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埋地长输金属管道的外防腐层完整性能够直接影响管道本质安全,因此,对埋地管道外防腐层开展定期的检测意义重大.PCM(多频管中电流检测法)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且更容易对外防腐层破损点进行精确定位等一系列优点,故采用该项技术对埋地金属管道防腐层进行完整性检测很有必要.通过现场埋地原油金属管道的实际检测案例,验证了采用PCM技术手段对埋地管道外防腐层结构完整性实施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埋地管道外防腐技术、失效形式及其缺陷的在线检测技术,特别评述了采用SL型埋地管道外防腐层状况检测仪进行埋地管道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埋地管道泄漏往往会造成外防腐层及管体的破坏,在管道外防腐层破损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对防腐层破损严重管段进行磁记忆检测,利用金属磁记忆技术可以有效检测管道泄漏、盗油点造成的应力集中区。对含有噪声的管道金属磁记忆检测数据,利用Daubechies小波进行垂直分量检测数据的降噪处理以提高信噪比,并应用Hilbert变换对分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泄漏点特征信号。某输油管道泄漏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管道泄漏点定位精度误差小于±1.0m。  相似文献   

4.
新建管道施工中防腐层的破损、在役管道的腐蚀缺陷,都会对管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管道外检测可及时发现防腐层缺陷,指导管道的修复、维护工作。针对管道防腐层外检测技术,重点阐述了长输管道外检测的工作内容,论述了外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包括标准管-地电位测试技术、皮尔逊检测技术、多频管中电流测试技术、直流电位梯度法、密间隔电位测试技术等,此外还包括非开挖检测技术。结合国内管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管道外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用RD-PCM防盗     
RD-PCM埋地管道外防腐层状况检测仪(简称PCM检测仪)由便携式发射机和手提式接收机及相关附件组成。其原理为:发射机馈送一种接近直流的电流信号给采用外防腐的金属管道,接收机具有一个被称作磁力仪的高性能探头,它对沿管道传送的这种特殊电流信号进行探测,并将处理后的电流信号的强度和方向显示出来,从而判断金属管线的走向、埋深以及防腐层破损情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新建管道施工中防腐层破损,以及在役管道腐蚀缺陷,都会对管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管道外检测可及时发现防腐层缺陷,指导管道修复维护工作。阐述了长输管道外检测的工作内容,重点针对管道防腐层外检测技术,介绍了较为成熟、先进的外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皮尔逊检测技术、多频管中电流测试技术、直流电位梯度法、包括标准管-地电位测试技术、密间隔电位测试技术等,此外还包括了管道交直流干扰检测技术,非开挖检测技术。系统总结了外检测技术在我国管道工程的应用情况和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管道外检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新建管道施工中防腐层破损,以及在役管道腐蚀缺陷,都会对管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管道外检测可及时发现防腐层缺陷,指导管道修复维护工作。阐述了长输管道外检测的工作内容,重点针对管道防腐层外检测技术,介绍了较为成熟、先进的外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包括标准管-地电位测试技术、皮尔逊检测技术、多频管中电流测试技术、直流电位梯度法、密间隔电位测试技术等,此外还包括了新兴的非开挖检测技术。系统总结了外检测技术在我国管道工程的应用情况和实践经验,并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管道外检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埋地管道外防腐层的检测及修复是保证油气管道的安全的最重要技术,本文从外防腐层损坏点的修复上对检测及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检测评估的各种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重点阐述了PCM检测方法在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了城镇复杂地况下的管道定位、破损点定位及防腐层评估等,对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的检测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大埋深油气管道由于表面的腐蚀和破损对管道安全、高效、持续的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大埋深管道进行防腐层破损检测研究。利用电磁波衰减的理论研究,对大埋深管道检测防腐层破损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Comsol软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埋地管道仿真模型,模拟管道防腐层破损检测研究;通过对仿真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在不同埋深情况下、不同防腐层破损面积、不同频率的对应结果;研究确定了埋地管道防腐层更容易出现破损的位置。 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埋地管道三层PE外覆盖层系统的构造参数和性能特点,论述了两种用于埋地钢质管道外覆盖层状况检测的方法,一种是多频管中电流法,另一种是DCVG/CIPS组合检测技术。分别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设备,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这些方法和设备可分别或同时用于管道不开挖检测防腐层破损点的位置以及漏点大小。  相似文献   

