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气作为易燃易爆介质,动火作业时将存在很大风险,只有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将动火作业风险降到最低,才能确保管道动火作业的安全.我们从人员管理、设备物资保障、安全防护措施、文明施工等方面浅谈动火作业全过程安全管控.  相似文献   

2.
动火作业安全性是管道建设和运行期间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超期服役管道动火作业频繁,保障管道动火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动火作业还存在监管不到位、风险因素识别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解读美国动火作业技术标准,针对管道动火作业的重要内容,包括管理模式、风险识别、可燃气体检测、动火作业监督和处置等,与国内标准进行对比。美国管道动火作业技术标准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建立管道动火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确认表,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浓度,具有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动火结束观测时间和废弃物清理要求,以及基于设备监控和人员救援的现场监督。建议借鉴美国动火作业标准先进理念,提高我国管道动火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发生在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和乙烯厂生产实际中的事故案例,分析了动火作业过程中无票证动火作业、封堵不严实、能量隔离不彻底、未检测可燃气体所造成事故的原因。通过对事故原因的逐一分析,找出造成事故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而对这些在动火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和评价,并提出科学实效的管理措施,可在今后的动火作业过程中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消减,从而降低动火作业过程的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新的动火管理规定,对输油管道动火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以便降低输油管道动火作业施工的风险,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5.
某公司粗苯储罐氮气保护管线动火作业引发粗苯罐爆燃事故。文章从罐体的设计、粗苯罐的运行过程、氮气管线的动火作业、变更作业以及安全管理几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动火作业违章,建设项目“三查四定”未严格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未及时整改,排查和治理过程安全管理缺失,以及员工安全风险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安全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五起因动火作业引发的油罐火灾事故,剖析了油库动火作业程序、动火作业计划、动火前期准备、动火监护过程管理及动火作业收尾方面存在的深刻教训,介绍了完善动火作业计划,理顺动火作业程序,规范动火前期准备,细化监护过程管理,注重动火作业收尾等措施,对于确保动火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介绍两起油罐(储罐)检维修施工中发生事故的基础上,分别对石油库油罐在检维修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动火等高危险作业进行了危害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城乡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施工以及管道隐患治理等原因引起的油气管道改线项目越来越多。长输成品油管道具有高压、易燃、易爆、易挥发性,动火作业风险高,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本文结合动火作业实际,对成品油管道动火施工及投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原油输送管线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以苏—嵯长输管线新建返输流程施工作业为例,探讨管线动火连头过程中不采用封堵作业的施工方法,对于现阶段国内外小口径原油长输管线的动火连头施工工艺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施工案例可以得出结论:小口径原油长输管线在动火作业前,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油品物性等多种因素对施工作业的影响;施工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方案,保证人力、物力、设备设施等提前就位;必要的风险识别,能够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属凝析气田,在连续五年的规模化开发中,涉及的动火作业级别高、频次多,要打开的管线设备有凝析油残存,氮气置换难度大、周期长,动火期间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引发着火、爆炸、灼烫、触电、中毒、高处坠落等事故。就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管线工业动火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并提出风险控制及应对措施,确保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管线工业动火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作经历说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乃至整个HSE管理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科学分析方法,识别与管道输油生产作业相关的危害及其影响和事故隐患,并对危害因素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采取有效的隐患治理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兰州石化公司QHSE“三标一体化”体系建立过程中“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这一关键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探索性实践应用,主要是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这一要素在石油化工企业实施过程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铁路装卸栈台区域施工作业的特点,运用QHSE体系风险管理理论对施工过程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对危险源控制提出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推行HSE管理,加大培训、考核力度,认真开展风险评价及危害分析,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职工思想意识有了明显转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确保了车间生产安稳长满优运行.  相似文献   

16.
浅谈危险源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险源辨识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介绍危险源的定义、分类、辨识方法及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因素和事故种类,探讨充分辨识危险源的思路及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举例说明几种辨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是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通过危害辨识与评价,可以降低油库区事故风险,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理论,对催化裂化装置油浆泵预热线的抢修进行了分析,找出 了停工、开工和抢修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制订了对策,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易发生的危害为例,结合实际,从发生危害的根源,危害所导致的后果、识别危害的重要性、识别危害与建立防御体系的关系、建立防御体系的重点思考、体系运行效果进行阐述,论证识别危害与建立企业危害风险防御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只有充分、准确及时地对危害进行充分识别,才能有针对性地建好企业危害风险防御体系,从而达到控制风险,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起到保护员工生命,保护家庭,减少财产损失,达到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和废弃中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力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专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综合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已逐步建立了从法律、法规、条例到国家标准的多层次管理体系。2002年3月15日颁布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提出了对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到废弃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分别从这六个环节分析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现状,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解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