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电力起爆系统的早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宝田  李志文 《爆破》1995,12(3):42-47
本文论述采用电力起爆系统引起的早爆原因,确定了应用非电导爆系统是预防外来电流产生早爆的有效措施。在长爆区、多药宝、双壁路堑的大爆破施工中应用复式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准爆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一起电容式起爆器故障引起的爆炸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分析了一起由电容式起爆器故障引起的早爆事故,提出了安全使用起爆器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史雅语  林雨人  李汉标  张卫星 《爆破》2005,22(3):107-111
通过分析雷电对电爆网路早爆的诱发成因,探讨在爆破作业中遇到突发雷电时的应对措施,指出:当爆破作业区上空发生直击雷时,不论采用何种起爆网路,都有发生早爆的可能;采用非电起爆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非直接雷击引起的早爆;雷雨季节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避免将电爆网路组成闭合回路,可以减少爆破作业中因雷电产生的早爆;任何情况下,在爆破作业区上空有雷击发生时,应将所有人员撤离施工现场至安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高温爆破早爆事故的扩大升级,对不可逆起爆网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分析高温爆破作业安全对起爆网路的功能要求,提出并定义了不可逆起爆网路;其次,通过起爆网路器材选型和起爆网路传爆属性分析,优选并推荐使用"四通连接大把抓复式起爆网路"和"雷管孔外接力逐孔起爆网路"两种不可逆起爆网路;最后,合理应用不可逆起爆网路,将爆破工艺流程中的警戒和联网工序前置,缩短爆破器材在高温炮孔中的留置时间。实践表明:不可逆起爆网路能够有效避免高温爆破早爆事故的扩大升级,有利于灾后盲炮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肖家祥 《爆破》1991,8(4):31-33
本文提出了电容式起爆器起爆串并串复式电爆网路的准爆条件,并进行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矿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扇形中深孔微差挤压爆破落矿中,从1980年8月开始改传统的电力起爆法为非电导爆起爆法,在运用“导爆索——非电导爆毫秒雷管组成的组合式非电导爆起爆系统”(以下简称“组合系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近年  相似文献   

7.
非电网路发生拒爆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电网路发生拒爆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阎玉山(广东爆破工程公司广东,510150)非电起爆系统具有与电雷管起爆时同样准确可靠的起爆时差,在杂散电流、磁电场环境和雷雨天气误爆的可能性大大减少。非电网路在布设、防护以及起爆时都比电网路简便。所以,非电起爆近...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钝感弹药对传爆序列提出的新要求,综合运用炸药冲击起爆理论、有效装药理论、聚能效应,设计了环形传爆药柱,并设计了适用于环形传爆药柱起爆的4点和8点同步起爆网路.利用主装药轴向钢凹法研究了环形传爆药柱的起爆能力,并与圆柱形传爆柱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点起爆条件下环形传爆药柱的起爆能力高于圆柱形传爆药柱,8点起爆效果优于4点起爆效果.  相似文献   

9.
弹体侵爆一体试验很难区分侵彻和爆炸两种荷载的毁伤权重,目前亦未有较成熟的方法模拟弹体侵彻动爆一体的全过程。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体积填充法的弹体侵爆一体数值模拟方法,在背景网格中通过体积填充生成炸药材料,同时赋予其与弹壳相同的初始速度,设置流固耦合算法约束弹壳与炸药协同变形和运动,同步侵彻目标介质后静态或动态起爆炸药。利用经验公式对惰性弹侵彻过程进行了模型验证,完成了侵彻静爆一体和侵彻动爆一体全过程数值模拟,给出混凝土介质内部压力场、表面成坑和成坑深度的变化规律,量化分析了侵爆一体过程中侵彻和爆炸两种荷载的毁伤权重。结果表明:当侵彻静爆一体时,目标介质内未消散的侵彻波场会与爆炸冲击波场叠加,其压力峰值较侵彻后装药静爆的单一爆炸波场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当侵彻动爆一体时,炸药的动爆效应使得介质内爆炸冲击波场呈现出不规则的球形分布,速度方向峰值压力提高20%以上,在固定着靶速度的情况下,起爆时间越晚,表面成坑越小,成坑深度越大;在固定起爆深度的情况下,着靶速度越大,表面成坑越小,成坑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孙浩  谢宇  蔡辰忱 《工程爆破》2024,(2):152-158
