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城"眺望景观对感知山地城市魅力,彰显山地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州市为例,构建眺望点、眺望目标和眺望视廊组成的眺望景观体系."城中观山"眺望景观包括城中山景眺望、外围山景眺望和局部山景眺望,以山脊线以下30%山体高度可见为基准,划定城中山景的前景控制区和背景协调区、外围山景的视廊控制区和视廊协调区、局部山景的最不利眺望点视廊控制区."山上望城"眺望景观包括城区眺望和地标眺望:眺望城区时,以120°视角确定核心眺望区域,对近景范围既有景观、中景范围"高层建筑墙"、远景范围城市天际线提出控制要求;眺望地标时,明确前景控制区与背景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山体互望"眺望景观基于双向锥形视廊,明确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基本自振周期T1反映了高层建筑质量和刚度分布特性,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控制基本自振周期在合理范围不仅能自动满足结构的主要设计指标,还能导向更合理的结构设计。通过分析国内837栋高度50 m以上高层建筑统计数据,得出不同设防烈度、不同高度分组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和分布规律,并基于简化模型推导了基本自振周期与结构高度关系的实用公式。统计数据分析以及实用公式均表明,T1与结构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且■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设防烈度提高而减小。高度250 m以上高层建筑基本自振周期合理范围上限值在■左右,其中8度设防区为■、7度设防区为■、6度设防区为■;如果达到或超过■,则结构刚度过柔。  相似文献   

3.
专题型城市设计高度分区研究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源 《规划师》2011,27(2):53-59
专题型城市设计的高度分区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子课题,其具有研究范围的覆盖性,研究价值的引导性、研究方法的借鉴性和研究过程的衔接性特征,遵循"两极求取,因素叠加"的思路.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城市设计高度分区研究专题在分析意象区域与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划分"两极"--高层建筑优先发展区及严格控制区,形成南京市高度分区...  相似文献   

4.
风荷载是强风区高层建筑的主要侧向控制荷载,确定脉动风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借助于高频动态天平试验和风压测量试验,分析讨论了沿建筑物高度分布的平均风力、脉动风力、风致振动惯性力以及建筑结构设计所需要的等效静态风荷载的确定问题,可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丘陵城市形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而使得建筑高度常面临不断被调整的尴尬与困境。通过研究长沙丘陵城市十余年的高度控制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指出针对丘陵美景资源的不同,需控制的城市地块也不同,可分为谷地影响区、山麓影响区、山脊影响区、山丘影响区等。并因此可形成不同的控制主体,包括山景界面、天际线、山景通廊、城市肌理、丘陵特色街道以及城市节点等。通过对控制主体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不同地块的具体建筑高度控制区间,构建丘陵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基本路径,包括高度控制地块划分、控制主体确定、控制方法选择、控制方法评价、高度控制值初定及修正。结论指出,为了有效建设丘陵特色的城市,须对丘陵城市进行分级及分类控制,以完善城市设计对于"控规"中建筑高度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建筑物中的主流,而其相关的建设监理控制问题也由此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监理的主要任务,然后通过对广东省某一高层建筑的部分监理工作进行的分析,对高层建筑的监理控制关键点进行了简要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王飞 《暖通空调》2007,37(5):80-82
提出了将旁通管定压系统应用于二次网供热系统中以解决供热区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的并网问题,给出了高低区合供时高层建筑最大允许高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简单、工程实用性强,在缺乏管网资料进行换热站设计时,可以迅速确定供热小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高度。在后续管网设计过程中,通过水压图分析确定用户调节阀安装位置及节流量方可获得理想的并网效果。  相似文献   

