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三氯均三嗪出发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4-(9-蒽基)-6-十六烷氧基-2-氨基-1,3,5-三嗪(AHTA),并通过红外、核磁、质谱、高分辨质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AHTA分子在基态下分子的蒽环与三嗪环不共平面,激发态下表现为ICT的荧光发射.由于分子间氢键作用的存在,AHTA在自组装膜和LB膜中均形成H-聚集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苯基-3-(4-硝基苯基)-5-(9-蒽基)-2-吡唑啉及其相关化舍物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分子的吸收不同于分子内“Ar—N—N=C-Ar”发色团与蒽发色团的叠加.其中“Ar-N-N=C-Ar”发色团的吸收系数增强了12倍,存在极大的增色效应,蒽的精细吸收峰也均红移了20nm左右.说明两者存在基态下的相互作用.优势构象理论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基态π电子轨道重叠的高位共轭效应引起的.该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该类分子激发态下发色团间的非共轭电荷转移以及能量转移,并为寻找更大吸收系数的该类化合物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三聚氯氰为初始原料,以丙酮为溶剂,先于-5℃下通入氨气,生成2-氨基-4,6-二氯-1,3,5-三嗪,再在-10℃下与二甲胺水溶液反应生成2-氨基-4-二甲氨基-6-氯-1,3,5-三嗪,用乙醇重结晶,最后同三氟乙醇在金属钠存在下回流反应生成产物,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含量99%以上的2-氨基-4-二甲氨基-6-三氟乙氧基-1,3,5-三嗪。  相似文献   

4.
《化工设计通讯》2016,(11):59-60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方法和从头算的CIS/6-31G方法分别研究了6-乙烯氧基-5,12-萘并萘醌基态和激发态的异构化反应。反应势能面显示,6-乙烯氧基-5,12-萘并萘醌在光异构化反应中基态和激发态不能构成四能级反应,热力学上有利于以trans醌式构型存在。此外,用TD/B3LYP方法在溶剂存在下计算了上述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计算所得到的光谱数据与实验值基本一致,与光异构化反应的光激发条件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氯氰为起始原料,通过与格氏反应、Friedel-Craft反应、醚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2个含受阻胺结构的新型三嗪类双功能光稳定剂——2-苯基-4,6-[2-羟基-4-(2,2,6.6-四甲基哌啶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1,3,5-均三嗪(Ⅳa)及2-苯基-4,6-[2-羟基-4-(1,2,2,6.6-五甲基哌啶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1,3,5-均三嗪(Ⅳb),收率分别为37.6%和38.1%;用MS、H1-NMR和IR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测试了紫外吸收性能。结果显示,目标产物在270~400nm有较强吸收,Ⅳa和Ⅳb最大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6.6513?04(276nm),2.8374?04(339nm)L?mol-1? cm-1;6.4359?04(276nm),2.6483?04(339nm)L?mol-1? cm-1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N,N′-双-β-萘甲基哌嗪(DMNP)在苯与乙腈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在乙腈含量<5(mol·dm~(-3))时,乙腈猝灭DMNP苯溶液的荧光符合Stern-Volmer方程,表明极性溶剂分子乙腈与DMNP分子内激基复合物存在着相互作用。随着乙腈含量的增加,DMNP分子内激基复合物(exci-plex)荧光的猝灭与红移以及分子内激基缔合物(excimer)的逐步形成则仅与体系的极性有关。文中还讨论了DMNP激发态复合物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4-甲氧基苯甲醛和2,4-双(三氯甲基)-6-甲-基1,3,5-三嗪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引发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1-苯乙烯基)-s-三嗪(BMT),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其光聚合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剂浓度,不同单体和不同光强对单体双键转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基于2-脲基-4[1氢]-嘧啶酮AADD四氢键萘-蒽超分子组装体系UPNa.UPAn.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表明UPNa.UPAn四氢键组装体可以发生从萘到蒽的高效、快速的单重态能量传递过程.体系内光诱导单重态能量传递的速度和效率远大于通过F rster机制的单重态能量传递速率,表明组装体系UPNa.UPAn中萘向蒽的光诱导单重态能量传递是经由体系内的F rster和通过AADD四氢键的超交换机制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张宇  邵玉昌  刘威  吕连海 《精细化工》2011,28(5):501-504
以三聚氯氰为起始原料,通过格氏反应、Friedel-Craft反应、醚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两个含受阻胺结构的新型三嗪类双功能光稳定剂——2-苯基-4,6-二[2-羟基-4-(2,2,6,6-四甲基哌啶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Ⅳa)及2-苯基-4,6-二[2-羟基-4-(1,2,2,6,6-五甲基哌啶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Ⅳb),收率分别为37.6%和38.1%;用MS、1HNMR和IR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测试了其紫外吸收性能。结果显示,目标产物在270~400 nm有较强吸收,Ⅳa和Ⅳb最大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6.651 3×104L.mol-1.cm-1(276nm),2.837 4×104L.mol-1.cm-1(339 nm);6.435 9×104L.mol-1.cm-1(276 nm),2.648 3×104L.mol-1.cm-1(339 nm)。  相似文献   

