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压裂返排液处理的不同目标,为了选择出最具针对性以及效果最好的电化学方法,开展了电絮凝气浮与电氧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系列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产气、阳极消耗情况以及处理机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COD(Cr)的去除效果都表现出很强的能力,电絮凝法脱色率达92.92%,去浊率达95.93%,TOC去除率达8...  相似文献   

2.
压裂返排液具有矿化度高、成分复杂、稳定性高、难降解等特点,电絮凝可以作为有效的预处理技术.通过室内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初始pH值、电极间距、初始COD等对COD降低效果的影响,针对不同因素进行了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溶解Al3+的质量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呈正比,电絮凝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电流...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三元共聚阳离子絮凝剂P(AM-DMC-DMDAAC)(PADD),将其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用于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样品,并比较评价了不同类型絮凝剂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样品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DD/PAC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最优,处理液的浊度为1.8NTU,色度为17.5°,CODCr为105mg/L及悬浮物质量浓度为8mg/L,该絮凝剂性能优良,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机械》2013,(11):110-114
为了使压裂返排液达到重复利用和排放的标准,对返排液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返排液采取物化处理与高级氧化处理为主,化学处理为辅的联合处理工艺。化学处理中选用PAC作为絮凝剂,投加浓度为100 mg/L,选用活化硅酸为助凝剂,投加浓度为5 mg/L,选用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投加浓度为60 mg/L,总的反应时间约30 min;电絮凝处理中选用PAC作为催化剂,投加浓度为20 mg/L,反应时间为20 min;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选用MnO2作为催化剂,投加浓度为60 mg/L,反应时间为40 min,工艺处理后的返排液达到重复利用和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生物法处理压裂返排液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气井压裂施工中所产生的压裂返排液,先用混凝-微电解-吸附预处理,再用生物法处理。结果表明,生物法处理后能使压裂返排液COD值降至100mg/l以下,使压裂返排液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技术概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海拉尔油田压裂液种类多,成分复杂,黏度高.针对压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以下处理工艺:返排液在废液池内自然降解→在废液池内加药预处理→电絮凝机处理→SSF污水净化机处理.压裂返排液站建成投产后的试运行证明,该处理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效果好,该工艺为压裂返排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陆相页岩气井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飞  胡耀强  李辉 《油田化学》2014,31(3):357-360
采用“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工艺,对陆相页岩气井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讨论了工艺中各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处理药剂最佳加药方案:氧化剂OD-H加量为1 g/L、絮凝剂IF-L加量为60 mg/L、助凝剂OF-Y加量为2mg/L; 氧化时间为5 min,沉降时间为20 min。处理后的水中SS<4.0 mg/L、SRB和FB细菌含量≤n×10个/mL、动力黏度<1.2 mPa·s、ΣFe<0.2 mg/L,出水水质符合配制压裂液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化工》2016,45(3):368
介绍了压裂返排液的性质及其处理技术,归纳了各处理技术的特点及处理效率。压裂返排液的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一种方法对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很难达到国家对返排液排放的要求,必须将几种方法联合起来对返排液进行处理。研究新型高效环保的压裂液体系和环保的生物处理剂,开发可使压裂返排液循环使用的工艺,利用油气田开发伴随的能量处理压裂返排液是将来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延长油田某油井的胍胶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性分析,采用"水质调节-絮凝-O3氧化"工艺对该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通过实验探索各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处理后返排液回配滑溜水压裂液的性能。先将压裂返排液的pH值调至9.0,然后加入800 mg/L絮凝剂IF-A和1.0 mg/L助凝剂FA-B,再在通臭氧量30 mL/min处理500 mL返排液的情形下通气处理40 min。处理后水质呈无色、清澈透明状,SS含量小于3.00mg/L,Fe离子含量0.5 mg/L以下,黏度降至1.28 mPa·s,细菌含量低。用处理液回配滑溜水压裂液的各项性能与用自来水配制的滑溜水压裂液性能相近,符合DB.61/T 575—2013《压裂用滑溜水体系》标准,满足滑溜水压裂液配制用水要求。图3表2参11  相似文献   

10.