为解决机械起爆引信失效率高的问题,探索出一种保留传爆序列的起爆引信改装方法和解除保险方法。运用Autodyn软件仿真分析工业8号雷管在空气中爆炸的冲击波超压,发现在距离雷管端面2 mm内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大幅下降,要引爆不保留传爆序列(只含传爆药)的起爆引信,雷管端面与传爆药的理论最大允许间隙约为0.33 mm。分别对保留传爆序列和不保留传爆序列2种起爆引信进行钢凹试验,设置无间隙和有间隙2种起爆情形,试验结果表明:无间隙起爆时,2种起爆引信的传爆能力相当,钢凹深度分别为1.80 mm和2.08 mm。间隙2 mm起爆时,不保留传爆序列的起爆引信未完全作用,钢板表面无形变;带传爆序列的起爆引信完全作用,钢凹深度2.04 mm。试验结果既印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也说明了带传爆序列的起爆引信对雷管端面间隙不敏感,具有很高的传爆可靠性,配合解除保险方法,将显著提高机械起爆引信的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刘学强  施增武 《爆破》1995,12(4):51-55
煤矿采掘和地面爆破施工中,起爆可靠性是个重要环节。发生在钢路中的不规则拒爆,可以认为是由雷管敏感度差异而造成,钝感的雷管因未获得足够的电冲能而拒爆,自在情理之中。然而,发生在串联网路中部的成组拒爆,或者有一端爆物情况,就难以用敏感度差异来解释。本文介绍了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实验研究工作,揭示了网路上电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发生成组拒爆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拒爆原因及准爆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恩安  温运富 《爆破》2000,17(4):105-108
通过几年的工种实践,对在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的使用时所发现的拒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供爆破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导爆索-导爆管复式起爆系统中的盲炮问题,从导爆索-导爆管联接角度、导爆索能够安全起爆导爆管的安全距离、传爆方向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导爆索-导爆管起爆系统的起爆特点,建立了正向、反向传爆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最佳起爆角度范围;接着根据能量起爆机理,计算了导爆索爆轰引起的冲击波可引爆导爆管的最大搭接半径;最后,进行了不同搭接角度、不同搭接半径的导爆索-导爆管复式起爆系统的起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导爆索-导爆管搭接角度在70°~110°传爆较为可靠,最大搭接半径在6~8.4 mm内能够可靠引爆导爆管,这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导爆管进行溯源,在导爆管中添加一定量的惰性示踪剂,同时对添加不同示踪剂及同种示踪剂不同量的聚乙烯导爆管进行爆速、起爆感度以及传爆性能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示踪剂A与母体导爆药(RDX与Al粉)的比例在0.1/99.9~10/90范围内,爆速的变化范围为1745~1854 m/s,同时添加相同比例的示踪剂A、B、C混合物为总装药量的0.6%与1.5%,爆速分别为1852 m/s与1827 m/s,都符合工业导爆管爆速的要求;另外,添加示踪剂的导爆管均被可靠起爆,未见其感度降低和传爆不可靠。说明示踪剂的添加既满足了导爆管的溯源功能,又不影响导爆管的起爆与传爆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常用各种传爆药柱性能的比较及其对各种起爆器材感度试验,推荐了一种模铸TNT传爆药,介绍了其结构和性能 。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论述了无起爆药灼热桥丝式雷管的DDT传播过程,采用黑索今为雷管装药,以装药连续爆速测试获取雷管DDT过程信息,8#无起爆药雷管的引爆能低于#6有起爆药工业雷管的引爆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飞片撞击起爆模型,对传爆序列的传爆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就某引信中的导爆管到传爆管一级的爆轰传递给出了与实际情形相同的计算结果。文中方法可运用到同类型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重论述了导致GTG起爆药压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原因,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降低三压压爆频次的保证措施.结合两年多来控制GTG压爆的实践经验,作者就如何降低GTG起爆药压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高压可爆气体在起爆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明炬 《爆破》2003,20(3):91-92
介绍了高压可爆气体在起爆体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并同普通起爆体进行了对比试验,为改善硐室爆破效果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震源药柱用低爆速炸药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黄文尧 《爆破器材》2001,30(2):12-15
文章根据地震勘探震源药柱对低爆速炸药的要求 ,确定炸药的组分、配方及其混药工艺 ,产品经 2 3m井下传爆试验表明 ,该炸药爆速满足 16 0 0 m· s-1~ 2 30 0 m· s-1的要求 ,起爆和传爆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