10.
以三聚氯氰为前驱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硝基芳环均三嗪中间体;再将中间体与NaN3反应,得到4种新型叠氮-均三嗪类含能化合物:4,6-二叠氮基-N-(2-硝基苯基)-1,3,5-三嗪-2-胺基、4,6-二叠氮基-N-(3-硝基苯基)-1,3,5-三嗪-2-胺基、4,6-二叠氮基-N-(4-硝基苯基)-1,3,5-三嗪-2-胺基、2,4-二叠氮基-6-(2-(2,4-二硝基苯基)肼基)-1,3,5-三嗪;采用IR、1 H NMR、13 C NMR、MS等对4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DSC研究了4种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能;通过B3LYP/6-311G**方法预估了化合物的理论密度、标准生成焓、爆速和爆压。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叠氮基的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正生成焓。综合4种叠氮-均三嗪类含能化合物的性能,化合物2,4-二叠氮基-6-(2-(2,4-二硝基苯基)肼基)-1,3,5-三嗪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1.
标题化合物是一种合成共氟硅材料的重要单体。以全氟丁基乙烯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经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氟烃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水解反应制得其水解产物,最后在CsOH催化下,经裂解反应制备了目标化合物。产物经~1HNMR、~(13)CNMR、~(19)FNMR及IR确认结构。  相似文献   

12.
(R)-2-[4-(6-氯-2-苯并噁唑氧基)苯氧基]丙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R)-2-(4-羟基苯氧基)丙酸和2,6-二氯苯并噁唑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除草剂中间体(R)-2-[4-(6-氯-2-苯并噁唑氧基)苯氧基]丙酸。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比及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该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及适宜于工业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酸甲酯盐酸盐于浓氨水中,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得(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收率63%;(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用甲醇溶解,与浓盐酸成盐,得(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盐酸盐,收率66%;(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盐酸盐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及研细氢氧化钾的作用下,与4 氯丁酰氯发生取代、环化反应,制得(S) 4 (甲硫基) 2 [2 羰基 1 吡咯烷基]丁酰胺,收率61%。产品的结构经TLC、IR、1HNMR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张淑芬 《精细化工》2012,29(10):992-996,1014
以6-氯-2,4-二(3-磺酸苯胺基)-1,3,5-三嗪(BSTS)为醚化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合成了新型的含磺酸基团的淀粉衍生物2,4-二(3-磺酸苯胺基)-1,3,5-三嗪-6-淀粉醚(BSTSS)。考察了该醚化剂与淀粉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制备条件为:n(BSTS)∶n(AGU)=0.4∶1,n(NaOH)∶n(AGU)=0.6∶1,反应时间4 h。通过IR、1HNMR表征了产品结构;通过GPC测量了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pH对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淀粉醚溶液具有较好的抗酸碱性。  相似文献   

15.
3-(S)-(-)-(1-氨甲酰基-1,1-二苯基甲基)吡咯烷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1-氨甲酰基-1,1-二苯基甲基)吡咯烷是合成抗尿失禁药物达非那新的重要中间体。它由3-(S)-( )-3-羟基吡咯烷盐酸盐经磺酰化和烷基化反应得到3-(S)-( )-(1-氰基-1,1-二苯基甲基)-1-甲苯磺酰基吡咯烷,再经过去磺酰化和水解4步反应制得,总产率为5.1%。  相似文献   

16.
以2-氨基-5-羟基苯甲酸为原料,与甲酰胺环合得到6-羟基-4(3氢)-喹唑啉酮,再用乙酸酐酯化得到6-乙酰氧基-4(3氢)-喹唑啉酮。研究了每步反应的投料比和反应温度对收率、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6-羟基-4(3氢)-喹唑啉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氨基-5-羟基苯甲酸与甲酰胺的摩尔比是1∶15,温度160℃,反应时间4 h;②6-乙酰氧基-4(3氢)-喹唑啉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羟基-4(3氢)-喹唑啉酮与乙酸酐的摩尔比是1∶1.2,温度80℃,反应时间3 h;两步反应的总产率达96%,产物纯度>99.0%。  相似文献   

17.
徐娟娟  胡艾希 《精细化工》2007,24(4):385-386,396
4-氯乙酰乙酸乙酯经亚硝酸异丙酯肟化、硫脲环合一步反应制得去甲氨噻肟酸乙酯。反应条件为:n(4-氯乙酰乙酸乙酯)∶n(亚硝酸异丙酯)=1∶1.05,肟化反应温度为10~12℃,肟化反应、环合反应时间分别为22、3.5h。去甲氨噻肟酸乙酯经甲基化、水解反应后得到氨噻肟酸,总收率46.3%(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计)。产物经1HMNR表征,符合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作了改进。以L-羟基脯氨酸为原料,环己酮作催化剂,经脱羧获得的3-(R)-羟基四氢吡咯盐酸盐,与由乙醇和乙腈反应得到的乙氧基乙酰亚胺盐酸盐,经5步反应成功地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为15.6%,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经过1HNMR检测,还探讨了标题化合物及其前体的构型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6S)-5-甲基四氢叶酸的合成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6S)-5-甲基四氢叶酸的结构和应用。对(6S)-5-甲基四氢叶酸的现有工艺路线做了概述,即以叶酸为原料,通过还原、甲基化、拆分等步骤合成而得。叶酸还原得四氢叶酸,之后经甲基化得5-甲基四氢叶酸,再经外消旋体的拆分得目标产物。最后展望了(6S)-5-甲基四氢叶酸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E)-3-(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方  吉爱国 《化学试剂》2006,28(12):749-750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微波辐射下与丙二酸发生Knoevenagel反应后,在TMSCl/NaI/CH3CN体系中脱甲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探讨了影响产率的因素并对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总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