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应首先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评价。本文根据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调查成果,说明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应用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合格影响人口、区域分布及主要原因,并对饮用水源地风险及应急能力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评价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国4555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中,有638个水质不合格,1233个水量不合格,水质、水量不合格影响人口有9480万人,饮用水不安全城市有205个,饮用水源污染风险较高,应急能力偏低。根据水源地安全评价成果,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面评价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摸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本文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有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利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系统构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质、水量、风险及应急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评价指标,确定了各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针对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水量安全、风险及应急能力状况及城市饮用水源总体状况,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是为城市公共饮用水供给系统提供原水的区域,其管理效果直接影响供水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现状的调查,结合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新时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措施的思路和对策,从而达到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乃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21个建制市和68个县城共160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从整个城市和城市现有水源地两个层面,评价和分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成因及分布,提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成果,为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谢宏旭 《人民珠江》2007,(6):101-102
在分析珠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探讨保障珠江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Ⅰ):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相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质、水量、风险及应急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评价指标,确定了各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针对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水量安全、风险及应急能力状况及城市饮用水源总体状况,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可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焦作市16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人口总数、焦作市经济发展概况、各县市供水和用水概况等),从整个城市和城市现有水源地两个层面,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和分析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状况(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安全)、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成因和分布。结果表明:除焦作城区外,其余各县市水源地水量评价均为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伟  崔花瑞  申先顺 《治淮》2013,(1):53-54
1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安阳市饮用水水源地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经全面调查,安阳市为城市提供饮用水的水源地共有11处,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2处:漳河岳城水库,淅河弓上水库。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9处:安阳市水务总公司一、二、三、四水厂,汤阴县自来水公司水厂,滑县自来水公司一、二水厂,内黄县自来水公司  相似文献   

9.
毛建国 《治淮》2011,(7):14-15
为详细了解安徽省水资源状况,安徽省地矿局开展了“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应急水源地初步调查与研究”。目前,从全省17个重要城市、36个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结果来看,安徽省地下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较差,包括部分重要城市正在开采的水源地也未能按照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饮用水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加以保护,部分待勘查的具有远景的地下水源地保护措施尤为缺乏。  相似文献   

10.
安康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康市汉江马坡岭水源地、许家台水源地,付家河黄石滩水库水源地,黄洋河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对水污染危害进行分析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汉江水源地和黄洋河水源地均可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最后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区安全评价与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结合我国东、中、西三大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在综合分析各省级行政区城市供水组成、城镇化水平及综合生活人均用水量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8个规划分区.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价成果,对各规划分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布状况进行了说明,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体系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13.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 (Ⅱ) :全国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调查成果。应用本文提出的安全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合格水源影响的人口、区域分布及主要原因,并对饮用水水源地风险及应急能力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评价表明,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国4 555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中,有638个水质不合格,1 233个水量不合格,水质、水量不合格影响人口有9 480万人,饮用水不安全城市有205个,饮用水源污染风险较高,应急能力偏低。根据水源地安全评价成果,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3,(10):115-116
根据黄河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主要措施:建立流域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取隔离防护、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保护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治理,严格审批准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设置;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体系,建设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慧慧  宋瑞鹏 《人民黄河》2012,(10):59-61,65
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对河南省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在进行安全评价的274个水源地中,水质综合指数安全的226个,占评价水源地总数的82.5%,水质综合指数不安全的水源地占评价总数的17.5%;水量综合安全评价指数安全的水源地数量为184个,占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66.2%,河南省城市饮用水安全状况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本文以汉中市石门水库为例,主要就城市供水水源地存在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划分办法及对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研究可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扎兰屯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机制薄弱,供水水源已受到污染。应通过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建设等措施,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现有状况下,阐述如何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价和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减免和规避、全过程风险监控和信息发布以及事故应对的工作内容。建议:1开展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2城市饮用水水源风险管理要以流域环境应急管理相衔接;3强化政府的监管及公共服务职能;4探索水源地保护与补偿机制。提出对于高风险的城市供水水源地难以降低风险的,必要情况下要改变水源,选择风险相对低的水源地作为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贵州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受污染的风险加大,为摸清水源地现状安全状况并提出合适的保护措施,在贵州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方面评价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隔离防护与宣传警示工程、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三大类工程措施来开展水源地保护规划。全省13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合格率为96.2%。以现状评价不合格水源地和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为保护重点制定保护措施,规划总投资65.1亿元,为贵州省广大城镇居民构筑坚实的饮水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临沂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布、类型及安全状况,应通过建立和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修复与保护、污染源整治与控制、隔离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安全应急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损害补偿机制等非工程措施,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实现水源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