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几条基本原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相似文献   

2.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总被引:241,自引:7,他引:241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最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4条基本原理,生态设计不是一咱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论认为,城市设计可以改变城市生态流动的具体方式。当前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扰动不断加剧,韧性城市设计作为走向生态城市的一种路径被提出,用以提升自然系统抵抗扰动的能力。2015年,同济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中美生态城市实验室针对上海崇明生态岛展开联合教学,在目标定位、组织方式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对韧性城市设计进行了探索,进而通过优秀设计作业分析讨论了韧性性能和空间形式的相关性,呈现出一种整体式设计观。  相似文献   

4.
徐全胜  朱颖 《风景园林》2020,27(2):94-99
生态文明背景下,功能主义导向的传统城市设计正逐步向生态导向的城市设计转型。北京房山云居寺文化景区城市设计实践,以生态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为基础,在充分调研基地文化与自然特征基础上,提出"隐于山水间,万般皆自然"的城市设计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严格减量发展、严格控制高度、维护山水格局、倡导覆土增绿、风貌特色引导以及混合用地指标6项城市设计策略。聚焦人在景区中的体验,在提升云居寺文化景区服务功能的同时控制景观视廊,实现了人在景中游的绿色景区营建。  相似文献   

5.
"师法自然"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时代母题.本文立足城市转型发展阶段,基于北京大量的案例实践,系统阐述了城市设计在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上应向自然学习的三个重点:一是探索非建设用地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构建独具东方文化意境的人居空间;二是倡导城市设计工作全过程的协商与共治,推动城市设计从空间管控向设计治理转型;三是挖掘并展现文脉传承的空间逻辑,实现文化引领、特色风貌塑造.最后,文章指出,面向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使用需求,城市设计应不断改革创新,倡导当代城市设计价值观进一步回归,协同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11)
本文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指导原则由设计自然提升到生态自然的层面,从湿地公园的主要构成因子出发,分析了如何还湿地以本色,提出了"生态自然"要高于设计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通常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地基于功能目标,通过规划功能布局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经由人为干预重新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便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整合自然与人为的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先空间而后生态""园在城中";而公园城市则主张"先生态而后空间""城在园中",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其核心转变在于由"重形态"到"重生态",公园城市设计突出尊重自然本底,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与重组,生成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生态与形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国家的城市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创造空间的过程,被越来越多地视为一种推动"城市复兴"的有效手段和媒介。本文在借鉴JonLang归纳的四种城市设计实践策略——即"整体式城市设计"、"整体-局部城市设计"、"局部-局部城市设计"、"插件式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们运用于不同层面的城市复兴的社会经济基础、实施过程和实践特点;指出针对区域、市域、局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城市复兴,必须灵活选择最适用的城市设计策略,充分发挥不同策略的设计效能,以推动复兴项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实践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国家的城市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创造空间的过程,被越来越多地视为一种推动"城市复兴"的有效手段和媒介.本文在借鉴Jon Lang归纳的四种城市设计实践策略--即"整体式城市设计"、"整体-局部城市设计"、"局部-局部城市设计"、"插件式城市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们运用于不同层面的城市复兴的社会经济基础、实施过程和实践特点;指出针对区域、市域、局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城市复兴,必须灵活选择最适用的城市设计策略,充分发挥不同策略的设计效能,以推动复兴项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设计通过协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的关系成为城镇空间环境优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城市设计理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该文在空间环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物理学、城市形态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首次提出由人、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城市空间环境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归纳得出自然生态优化、物理环境舒适性和能源高效使用三方面实践议题,并阐述了城市形态及自然生态规律是生态城市设计专项策略制定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生态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程序和关键技术,对于典型的生态城市设计项目还应当建立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推进的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1.
周智慧 《室内设计》2013,28(2):69-73
"低冲击开发"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针对城市雨洪的管理模式,该理念不断发展延伸到当今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构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论文以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增长边界、城乡统筹、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以及道路和绿地系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低冲击开发模式理念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建筑才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人工活动,而由建筑组成的城市是建筑的集合体,其聚集的能量与爆发力如果没有好好地利用势必如破竹般造成更大的破坏力。而基于此应运而生的生态城市理念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叶青院长组织设计的建科大楼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体现了建筑是人和自然自由对话的创作理念,叶青院长也凭借该楼荣获"第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籍由2011长沙建筑绿色推广活动之际,本刊记者有幸就生态城市与诊断采访了叶青院长。  相似文献   

13.
周子钦 《城乡建设》2021,(10):54-56
我国2005年开始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前为止已经有19个城市获得命名.16年的实践说明:建设生态城市一是要厘清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二是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城市;三是要以生态城市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四是要根据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制定生态城市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景观优先”强调最大化地考虑景观的价值,是一种以生态可持续和景观功能为出发点、在平衡其他因素后以景观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设计意味着设计要结合自然山水,维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强调注重景观体验.文章从四川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方案中解读了景观优先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强调自然景观要素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借山用水”保持总体形态完整设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的研究是城市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基础。梳理城市生态保护区理念的缘起、国际上城市自然空间设计思想的演变和我国对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研究进展,分析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生态反馈机制,得出在城市设立生态保护区相对于乡村的自然保护区有更高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后以深圳、澳门的城市生态保护与生态规划设计实践为例进行阐述,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城市生态保护区如何实现:开展城市生态体系规划,对城市生物保护区制定多目标、多物种需求开展生境设计,引导其发挥正反馈作用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并在生态容量容许范围内开展适宜的科普、游憩活动,制定长效的生态本底跟踪调查制度,为城市生态文明的构建打下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绿色城市设计是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型,生态韧性、可持续性、气候适应性等是其基本特征。在世界各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实践也极具多样性和创新性。梳理近现代城市发展代表性理论对绿色城市设计起源及内涵的重要影响,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设计的定义。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建构的方法,总结及归纳大湾区代表性绿色城市设计实践的特征,提出“景观安全、区域协同、气候适应、功能复合、尺度适宜、有机生长”的绿色城市设计策略体系,并指明每一项策略下具体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方向,以期为新时代高质量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和城市规划方法的革新,不仅是生态文明语境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新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理想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以"公园城市"为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宜宾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组织城市公园系统,营建城市轴线、保护城市视线廊道,探索了结合生态功能和景观营建的地方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主管部门支持下,曰同济大字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以及双方共建的中美生态城市设计联合实验室主办的上海国际城市设计论坛——2015生态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召开,集结中美及各国学者、专家、政府代表,共同探讨生态城市设计、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等前沿理论,亦将对前期规划与后续实践运营之间的现实挑战予以深度讨论。本次研讨会聚焦正快速崛起的可持续及韧性城市研究领域——城市作为能源、资源、物质、水、多样物种及信息流动的系统设计。这一领域将城市看作一种类似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复杂形态,并基于这一视角提出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核心研究问题:如何以城市设计为手段;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6,(5)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加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一种"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极大程度上体现出生态环境在雨水管理利用方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建造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的含义、建设途径以及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等方面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20.
毛岗 《四川建筑》2003,23(Z1):56-59
"生态城市"作为理想,起着修正科技人文精神和促进人类社会自省自律的哲学作用;作为准则,为控制与引导城市生长发育设定了基本的"底线准则",也是一种历史以来的最高学术指南.在迈向生态城市理想的进程中,把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工作核心放在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减小建设性破坏,使自然在持续的人工压力中获得新生,方是诚实冷静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