12.
埋地钢质管道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埋地管道施工及运行环境复杂,外防腐层破损时有发生,会导致管道的腐蚀。采用电位梯度法对原油输送管道上360 m长的管段外防腐层进行了检测,应用ESTEC分析软件计算出防腐层电阻率,分析识别破损缺陷并按相关标准评价防腐层等级。最后利用开挖后直接检查的方法验证了外防腐层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直接检查出的缺陷与防腐层检测的缺陷发现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张晓存  薛继军 《焊管》2015,38(1):66-68
为了保证输气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通过对某沙漠地区输气管线的腐蚀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PCM检测,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管体内腐蚀缺陷检测、成像与剩余强度评价以及剩余寿命评价。结果表明,该埋地输气管线的外防腐层存在漏点80个,阴极保护全部达标,管体外表面腐蚀是由防腐层破损而引起的,管体壁厚减薄处最小值为5.45 mm,该管道腐蚀缺陷在接受范围内,管道平均腐蚀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突破传统人工方法在恶劣环境下无法检测的瓶颈,针对服役状态下的埋地油气管道外防腐层检测问题,采用测量埋地管道电流衰减梯度方法,通过检测装置的硬件设计、信号接收及传输系统的软件开发、遥控终端的引入,设计完成了一套埋地油气管道外防腐层智能化检测系统。样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任何恶劣环境下完成检测任务,自动绘制管道路由图、接收管道电流衰减信号以及自动测量管道的埋深,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递给远程控制终端,从而判断防腐层破损点位置并实时遥控接收装置的检测路线、实时保存检测数据,为管道的开挖修复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埋地油气管道外防腐层的智能化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8):103-105
为了准确掌握埋地管道安全技术状况,对某滨海地区输油管道的腐蚀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外防腐层检测、阴极保护有效性检测、土壤腐蚀性检测、剩余强度评价及剩余寿命预测。经检测,该管道的外防腐层存在疑似破损点40个,阴极保护不达标,管体壁厚减薄处最小值为5.13mm。评价结果显示,该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为21.59MPa,管道腐蚀剩余寿命为11年。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管道卫星定位、坐标测绘、管道防腐层状况检测与分级评价、外防腐层破损点检测评价、管体壁厚检测等技术,配合管输介质组分和管道腐蚀产物分析,对现河采油厂天然气外输管道腐蚀状况进行了检测,确定了管道的腐蚀原因,为管道的维护运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埋地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需要对油气管道外防腐层进行检测与修复。介绍了埋地油气管道外防腐层常用检测方法和检测内容,对埋地油气管道外防腐层,从材料选择、表面处理、修复施工几方面的修复进行了深入探讨,可对提高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输管道防腐层老化和腐蚀缺陷会对管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管道外检测可及时发现防腐层缺陷,指导管道修复工作。管道外检测项目包括腐蚀缺陷、防腐层完整性和阴极保护系统状况,文章介绍了较为成熟、先进的外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包括标准管-地电位测试技术、皮尔逊检测技术、多频管中电流测试技术、直流电位梯度法、密间隔电位测试技术等,此外还包括新兴的非开挖检测技术。总结了外检测技术在我国管道工程的应用情况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管道外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1.埋地管道外防腐保温层不开挖检漏技术 (1)电流衰减法的适用性。适用于无干扰电流信号的水平埋地管道,电流衰减法检测时.发现在加信号点20m段,电流衰减较大,使用电流衰减法判定不了管道破损或搭接,对垂直管道也无法检测,如单井管道井口立管处破损,不能通过电流衰减法判定。该方法能判定出无干扰管段的防腐保温层破损和牺牲阳极大致位置,但定位精度低,对破损和牺牲阳极的具体状况区分不清,不能判定。  相似文献   

20.
埋地管道防腐层不开挖检测技术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防腐层破损或损坏将会逐渐造成金属管道腐蚀穿孔,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通过大量现场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埋地管道防腐层不开挖检测最佳方法进行探讨,使科学监测新老管道腐蚀状况成为可能,为今后管道防腐层大修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