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业务驱动软交换平台的业务管理对象 我们已经看到,软交换技术支持的电信业务能力一直在不断发展,开发新的电信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事实上,业务能力是电信运营商或是电信用户关心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实现这种业务的具体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选择何种技术和结构,则是电信运营商依据自有的资源做出的选择。因此,业务驱动的软交换平台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和结构实现所需的业务。我们把实现电信业务中涉及的要素称为业务管理对象。软交换平台涉及到以下的六类业务管理对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交换通信应用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侧重介绍了软交换系统技术原理、结构功能及优势,提出了软交换在企业通信技术应用的发展及要求.  相似文献   

3.
1前言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已经成为电信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或者是致力于该领域的业务开发商,都希望借助软交换技术在电信服务业的推广来发展和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2软交换技术对传统电信业的影响2郾1先进的体系结构和广泛的业务能力软交换技术引入的开放体系结构概念已经获得业界的普遍认同,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这样的系统以较低的成本更灵活、快速地推广新业务,并达到快速部署、灵活覆盖网络的目的。设备制造商更是瞄准了下一代网络的广阔市场前景,各自推出的软交…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交换技术作为一个新技术手段已经被应用到电信通信领域当中,能执行与传统电话交换功能,还能对IP通信进行处理。促进电信通信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软交换技术能够轻松整合电路交换以及分组交换,从而有效降低网络成本,最大化地提高电信通信的经济效益[1]。  相似文献   

5.
《通信世界》2003,(21):55-55
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已经成为电信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或是致力于该领域的业务开发商,都希望借助软交换技术在电信服务业的推广而发展和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杨景  黄小庆 《世界电信》2003,16(10):29-35,38
IP技术、软交换技术和电信业务体系结构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电信业的发展。特别是应用使能的IP多媒体域软交换应用,已经展示了软交换巨大的业务潜力。但是,这些软交换技术都是以面向特定应用的产品形式出现的。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开发的生命周期来看,需要一个动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国际软交换协会(ISC)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通信的需求,电话网络与IP网络相融合,通过IP网络提供通话功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下一代网络NGN应运而生。然而由于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设计并实现一种新的电信网络系统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样显然不如将传统电话网络与IP网络相结合更加合适,一方面能够节省开发新的网络协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已有基础网络的功能。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软交换技术(Soft Switch)应运而生,本文将分析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体系架构和软交换的特点,进而探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范畴,以期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景  黄晓庆 《通信世界》2003,(27):30-30
我们已经看到,软交换技术支持的电信业务能力一直在不断发展,开发新的电信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事实上,业务能力是电信运营商或是电信用户关心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实现这种业务的具体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选择何种技术和结构,则是电信运营商依据自有的资源做出的选择。因此,业务驱动的软交换平台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和结构实现所需的业务。我们把实现电信业务中涉及的要素称为业务管  相似文献   

10.
自从第一款产品在电信市场已成功推出以来,“软交换”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倍受青睐的时髦用语。由于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承诺可提供许多优势,如轻松整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降低网络成本以及使运营商更快获得收入。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基于软件的系统还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真正投入使用。目前,运营商和厂商开始从更现实和更实用的角度来看待软交换、如何能够使现有的单业务网络移植到未来的全IP网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电信行业也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软交换技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网络融合的概念,逐渐发展完善的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利用软交换技术为固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服务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对于新业务的需求,软交换技术作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正越来越多的受到运营商的青睐和积极投入;中兴软交换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已经和多个运营商携手进行了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中兴通讯的软交换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各大国内运营商以及罗马尼亚Postelecom、菲律宾Digitel、香港Wharf、巴基斯坦Dancom等海外运营商,在全球建有近百张NGN网络,积累了丰富的网络建设经验。 自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后,北方电信面临着严重缺乏本地PSTN资源的问题。如何快速接入用户,实现盈收成为北方电信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兴通讯的软交换系统先进的网络能够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NGN)的技术特点,结合西藏电信公网的实际组网情况,讨论了软交换技术在本地电信网络中的应用以及本地网络智能化改造总体方案,为未来电信公网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锡斌 《电子质量》2012,(1):51-53,55
呼叫中心已经在国内的电信、银行、保险、电力、快递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市场热点,企业级呼叫中心建设需求呈现放量增长态势,其技术发展也非常迅速。该文以浙江电信10000号客服平台和114号百平台为例,介绍了基于传统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呼叫中心的整体架构和第四代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技术架构,并对传统基于TDM的呼叫中心技术和第四代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技术作简单的比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有线传输》2005,(1):26-28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对于新业务的需求,软交换技术作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正越来越多的受到运营商的青睐和积极投入;中兴软交换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已经和多个运营商携手进行了软交换网络的建设,取得了主硕的成绩。中兴通讯的软交换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并对软交换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软交换技术的优点所在.最后对软交换技术的市场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曾祥强  胡婧  李飞 《无线电工程》2010,40(2):4-6,41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电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经过多年的研究,软交换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软交换设备的可用性仍然需要继续提高,也是软交换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可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高可用平台的软交换机的总体结构,实现了高可用平台,并对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软交换系统对可用性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首先论述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和软交换技术,然后对软交换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海南电信网的特点,阐述了海南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吴单 《通讯世界》2018,(7):52-53
软交换的基本构思是语音通信的控制与承载分离。目前,软交换已经在大型基础电信运营商、石油电力等央企专网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应用,实现了分组网和传统电话网的无缝互联,它作为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为国家三网融合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NGN中的路由、交换及多层智能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一直是人们热炒的话题,国内各运营商对软交换技术投入极大的热情,3GPP的R4,R5和R6的核心网也采用了软交换,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 本期《电信网技术》“网络技术”栏目,分别对软交换网络的组网结构、基于软交换的业务体系、软交换网络中的安全机制,基于软交换实现的业务及其计费、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及测试进行了介绍,以使读者对软交换技术在组网、业务、计费、协议测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软交换大规模商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软交换在组网和业务方面较电路交换网又有其自身的优势,经过电信界的努力,软交换技术将会得到发展并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