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估北京农村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中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选取15个典型住宅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供暖期监测。介绍了项目的概况,在确定合理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对比了各项目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农村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供暖末端形式显著影响系统COP,变频压缩技术有助于系统COP的提升,室外温度较相对湿度对系统COP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治理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改电项目中,用空气源热泵来替代小煤炉,在改造过程中,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选择对整个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都有很大影响.本文比较了煤改电项目中几种形式系统的特点和经济性,得出了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煤改电项目中更具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地区某农户安装的"煤改电"供暖系统进行调研,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拟分析,发现单独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输配能耗较高、系统COP低、热泵机组及水泵启停控制不合理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改善热泵的供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煤改电"背景下,农村住宅中空气源热泵系统使用比例大大提高,对于不同的热水供暖系统,膨胀水箱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对传统热水供暖系统与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的作用和选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农村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不仅要满足定压、补水、排气的作用,尚需满足储能节能、平衡压力、保持恒温、清洁维护及保护供暖系统环路和循环水泵等要求。根据工程实践,总结推荐缓冲水箱的选用方法。这对今后农村住宅中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山地村镇迫切的供暖需求,选取该地区典型村镇搭建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验平台,分析了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并从供回水温度、系统耗电量、供热量、性能系数COP等角度对运行过程中的阶段特性(启动、稳定运行及全阶段)进行阐述,发现系统在3个阶段特点差异很大:启动阶段初始温度对COP影响较为明显,除霜时系统性能下降25%;稳定阶段特性与初始温度无关,室外条件较好时,降低设定温度,COP提高明显;总体来看,启动阶段COP最高,全阶段次之,稳定阶段COP最低。  相似文献   

6.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建筑供暖技术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热泵的运行效率受供水温度的影响,供水温度每降低1℃,机组COP平均提高2%~4%。因此,实现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变水温控制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定流量空气源热泵-风机盘管供暖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供需匹配的最佳供水温度设定点的变水温控制方法,并通过模拟预测了该方法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定流量空气源热泵-风机盘管系统采用变水温控制方法时,供水温度能够随着室外工况变化实时调节,更好地保证室内温度、降低系统能耗并提高运行效率,整个供暖季系统节能13. 1%、系统COP提高9. 6%。本文研究揭示了定流量空气源热泵-风机盘管供暖系统采用变水温控制具有很大节能潜力,预测了变水温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使用逐渐增多,多能联合分户供暖系统陆续出现。目前热泵热水器产品的能效采用瞬时COP表示,寒冷地区供暖季环境温度波动较大,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变工况下运行时难以用瞬时COP来表示其实际的运行能效。试验以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耦合系统为测试平台,分别测试分析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单独供暖和空气源热泵耦合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在寒冷地区供暖工况下的制热情况。结合整个供暖季气象数据和建筑供暖负荷,计算得出供暖工况下单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季节能效系数SPFh为2.48,空气源热泵耦合太阳能集热器运行季节能效系数SPFs为2.70,太阳能集热器使系统供暖季节运行能效提高了8.9%。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溶液预处理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无霜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对该系统各个运行模式建立系统性能模型,综合分析该新型溶液预处理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工况下的系统性能,得出该新型溶液预处理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在0℃相对湿度60%的工况下系统COP可达3.06,而在-7~5.5℃相对湿度60%的工况下,系统的COP在2.84~3.18之间,比传统的电融霜空气源热泵系统COP高,传统的电融霜空气源热泵系统的COP大约为2,在低温段更具有优势具有较高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9.
实测了北京市某农村住宅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低温供暖系统运行期间各房间空气温度、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及表面温度、系统供热量、耗电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室内热舒适环境的要求,具有供回水温度低、供回水温差小的特点,测试期内系统的COP约为2.8,与传统的电锅炉-散热器供暖系统相比具有良好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用广泛,实际效果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本文针对严寒地区某绿色建筑双源(地源、空气源)热泵系统一个供冷季和两个连续供暖季的不同运行模式进行实测,重点分析了采暖季不同运行模式下热泵系统能效比,对该双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匹配度做出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当2017年空气源热泵未启动时,系统供热量相比2016年下降了40%,机组COP降低了22%,系统COP下降了27%。并且系统运行实测值相较于设计值的匹配度,低于2016年供暖季采用双源热泵系统运行时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国家清洁供暖的号召,在老旧小区的供暖改造项目中,空气源热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邯郸市某小区的空气源热泵供暖改造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发现,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为2-3℃,整个供暖季的平均COP仅为2.0。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优化后可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能耗,为空气源热泵供暖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地区5个地表水地源热泵项目为例,对其冬季供暖运行工况进行了实测,并与空气源热泵和锅炉供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水源热泵系统的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和系统制热能效比EER分别能达到2.8~5.3和2.7~4.3,湖水源热泵系统的COP和EER分别能达到4.4和3.0,并且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能保持在20℃左右和40%以上;相比于空气源热泵和锅炉供暖,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的能效提高率分别达到了8.0%~72.0%和18.0%~87.9%,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结合北方地区"煤改电"清洁供暖改造,提出了电直接利用,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等3种复合太阳能"煤改电"供热方式。计算了不同复合供热方案的设备造价,运行费用和费用年值。给出了优化供热方案的太阳能集热面积比。结果表明,计算条件下空气源热泵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方案经济性较好。预期使用年限小于7年时,热风型空气源热泵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单位供暖面积费用年值为20.5元/m~2,推荐集热面积比为7%。预期使用年限在15年内时,热水型空气源热泵复合太阳能供热系统供暖面积费用年值为14.4元/m~2,推荐集热面积比为10%。  相似文献   

