货车侧面防护装置和货车轮胎的识别,实现防护装置和货车车轮间距离及离地距离的快速检测,并对货车侧面防护装置尺寸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判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目标边缘距离的检测,检测误差小于10mm,满足GB11567—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装置要求》对防护装置安装位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些地区目前实行了峰谷分时电价,但由于时段及价格设置仍然存缺陷,导致执行效果不佳。因此,本文研究国外的分时电价制度,探索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雪平  邓锴  张兆伟 《声学技术》2019,38(4):387-390
针对自容式波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 ADCP)所需声呐发射机的设计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分时工作的双路声呐发射机。从工程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功率电路的理论、工作经验和设计方法,提出一种全新的分时工作的双路声呐发射机的设计方案,制作出样机,并进行了水池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时工作的双路声呐发射机,所选择的发射机通道能准确地输出相应的发射电压,满足自容式波浪ADCP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安装于非固定平台上红外前视设备的像移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像移矢量的方法及算法,并研制了可安装于红外前视设备上的像移矢量测量系统,利用三维摇摆台进行了像移测量和稳像试验,并与纯软件化稳像效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试验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隐身伪装技术与化工新型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综述了兵器装备目标防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激光、雷达波、噪声等探测系统监视和制导武器攻击的各类隐身伪装技术以及隐身伪装材料 ,并论述了它们在国防兵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外太空科学探测系统需要4 K以下制冷系统的支持,超流氦(HeII)是在此温度区间的一种理想冷却剂,超流氦空间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超流氦相分离器是利用超流氦的超流特性和热机械效应实现气液相分离的.根据超流氦相分离器研究的需要,研制了一套超流氦多孔塞气液相分离器的实验装置及其测量系统.利用该实验装置成功地完成了多批多孔塞样品的特性实验,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介绍了实验装置方案选择、结构组成、实验方法及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口径高发射率面型黑体辐射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体辐射源作为定标标准器,在红外测量设备的辐射定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应对大口径红外测量设备的辐射定标工作需求,设计了1台辐射面积为400mm×400mm的面型黑体辐射源。采用多路控温和连接固定冷源的方式对黑体进行温度控制;通过热仿真确定合适的传热模型,同时结合高发射率涂层工艺与辐射面的结构设计使黑体具备高发射率,辐射面有效发射率可达到0.992;在真空环境下,利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得到黑体辐射面源的温度均匀性偏差最大为0.101K,稳定性平均值为0.018K/10min,该黑体辐射光源能够满足现阶段大口径红外测量设备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大热流内仿形模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采用石墨作为发热体的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大热流内仿形模拟器,并与空间环境模拟设备通常所采用的石英灯阵红外模拟器、金属加热笼红外模拟器和太阳模拟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光电测量设备红外测量系统动态测角误差检测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红外系统测量数据与主摄影系统测量数据相比对,并对红外系统与主摄影系统平行度进行了定点修正,且与主摄影系统动态测角误差合成后实现的,叙述了检测设备的组成、检测方法、数据处理过程及测量结果,这一检测方法适用于具有摄影系统的光电测量设备的红外系统和电视系统等其它分系统动态测角误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The theory of thermoelastic stress analysis is reviewed and the assumptions in developing the theory are assessed. The equipment for thermoelastic stress analysis is based on infrared detection systems.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ystems are described and appraised. Techniques for calibrating the output from the detectors are also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红外隐身防护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进行展望。方法 从红外探测技术与红外隐身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低发射率材料、控温材料、新型智能红外隐身材料以及协同复合材料等一系列有优异性能的材料。结果 红外隐身可通过降低物体表面温度及降低物体表面辐射率来实现,依据这两方面原理研制的红外隐身防护材料具有良好的隐身效果。结论 不同种类的红外隐身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已广泛运用于军事装备、织物等方面,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要针对不同应用环境要求进一步优化,以期满足现代化战争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樊少庭  王欢  李雅琴 《影像技术》2000,(1):17-18,34
采用微机控制的双注设备,制备出可与红外光谱增感剂配合使用的不同结构的感红外乳剂,其灰雾低,反差高,照相性能达到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Spectral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e human body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region from the ultraviolet to the far-infrared to know the thermal response of the human body exposed to solar radiation and infrared radiation. The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reflectance and transmittance of a semitransparent scattering medium was developed and measurement on a living human skin was performed in vivo. The measured parts are forearm, cheek, dorsum hand, hip, and hair. The values obtained by the present study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evious in vitro measurements. Fairly large values for hemispherical reflectances are observed in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regions but very small values for hemispherical reflectances are observed in the infrared region, below 0.05. By applying the four-flux treatment of radiative transfer,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 in the human skin are determined. Th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is large in the visible region but negligible in the infrared region.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very close to that of water and large in the infrared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