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与小区的场地是城市雨水径流产生的重要源头,场地的雨水控制通过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运用不耗能、低耗能的被动技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利用海绵技术有效控制场地雨水径流,助力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所面临的开发强度大、场地受限、内涝频发、雨水径流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介绍了利用平屋顶调节城市雨水径流的方法——蓝色屋顶。以某城市片区为例,借助SWMM模型对该片区在不同重现期下采用不同比例蓝色屋顶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比较了在一定开发强度下屋顶调节与场地开发前的水文条件。结果表明:屋顶调节是削减场地开发后峰值流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对一定重现期内的强降雨事件削峰效果更明显。因此,蓝色屋顶可作为城市内涝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城市的"海绵"功能,尤其对于高强度开发区域,以及国内许多城市旧城改造中内涝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省三亚市某危旧房改造项目为案例,分析了绿色雨水设施在工程设计和场地径流控制中的应用。该项目通过综合采用透水铺装、绿化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水池等绿色雨水设施,满足了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三大总体控制目标,同时满足透水铺装率、绿化屋顶率等引导性单项控制指标。径流洪峰控制采用SWMM (雨水管理模型)软件建立。该项目的绿色雨水设施应用与径流控制计算对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道路是城市汇水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总结了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成分、来源,对国内外道路雨水径流的EMC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对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现状的调研分析和部分雨水径流水质数据,对我国几个主要城市道路雨水径流年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归纳推荐了一些针对我国道路排水现状的适用性控制措施,同时对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彦红 《山西建筑》2007,33(31):184-185
指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来源及成分分析,系统地整理了有关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研究的资料,为我国的城市雨水污染控制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已成为危害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特征、影响因素、初期雨水设计标准以及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以及国内部分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19,(10):86-89
文章通过对池州某住宅小区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对场地雨水实施减量控制,雨水设计协同场地、景观设计,采用透水铺装等措施降低地表径流量;同时根据项目的用水需求收集雨水回用,实现减少场地雨水外排的目标,保证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水污染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山西建筑》2010,36(8):204-206
在借鉴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从源头控制、传输过程污染控制、末端治理三方面阐述了城市雨水利用及污染控制的措施,并介绍了高效的化学强化处理雨水工艺,以促进我国城市雨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取标准化后进行依平均距离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对44个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样本和降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中的有机物大多附着在悬浮颗粒之上,雨水径流中有机物含量和悬浮颗粒物含量有很大关联性;同时由于雨水径流中的金属离子主要由汽车尾气排放或轮胎与高速公路路面摩擦产生,故金属离子含量相互影响、关系密切。该结论有助于简化雨水径流初步检验,亦可便于对污染源头的搜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逐渐成为环境水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合流制溢流污染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一个顽疾。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城市所面临的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开发强度大、场地受限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介绍了利用城市道路调节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道路边沟和局部路面的传输、调节能力,延缓雨水径流进入排水管道的时间,从而降低排水管道的峰值流量,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水对城市水环境的冲击污染。该方法还能显著提高现有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缓解内涝压力,尤其对于高强度开发区域,以及国内大量城市旧城改造中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控制及排水标准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