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硅酸盐改性的速生杨木的力学和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经过水玻璃改性和双扩散改性的杨木硬度均有所提高,但冲击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锥形量热仪结果表明,水玻璃改性和双扩散改性的杨木较素材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均有明显的降低,水玻璃改性木材的总热释放略高于素材,而双扩散改性的木材则有所降低。同时,水玻璃改性和双扩散改性均明显地赋予木材抑烟性能,而水玻璃改性木材的抑烟性能更佳。对改性杨木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  相似文献   

2.
前一阶段我们开展了用无机酸对钠水玻璃进行耐水改性制造建筑涂料的研究工作,从中我们体验到钠水玻璃很有开发价值,所以继续探索改性钠水玻璃的新方法实属必要。现将开展的一些工作,分述如下: 一、用化肥对钠水玻璃进行耐水改性制造外墙涂料农村对建筑涂料的要求是物美价廉,即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我们完成的酸改性水玻璃涂料已具备了低成本的优势:如果改性原料  相似文献   

3.
酸改性钠水玻璃与苯丙乳液复合内墙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硫酸改性钠水玻璃与苯丙乳液为基料,配制复合内墙涂料,并对水玻璃的酸改性原理及原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钠水玻璃经酸改性后配制的涂料的涂膜抗干裂性和耐洗刷性大大提高。该涂料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实用型内墙涂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玻璃—聚氨酯相结合的方式,对聚氨酯注浆料进行改性。将廉价的水玻璃材料转化为有机的硅氧链引入聚氨酯,可以降低成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玻璃的引入,聚氨酯注浆料的耐水性、抗水溶蚀性、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并对水玻璃改性聚氨酯注浆料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7,(7)
通过纳米SiO_2溶液、PVA溶液、水玻璃溶液及水玻璃溶液+PVA溶液浸泡再生粗骨料和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纳米SiO_2等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的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5%的PVA溶液和浓度为5%的水玻璃溶液浸泡再生粗骨料时改性效果较好,再生混凝土强度分别提高约7.2%、23.7%;水玻璃浓度为3%时水玻璃溶液+PVA溶液改性效果较好;纳米SiO_2溶液浸泡改性后再生混凝土强度较未改性时增加约4.4%;纳米SiO_2掺量较低时,再生混凝土强度较未掺纳米SiO_2时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挤塑成型制备的制品为对象,研究了以风化页岩部分取代生土材料作为原材料,水玻璃、植物纤维等改性材料对生土材料制品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各种改性材料的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玻璃等改性材料对制品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改善效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性水玻璃对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化学激发,制备了新型低碳、高强、低收缩的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结果表明:随粒化高炉矿渣掺量增加,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的抗压强度大幅度提高,干燥收缩显著减小;改性水玻璃中Na2O含量主要控制其对硅铝质原料的激发能力,优选改性水玻璃中Na2O含量为9.0%。而水玻璃模数主要控制早期地质聚合反应过程,优选改性水玻璃模数为1.2。经G-9-12-30型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加固处理4年后,试验段路面的代表弯沉值降低50.2%,路面强度系数提升106.2%。  相似文献   

8.
以挤塑成型制备的制品为对象,研究了以风化页岩部分取代生土材料作为原材料,稻壳灰、水玻璃、植物纤维等改性材料对生土材料制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XRD、SEM对改性土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探究各种改性材料的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纤维、稻壳灰、水玻璃等改性材料对制品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改善效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改性机理探讨欲解决钠水玻璃的耐水改性,可从它的结构上考虑,钠水玻璃的结构式为:Na—O——[—O]—_nNa其中:n 为模数值,钠水玻璃的溶水性是由分子两端的—Na 及 n 值过小引起的。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强化再生骨料、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了纳米碳化硅改性水玻璃对再生骨料的强化效果,并分析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纳米碳化硅改性水玻璃对再生骨料的强化作用明显,但会受水玻璃浓度和纳米碳化硅掺量的影响。水玻璃浓度增大,经水玻璃强化处理的再生骨料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吸水率逐渐降低,含水率逐渐增加,压碎指标先减小后增大;经水玻璃溶液+纳米碳化硅复合强化的再生骨料随着纳米碳化硅加入量的增加,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吸水率和含水率均先降低后增大,压碎指标先减小后增大。经浓度为30%的水玻璃溶液+0.75%纳米碳化硅浸泡强化的再生骨料,孔隙和裂缝被改性水玻璃填充,再生骨料表面均匀,综合性能较好,拌制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较未处理的再生骨料拌制的混凝土提高约45%,较天然骨料拌制的混凝土低约10%。  相似文献   