随着页岩气开采力度不断增大,压裂返排液的净化处理问题是目前国内外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正渗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已在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但在压裂返排液处理中的应用则刚刚起步。本文将介绍正渗透技术处理压裂返排液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传统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阐述其优点;通过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现场应用情况,探讨该项技术在压裂返排液处理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压裂返排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化工应用》2017,(8):44-46
油井压裂返排液是当前油田水体污染源之一,压裂返排液的成分十分复杂,很难处理,所以研究压裂返排液特性,对其处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压裂返排液的基本类型及主要构成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基本特征和处理难点,为压裂返排液处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国内外压裂返排液主流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通过总结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平井+体积压裂"已经成为新疆油田公司增储上产的主要开发模式,随着该开发模式的广泛应用,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压裂返排液中胍胶和无机盐等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同时降低采油厂处理站的处理难度,从复配压裂液和回注油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别采用"除油-沉降-杀菌"处理工艺和"氧化破胶-混凝沉降-过滤"处理工艺对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通过检测两种工艺处理后的水质,证明两种工艺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能够满足SY/T 6376-2008 《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Q/SY 02012-2016 《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规范》、Q/SY 0030-2015《油田注入水分级水质指标》,从而实现了新疆油田压裂返排液的有效循环利用,降低了企业的用水成本。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压裂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在勘探前期区块回注、回用处理施工受限的问题,开展压裂返排液复配钻井液技术研究,丰富压裂返排液处理手段.通过活化脱稳、化学除垢、定位除杂、成分调节、精细过滤工艺流程,将压裂返排液处理后,按照清水与处理液不同比例混合进行钻井液复配,并开展钻井液性能评价,当清水与处理液水样混合比例≥5:5...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压裂返排液对常规油气田采出水处理站的干扰和冲击,延长油田某采油厂建设了处理量为20 m3/h的压裂返排液处理站,处理后的返排液用于回用配液。压裂返排液处理回用技术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稳定,设备操作简单,处理后的清水重新配制的压裂液已应用于多个压裂井场,压裂作业取得成功。该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庆油田发展油水井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必要性,对国内相关技术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油水井压裂、酸化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压裂返排液的高黏度、高悬浮物含量、高含油量等特点,本文提出了"氧化破胶-絮凝脱稳-改性纤维球过滤"综合处理工艺对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经综合处理后,SS去除率高达99.4%,油含量去除率高达92.3%,黏度下降了86.6%。同时研发了一套撬装式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处理后的返排液可作为油田回注水水源之一,实现了其无害化处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应用》2017,(12):60-64
电化学装置利用油气田压裂返排液高矿化物、高氯离子的水质特点,发生电化学反应,有效地去除了影响返排液处理后重新配液的有害成分。该装置对返排液细菌去除率达到99.8%以上,将黏度从5 mPa·s~8 Pa·s降至2 mPa·s以下,COD去除率约30%,对钙镁离子、残余的交联剂和破胶剂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化处理压裂返排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压裂返排液的主要成分是羟丙基胍胶及其它的有机添加荆。具有COD严重超标的污染特征。现在油田废水的处理普遍使用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处理COD去除率较低,处理后很难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将压裂返排液在混凝、Fe/C微电解、活性炭吸附等物理化学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处理,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COD含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用测耗氧曲线法实验,证明了微电解能够大大提高处理液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0.
李冉  潘杰  张丽  屈肖  杨江  秦文龙 《油田化学》2017,34(4):705-710
为提高压裂返排液化学处理效率、降低后续深度处理工艺负荷,采用自制聚硅酸盐混凝剂(PSiC)对返排液进行混凝预处理,利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进行Si浓度、聚合pH、Si/(Al+Fe)摩尔比(Fe/Al摩尔比9∶1)3因素3水平实验设计,考察了这3种因素对PSiC混凝效果的影响,确定出合适的制备参数。进一步利用统计软件Design Expert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并通过三维立体图像揭示三种因素交互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i/(Al+Fe)摩尔比对PSiC混凝效果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当Si浓度、Si/(Fe+Al)比和pH值分别取3.41%、1.3、1.8时,PSiC具有最佳的混凝性能,投加量为130 mg/L(以铁铝和计)时压裂返排液的浊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8.52%和70.35%。Si浓度、聚合pH、Si/(Al+Fe)摩尔比与处理效果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显著、可靠。Si浓度和Si/(Fe+Al)比交互作用不显著,Si浓度和pH有一定的交互作用,Si/(Fe+Al)比和pH交互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