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邱集煤矿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影响范围广、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分析模型和底板突水影响因素两方面对煤层底板突水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邱集煤矿7煤层底板突水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包括加强突水隐患监测、底板局部注浆加固技术、疏水降压和留设断层防水煤柱等技术措施的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技术,有效防止了矿井开采期间煤层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 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 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6个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应用AHP方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贡献,建立了基于GIS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突水脆弱性指数统计直方图,分析确定了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阈值,最终提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6个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应用AHP方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贡献,建立了基于GIS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突水脆弱性指数统计直方图,分析确定了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阈值,最终提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底板突水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其底板突水机理,将煤矿底板突水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构造底板突水、工程扰动底板突水。从底板受力和破坏形式的差异出发,将底板分为"三区"和"五带"。运用箱体模型解释了地下水不同储水带、导水带间的径流、补给及排泄现象。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5,(9):186-188
基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树分析法基本原理,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事故树基本模型,并根据事故树的定量分析提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华泰煤矿建立煤层底板突水事故树模型,计算了煤层底板突水发生概率、基本事件概率重要系数和临界重要系数,并在量级上排序,找出预防底板突水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事故树定量分析法应用在煤层底板突水评价中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6.
梁北煤矿二_1煤层底板寒灰突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梁北煤矿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开采至今已发生了5次底板寒灰突水事故,深入分析底板突水条件对煤矿防治底板突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突水水源、突水通道、隔水层和突水系数对该矿井底板突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模糊评价分类模型在矿井底板突水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煤矿底板突水带来的危害,辨别煤矿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建立了矿井底板突水模糊评价分类模型,进行矿井底板突水预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依据原始标准样本构建标准分类表,并运用Matlab编程给出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实例表明,模糊评价分类模型在煤矿底板突水预测中可以取得满意的预测精度。该方法在煤矿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模糊数学的应用范围,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工作面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对影响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多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分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了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各项因素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出影响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各项因素指标权重大小顺序为地质构造底板隔水层性质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山压力,其中,地质构造中的断层构造和底板隔水层性质的导水性是导致工作面底板突水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底板突水预测的准确性,还对煤矿突水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底板导水通道的形成机制为划分判据,将深部矿井底板突水模式划分为完整隔水岩层突水、隐伏构造突水和固有导水通道突水3大类;引用尖点突变模型到完整隔水岩层突水模式和固有导水通道突水模式中,构建了适用于隐伏构造突水模式的蝴蝶突变模型;基于突变模型平衡曲面的几何特性,分析了深井底板突水灾害的突变特征。研究表明:深部底板突水灾害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与滞后性;在空间上底板岩层灾变路径具有多模态性,隐伏构造突水模式和固有导水通道突水模式的突水位置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张婷  田勇  于超  刘东 《中州煤炭》2020,(4):22-27
为了提高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的准确性与普遍适用性,在系统分析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指标体系及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IS与数据库技术,对煤层底板水文地质数据管理、主控因素专题图制图表达、AHP层次分析法、基于常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局部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及突水系数法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实现了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预测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为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部门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告成煤矿13071工作面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的经过,详细地分析和判断了底板突水的水源和导水通道,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采、掘工作面底板突水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张红涛  杨磊  曹佩昌  王雪琴 《煤炭技术》2007,26(12):102-103
介绍了白坪煤矿11071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经直流电法物探和底板突水危险性计算,预计存在底板突水的可能。采用底板注浆法对含水层薄弱地段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26工作面突水危险区底板应力、应变、水压及水温实时监测,进行突水可能性预测。该项技术的应用对安全回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的10煤层起到了较好的安全预警作用,并可推广应用到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远程可视化监测监控。  相似文献   

14.
李博章 《煤矿安全》2012,43(8):74-76
根据新安矿底板3#煤层含水层分布情况,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对底板的破坏程度,通过钻孔注水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底板破坏"下三带"分布规律,依据底板"下三带"理论判断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程度,得出新安矿底板岩层中完整岩层带偏小,底板破坏深度在18~20 m,突水危险性高。针对地质条件和底板"下三带"破坏情况提出了该煤层开采时底板突水隐患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灾害发生,在系统分析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水力特征、煤层底板隔水岩段防突性能、断层、褶皱和岩溶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特征、矿压破坏以及底板承压含水层导升高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煤层底板突水实际的新型实用主控指标体系,具体研究了体系中各突水主控指标在矿井突水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信息在防治水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防治水决策信息流程图及信息加工方法进一步说明了信息与防治水决策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信息资源、信息发挥度、信息资源库及信息化勘探模式等实用概念 ,并对煤层底板突水系统、防治水决策等重新进行了定义。初步形成了煤矿防治水中信息资源及其加工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固一矿12041工作面回采时受顶板裂隙水及底板L8灰岩水影响严重,最大涌水量达486 m3/h,为系统解决工作面排水系统设计不佳及涌水量大的问题,应用工作面、运输巷增设水泵及排水管路、轨道巷挖设水沟及水仓等排水综合措施,同时,优化了注浆加固工艺,保证了工作面安全正常回采。系统改造应用后,探索了一条解决涌水量大的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途径,介绍了排水设备、沉淀池的布置方式及改造运输系统的措施,为后续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顶初次来压是一种十分剧烈的矿山压力显现现象,多数情况下,工作面来压最猛烈、最难控制的是老顶的初次来压。初次来压前后,工作面端部底板是破坏深度较大处,对底板存在承压含水层的煤层也是易发生透水的危险地段。应用弹塑性理论进行分析,建立了计算底板最大破坏深度的理论公式,并提出了初次来压时预防底板突水的措施,可供开采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层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