14.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住宅多采用户式空气源热泵冷暖两联供系统为房间提供冷热量,且采用“部分时间、部分空间”室内环境营造模式,导致热泵系统容量选择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上海的一栋典型超低能耗住宅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全年冷、热负荷模拟,分析户式热泵系统容量选择的方法。结果表明,与连续运行的负荷指标比较,间歇运行模式下,热泵系统室内末端负荷附加率为100%~200%,室外机负荷附加率为50%~60%,并发现虽然负荷指标增大,但间歇运行室内需能量可节约近20%。进而分析了户间传热、新风控制等因素对设备容量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户式热泵冷暖两联供系统容量选型的计算公式及负荷数据,为上海市及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住宅的分散式冷热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备受业内外关注的"第一届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大赛"经专家初评和终评及投票表决,最后评出了空气源热泵家用生活热水最佳设计奖2项、空气源热泵商用生活热水最佳应用奖3项、空气源热泵热水供暖最佳综合应用奖3项、空气源热泵多能互补供热最佳应用奖3项、空气源热泵煤改电分户供暖最佳应用奖3项、空气源热泵煤改电集中供暖最佳应用奖2项、空气源热泵地暖供暖最佳应用奖3项、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最佳应用奖3项,空气源热泵供热技术突破奖空缺,并于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6.
以某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结合该示范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的数据,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供回水温差大、机组COP值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运行数据,测试期间累计制冷量约为54 650.8 kW·h;前期地源热泵供回水温差在15℃左右,机组COP值在2.5~3.75之间,解决后供回水温差在2~4℃左右,机组COP值在4.0~5.0之间。通过本次运行测试分析,为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地源热泵的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煤改电项目中,地源热泵具有良好的节能性,文章结合具体项目,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特点,分析比较地源热泵与燃煤锅炉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TRNSYS软件动态模拟平台建立完整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模型,结合川西藏区结霜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其聚类中心城市红原、康定、石渠、乡城在典型供暖季全天和蓄热两种运行工况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两种工况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各种能耗,制热量及系统COP的大小,得出蓄热运行工况下系统COP较高,节能率依次为15.42%、16.30%、16.67%、12.86%,最终提出川西藏空气源热泵运行优化的策略是使机组在蓄热工况下运行。  相似文献   

19.
对长沙市某住户使用的蓄能型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实测,检测该系统在除霜工况下的除霜时间、循环水温、室内温度等运行参数,通过Fanger模型PMV-PPD评价指标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分析。并在2种室外工况下将蓄能型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VRV系统进行对比实验,比较两系统在长沙地区冬季制热的室内热舒适性与运行经济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期间最不利工况日内,蓄能型空气源热泵地板供暖系统除霜时间为6~8 min,室内1.1 m高处温度维持在20.5~22.9℃,地板温度维持在24.9~29.3℃,PMV维持在-0.53~0.15,可靠性良好。间歇运行下的蓄能型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VRV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室内舒适度且更为节能。  相似文献   

20.
某农村住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针对2014—2015年度供暖季系统的制热量、耗电量等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内日平均温度为19.6℃,热泵机组日平均COP为4.29,供暖系统日均综合能效比为3.52,日均太阳能贡献率为4.87%。该供暖系统的热泵机组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但太阳能贡献率偏低,整个供暖系统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