8.
韩辉 《山西建筑》2007,33(29):46-47
针对高层建筑开发给威海传统景观风貌带来的影响,借助于视觉安全格局途径,建立维护视觉感知过程的关键格局,甄别城市景观风貌保护的"底线"。从城市的天际线保护和视觉通廊保护两个方面,建立建筑高度的刚性控制框架以指导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层建筑施工的发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需要得到合理化解决,其中质量控制成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难点。在建筑规模化和集约化加深的同时建筑工程高度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也源源不断。本文主要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法国高层建筑基本情况 法国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居住建筑和超过28米的其他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00米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目前,法国已有530座高层建筑,其中巴黎的高层建筑有335座,大多在拉德芳斯区.法国的高层建筑始于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塔高超过300米,这一纪录直到1930年才被纽约的帝国大厦打破.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周边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一直是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该文以张家界永定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调查获取市民对城市景观要素和景观节点的评价,选取永定城区视觉控制点和视线廊道,构建眺望体系,分析其山水格局现状;其次,基于视觉分析法和多因子分析法构建建筑高度限制模型和建筑高度潜力模型,构建永定城区建筑高度控制体系;然后运用GIS对视觉分析和多因子分析进行限制模型和潜力模型的叠加,并与眺望体系进行校正,得出"显山、露水"的总体建筑高度控制优化策略,以期为永定城区及其它同类型城市发展建设提供高度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4,(4)
在城市化、新型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日,高层建筑的出现已不足为奇,同时高层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在如此迅速向更高层建筑发展的时代,自然对高层建筑施工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高层建筑进行展开,对其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邹强 《建筑创作》2002,(2):80-84
本文通过对美国建筑师近年来在大连的高层建筑作品的研究,并与美国本土高层建筑发展进行横向比较,试图找到两者在形式上的承接与嬗变关系,提出美国建筑师的高层建筑作品对我们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但由于现有的城市(文化、经济、政治、建筑)环境的综合作用,这些作品又呈现出与美国本土高层建筑不同的形式特征,发生了"适应性"嬗变.并针对此种"适应性"的嬗变现象进行剖析,进一步指出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应有时代性,不应有过多非建筑的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14.
北京通州核心区某高层建筑高度130m,采用框筒结构,平面形状为细腰"哑铃"形,双核心筒体系,在结构高度中部设置悬挑桁架与相邻公寓楼连接,通过调整核心筒墙体及周边框架布置满足结构变形要求。主楼平面形状对抗震不利,通过对角部重叠区的加强措施,可以保证主楼的结构安全。采用SATWE及MIDAS软件对结构在小震情况下进行了计算,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某8度区大高宽比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高度接近B级高度上限130 m,属于高度超限高层建筑。通过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和弹性时程分析、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下的等效弹性计算、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动力响应,同时采取加强措施,提高了结构的抗倾覆能力,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高烈度区结构刚度一般由水平荷载控制,而在低烈度区则往往由整体稳定决定。结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是影响结构整体稳定和P-Δ效应的主要因素,《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采用刚重比作为控制指标。基于结构楼层荷载沿竖向均匀分布,规范给出了刚重比的限值指标。对于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不同建筑之间质量沿高度分布差异很大,采用同样的控制参数,结构实际稳定性无法保证。根据实际体型和水平荷载分布情况,引入楼层竖向荷载分布系数β,通过控制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P-Δ效应,计算了结构合理刚重比,对规范指标进行了修正;同时根据实际荷载分布提出了任意水平荷载分布下的等效侧向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张文杰 《山西建筑》2007,33(36):53-55
分析了高层建筑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以及对城市正负面的影响,针对太原市高层建筑的分布现状提出了符合太原市的分布原则和战略,对高层建筑的比例、高度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建筑高度、环境、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实现土地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华山与华阴市自古以来山城一体、城景相融,但近年来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发展严重破坏了这一景观格局。建筑高度是影响华阴市"山—城"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成为华山与华阴市城景融合的关键。研究结合华阴市的发展背景,利用GIS分析方法,构建视线分析方法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体系,并基于公众利益和经济利益,分别提出建筑高度控制的限制模型和潜力模型,最终将这两个模型进行叠加形成适合华阴市发展的总体建筑高度控制分区,以适应规划管理及指导下一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19.
4月8日,临桂"撤县改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同意桂林市人民政府驻地由现址象山区搬迁至临桂区,老城区最大限度地"还地于景、还景于民"。这标志着近年来桂林大力推进的"世界旅游城"概念规划实施又迈向一个新的历史节点。近年来,为缓解桂林市区发展和漓江生态环保压力,桂林市政当局提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作为应对城市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世界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高层建筑的空间分布与高度控制对城市景观有显著影响,是城市景观控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伦敦市为例,总结了高层建筑控制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并从区域控制、天际轮廓线和景观保护区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的控制内容和方法,同时以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新交易港一号(One New Change)商场为例进一步说明。最后,文章讨论了英国城市景观中的高层建筑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