11.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开裂机理和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以水泥为粘结剂之一的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开裂的可能机理。试验证明,在体系中加入增强玻璃纤维或水化热较低及有一定膨胀作用的水泥等措施,可改善涂层开裂的现象,对涂层的耐火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用基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有机硅氧烷乳液与自交联纯丙乳液的混合乳液为基料,制备了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并研究了聚合物基料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聚有机硅氧烷乳液后,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炭化层状态、防火性能、膨胀倍率都有很大改善.当基料中聚有机硅氧烷乳液用量为32.9%(质量分数,下同),基料用量为16.7%时,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环氧基水性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采用FTIR,TGA和SEM等研究了高低温老化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热稳定性、高温耐烧蚀性以及炭化层的强度均随着老化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这是由于防火涂料中的防火助剂随着高温老化过程的进行不断迁移损失所致,老化温度越高,防火助剂的损失越严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防火助剂的损失导致防火涂料的膨胀性能发生变化,炭化层的泡孔尺寸变大,分布不再均匀,从而使炭化层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玻璃纤维湿法薄毡生产线白水、粘结剂循环系统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其工艺流程,同时提出今后研究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喷水保护单片钢化玻璃作为防火分隔的有效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喷水保护单片钢化玻璃作为防火分隔的有效性,针对建筑常用的12mm厚单片钢化玻璃,利用木垛火开展了实体建筑模拟火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喷水保护作用下,12mm厚单片钢化玻璃能够起到有效的防火分隔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带雨淋水膜的非耐热防火玻璃的火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膜对防火玻璃耐热性质的影响。用标准试验炉对门窗玻璃做火灾试验,温度高达1000℃。结果表明,对玻璃施用水膜能有效地经受试验的高温,水膜的蒸发潜热被用于保护建筑物的玻璃,免于因火灾造成融熔或炸裂。并且保留其完整性和绝缘性的试验时间由6min延长到100min。值得注意的是,玻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90℃以下可持续100min。结论:用带水膜的防火玻璃替代通常装设的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海泡石为填料时对水性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海泡石,水性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膨胀状况、防火性能和耐水性能都有很大的改善.此外,随着海泡石用量的增加,水性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粘度增大,耐水性和发泡层硬度显著增强,但涂层膨胀度有所降低.当海泡石用量为2.88%(质量分数)时,水性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水喷淋保护下防火玻璃作为防火分隔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我国大空间建筑日益增多,而防火分隔手段相对匮乏,不能满足建筑防火设计需求的现状,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水喷淋作用下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作为防火分隔的安全性,通过实验提出在实际运用中具体的使用参数(包括喷头选型、单位面积上水流量、压力、喷头的具体参数),该实验为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作为防火分割物应用于大空间建筑提供了有益的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9.
聚磷酸铵的水溶、水解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研究聚磷酸铵(APP)水溶,水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溶液中APP降解为磷酸根离子,再用磷钼蓝方法测其含量,从而确定APP溶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room (573 cm×420 cm×330 cm) fire test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absorption of convection heat and the resistance of radiation by using either the water film or the closed-pendent-type sprinkler onto the non-heat-resistant fireproof glass pa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ire, the water film could completely restra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glass, and when the fire induced the flashover and further proceeded to the intense burning,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glass could still be controlled around 100 °C. Although the flow rate of the sprinkler system was 3 times of the water film system, the effective heat resistance was only a third to a half that of the water film system only. Thus, for situations where the available amount of water flow is limited, by using a layer of uniform down-flowing water film with appropriate thickness and velocity, redu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lass surface could be achieved effectively. The usage of the water film onto the glass pane to assure the fire insulation and fire integrity of the glass pane has been proven workable, through a series test using small-scale [Wu CW, Lin TH, Lei MY, Chung TH, Huang CH, Chiang WT. Fire test on a non-heat-resistant fireproof glass with down-flowing water film.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ire safety science, 2005. p. 327–39], full-scale [Wu CW, Lin TH. Fire resistance tests of a glass pane with down-flowing water film. Technical Report,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Taiwan, ROC, 2005; based on ISO 834-1] and real-scale (this study) f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