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Pro/E的并联机床实体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三杆并联机床机构.利用Pm/E实体建模对三杆并联机床进行了特征建模.设计虎克铰、动平台、静平台、伸缩杆及驱动杆的结构.结合Pro/E的机构约束条件对三杆并联机床进行模拟装配,从而得到虚拟样机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2.
配重法分析3-PRS并联机床的静态平衡问题,验证其优缺点。首先设计了平衡机构,动平台通过平行四边形伸缩机构平衡,其它三杆分别通过三个配重滑轮机构进行平衡。分析了并联机床各运动构件的质心,推导出了驱动杆质心和动平台的质心的方程表达式,通过平衡分析和算例得出,可以实现机床在整个工作空间任意位姿下驱动杆均不需要输出关节力克服机床重力。最后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施加配重的并联机床仿真验证,证明了理论分析是正确,配重法不需要对机床进行维护,并可以完全实现并联机床的静平衡。  相似文献   

3.
分析并联机床的特点以及伸缩杆的驱动方式,介绍了圆管式直线电动机的运行原理及优点;指出这种直线电动机在并联机床应用的方法、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机床的运动学正、反解方程,推导出了该机床的雅可比矩阵及雅可比逆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机床的奇异性及平稳性进行了研究,仿真出了该机床各驱动杆伸缩速度变化曲线.该研究为并联机床结构最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研制开发的并联加工中心,是由六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组成的,即用6根可伸缩杆通过虎克铰将固定平台与动平台相连,当改变6根可伸缩杆的杆长时,动平台就可以得到不同的位置和姿态,动平台上装有电主轴;在工作台上置放一个数控转台,从而实现空间任意复杂形状的曲面加工。机床上安装有圆盘式刀库。  相似文献   

6.
并联机床是将并联机构应用于机床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机床,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并联机床出现时间较短,尚有很多未解决的难题,其中机床驱动杆的精度是主要未解决难题之一,因此解决驱动杆的精度问题是解决整个并联机床精度问题的关键。为了实际测量数据,研究了驱动杆的测量方法,设计了专用的测试台。  相似文献   

7.
《现代零部件》2008,(4):62-64
众所周知,自1994年起,并联机床开始风靡全球,曾有人把并联机床的诞生称为21世纪的机床革命,但时至今日,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仍然进行不懈地研究,但并联机床产业化方面进展并不快。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并联机床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典型的并联机构如由六根伸缩杆组成Stewart机构,工作范围有限,特别是动平台的姿态角,一般在30°左右,也就是说,刀具可加工的区域很有限,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按杆系分,并联机床有6杆、4杆、3杆等多种杆系并联结构,其中3杆并联机床习惯上叫三支脚并联运动机床。并联机床球铰链关节点结构复杂、难于制造,使其成为所有并联机床的突出问题,三支脚并联机床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其关节点完全使用轴承联接,没有球铰链。  相似文献   

9.
一种三杆并联机床的静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祥志  王艳  蔡光起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4):1231-1235
推导了在重力和切削力作用下并联机床驱动力的计算方程,并对一种三杆并联机床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种并联机床进行切削加工时,各杆输出的驱动力比较均匀,没有突变,各杆驱动力最大不超过切削力的1.4倍;机床自重产生的驱动力在工作空间中无突变,并且在工作空间边缘处较大;为了克服机床自重,需要各杆输出较大的驱动力,因此需要对机床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轴并联机床是在六轴并联机床的基础上,在工作台上串联一个数控转台,实现七轴联动,从而提高了并联机床的加工能力。为了利用七轴并联机床进行数控加工,必须对刀位文件进行后置处理,生成六根驱动杆的杆长和数控转台的转角等数据来驱动并联机床。本文研究了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提出了后置处理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