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水资源供给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二元模式理论的支撑下,浙江省开展了流域水资源供给配置综合评价研究工作,建立了水资源供给配置综合评价模型。本文介绍了模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分析计算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的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最后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浙江省椒江流域,通过对椒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现状的综合评价,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意见。  相似文献   

2.
针对沙颍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问题,根据沙颍河实际情况,提出了沙颍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及流程,基于MIKE BASIN软件建立了沙颍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15—2016年沙颍河流域河南段进行水资源配置计算。结果表明:水资源配置前,在生态流量保证率为100%的情况下,除中牟断面以上区间,其他区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根据模型水量配置结果,从颍河等处向郑州、开封等缺水城市调水的方案,可缓解流域河南段整体缺水状况,说明该模型可有效地进行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状年流域水资源仍存在较大的开发潜力,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迟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容量上限,必须持续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更科学合理地对瓯江中上游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调控,依据流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应的优势指标和劣势指标,提出了体现依靠优势、克服劣势目标的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既充分考虑了专家意见,又避免了单一赋权的片面性。并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建立灰色综合评判模型,计算得到瓯江中上游流域水资源最优调控方案,与传统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证明提出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是合理可行的。由于改进的指标体系简化了传统指标体系,突出评价的针对性,使得基于该指标体系的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可用于瓯江中上游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的评价和优选,也为其他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优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综合评价对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贫困指数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中国主要流域和分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海河、淮河和长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指数较小,开发潜力较小,其它流域和分区水资源贫困指数较大,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经对比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与事实基本相符,说明本文建立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可靠有效的,能为水资源规划、跨流域调水和水利工程运行提供较可靠的水文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就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灰色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山西省各流域及水资源分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保证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 ,围绕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 ,综合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判别—优化—保障”模式 ,包括建立判断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和多目标分析模型 ;在分析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  相似文献   

8.
黄梦楠  苗欣慧 《治淮》2024,(3):22-24
需水预测作为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需水预测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区域水资源配置、流域水资源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沙颍河流域需水进行预测,以期为流域需水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的性质及其在评价中的实际意义。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资水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涉及水量、水质、生态与体制等多因子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风险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反映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突出影响,弥补了线性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可靠。该模型可在不同流域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水资源冲突风险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入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结合沙颍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生态文明背景下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动向。树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水资源管理思想,加快推进以绿色化为主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创新。建立适应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尽快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多学科交叉体系,弘扬节约用水文化精神。研究成果对沙颍河流域实施生态水利建设,实现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层次分析法在沙颍河流域水量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颍河流域位于河南省中部,水资源量较为紧缺,沙颍河流域作为河南省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文章结合沙颍河流域实际情况,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水量分配模型,进行水量分配计算,并与拟定成果对比分析。本次水量分配成果与拟定分水成果比较接近,为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流域的角度对水资源配置后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设计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改进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模型。最后以淮河流域为例,采用此模型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调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水资源多维调控问题的特点,对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和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以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项目为背景,从调控方案实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果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人手,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调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量化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通过黄河流域调控方案评价应用,证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提出的量化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从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出发,结合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多级多指标可拓评价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估模型。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依据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与关联度,由相应等级的关联度大小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中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三个子系统进行可拓评级分析,计算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于某一等级的关联度,进而将其由简单的定性描述拓展到定量计算,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平评价等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综合考虑滇中龙川江高原流域特点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选取14项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模糊集对评价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最小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权重进行主客观耦合得到综合权重,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为比较,分别采用改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龙川江高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5个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均为2级,采用模糊集对评价法,5个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2级、1级、2级、2级和1级。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改进的模糊集对评价模型,对指标信息挖掘充分、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可为龙川江高原流域进一步推行"河长制"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和清洁小流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沧州市是华北地区典型的缺水城市,为了解掌握该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3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法计算沧州16个县区水资源脆弱性综合关联度,并将评价结果通过GIS平台进行空间可视化。结果表明,近18年来沧州市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但实际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物元分析表明,沧州市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异质性强,脆弱性自西部向东部增加,全市水资源总体脆弱程度较高,水资源各项服务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评价指标过程中,主要通过客观筛选法优化指标,但优化时无法处理不确定的干扰信息,导致应用该指标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合理。因此,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评价指标研究方法。从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4个维度入手,选取初始化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为每项指标赋予对应的权重;结合相关分析理论和属性约简算法,全方面筛除选取的评价指标中重复指标和干扰指标,得到优化后的评价指标;再进行评价指标检验,加强优化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确定此时保留的指标为最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以海河流域永定河段为例,通过计算选取12项评价指标,应用这些指标进行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评价,确定该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在2018年前上升速度缓慢,2018年后上升趋势显著,与现实情况完全相符,表明应用选取的评价指标可以得到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占伟  孙波  刘和昌 《人民珠江》2023,(12):110-119
围绕水资源承载主体、承载客体、途径3个维度,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模型、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生产函数模型,对珠江区27个重点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渡江、桂江、万泉河、北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排位居前,九洲江、黄泥河、钦江、鉴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排位居后;重点流域水资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濒临失调为主,濒临失调流域17个、轻度失调流域9个、中度失调流域1个;重点流域水资源承载效率曲线呈低、中、高3种类型,低效率型流域4个、中效率型流域12个、高效率型流域11个;综合水资源承载力排位、耦合协调程度以及承载效率,九洲江、鉴江、钦江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不佳,北江、西江、武水、贺江、汀江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相对较佳。研究结果可作为珠江区及重点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水生态、水环境出发,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对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系统地研究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综合评价等内容,建立海河流域水资源承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得的资料,对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基础指标的量化计算,证明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和经济、合理使用水资源、进行流域外调水、海水淡化才能摆脱缺水困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