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湖南水旱灾害频繁加剧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水旱灾害概况湖南水旱灾害频繁,造成损失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约占总损失的%左右。据1950~1996年统计:全省水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年均受灾面积达37.5万hm2,成灾面积达16.1万hm2。同期全省旱灾年均受灾面积达63.5万hm2,成灾面积达28.4万hm2。可见旱灾重于水灾。尤其是1980~1996年,全省水灾受灾面积年均达65.9万hm2,成灾面积年均达28.1万hm2。同期全省旱灾受灾面积年均达82.0万hm2,成灾面积年均达35.9万hm2。很明显,年代愈近,灾害发生频率增高,周期缩短,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日益加剧。2典型年水旱灾害分析2·l典型水…  相似文献   

2.
2003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防汛抗旱》2004,(1):60-64
2003年我国干旱灾害属中等偏重年份。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73亿亩,其中成灾2.17亿亩,绝收4470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308亿公斤,造成其它直接经济损失663亿元。  相似文献   

3.
受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也较大。据建国40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11336万亩,成灾7053万亩,成灾率达62%。分析40年的洪涝灾情,有五个特点:一是大江大河发生超标准洪灾损失巨大。建国以来,如1954年长江干流发生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水旱灾害频繁,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据1951~1990年资料统计分析,40年中旱成灾面积13072万亩,平均每年约330万亩,共减产粮食336亿斤,直接经济损失70.6亿元。其中旱灾最严重的1989年,受灾面积1876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36.4%,粮食减产96.7亿斤,占当年粮食实收总产量的31.2%;水灾成灾面积12097万亩,平均每年约302万亩,共减产粮食334.6亿斤,直接经济损失116.5亿元,灾害最严重的1986年,成灾面积2380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41%,直接经济损失达46.2亿元,其中粮食  相似文献   

5.
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各族人民建水库,修堤防,并结合采用非工程措施,提高江河的防洪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由于财力、物力和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洪涝灾害还不能完全防止。40多年来,洪涝灾害年年有。据不完全统计,1950~1990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年均1.15亿亩,成灾面积年均7088万亩。1954年长江大洪水,使4755万亩农田被淹,188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汛抗旱》2005,(1):53-58
从全国来看,2004年干旱灾害影响范围较小,造成的损失明显偏轻,但局部地区灾情较重,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2.59亿亩,其中成灾1.19亿亩,绝收2516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231亿公斤,造成其它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国南方入汛较早,4月中旬以来,暴雨、洪水给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区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受灾面积518万公顷,成灾290万公顷,受灾人口8550万人,死亡1406人,直接经济损失536亿元。其中广东清远、佛山、珠海等7市直接经济损失达88亿元,广西梧州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柳州21.7亿元。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又一次给我们敲了警钟,说明加强城  相似文献   

8.
<正>一、历年洪涝灾情淮河中游两岸及主要支流下游受淮干高水位顶托,因洪致涝、关门淹现象较为严重。据1949~2000年资料统计,该区域多年平均耕地面积约为4300万亩,多年平均洪涝受灾面积约1270万亩,成灾面积约770万亩,平均成灾率达18.0%,其中涝灾受灾面  相似文献   

9.
一、水土流失引发的生态灾害问题(一)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生态危害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土壤结构,加剧土地荒漠化等。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70万平方公里,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26亿平方公里,其中坡耕地和沙化耕地1667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1962~2002年因水土流失累计损失耕地267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6.7万平方公里,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水土流失使全国每年有80~12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相当于毁坏160~240万厘米肥沃的土地,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丘陵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耕地的一半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每年土壤流失50多亿吨。仅就黑龙江省龙江县而言,水蚀区面积已达5545万亩。其中水土流失45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1%,水土流失耕地2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6%。年水土流失量为跑水1亿立方米,跑土1400万吨,跑肥119万吨(氮36万吨,磷32万吨,钾31万吨,其它2万吨)年流失表土10~11厘米,形成侵蚀沟5420条,总长1700公里,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8…  相似文献   

11.
受特定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决定,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为频发和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据统计,自1950年至2008年,全国年平均因旱作物受灾面积21672khm2,年平均因旱作物成灾面积9621khm2。其中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超过年平均数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洪、涝、旱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松辽流域的辽河、浑河、第二松花江等江河发生了大洪水。今年旱灾总的程度接近常年,但局部地区旱情十分严重。西北地区春旱连夏旱,东北西部地区伏旱连秋旱,陕西、甘肃两省发生了自1929年以来的罕见大旱,约为60年一遇。截止9月底统计,今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2.24亿亩(1496万公顷),成灾1.3亿亩(868万公顷),受灾人口2.2亿,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3.
四方水情     
热点传真近10多年来中国洪涝受灾面积呈下降态势近10多年来,中国洪涝受灾面积呈下降态势,但部分或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仍很严重。这是记者从正在成都召开的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上了解到的。中国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占各种自然损失的70%以上。由于江河纵横、沿河人口密集,洪涝历来是对生命财产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介绍,近10多年来中国洪涝灾害呈下降态势。1991~2005年,中国洪涝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1380万hm2,其中,1991年洪涝面积最大,达2460万hm2;2000年洪涝面积最小,为604万hm2。其中,在19…  相似文献   

14.
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巨大,对灾情进行统计分析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根据全国63年洪灾损失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所得灾情时间分布的变化规律表明,洪灾造成的人口死亡和房屋倒塌呈下降趋势,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各指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旱情与抗旱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旱灾是我国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据统计,1950年至1999年全国作物年均受灾面积2180万hm~2,成灾面积839万hm~2。其中50年代年均受灾面积1160万hm~2,60年代2160万hm~2,70年代2613万hm~2,80年代2453万hm~2,90年代2493万hm~2。年均损失粮食1237万t,其中50年代435万t,60年代931万t,70年代925万t,80年代1922万t,90年代2043万t。旱灾面积和粮食损失都呈增大的趋势。今年3月份全国旱情开始露头,由于风多风大、高温少雨、江河来水偏少,加上去冬今春水  相似文献   

16.
一、淮河中游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安徽地处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严重,据20世纪后50年资料统计,安徽境内淮河流域洪涝成灾年均面积达800万亩,其中1950年、1954年、1956年、1963年、1975年、1982年、1991年共七个大中洪水年洪涝成灾面积共1.58亿亩,年均2000万亩以上,即大中洪水年该区域有半数耕地成灾。2003年、2007年淮河又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安徽省成灾面积分别达到13472khm和9767khm,洪涝灾害区域仍主要集中在淮河中游。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国旱灾及抗旱减灾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以重庆、四川东部最为严重。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11亿亩,其中成灾2.01亿亩,绝收3443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416.5亿kg、经济作物损失316.2亿元。旱灾造成林业、牧业、水产养殖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7.0亿元、25.2亿元、13.9亿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遍布全国。年流失表层土壤50亿吨,损失土地670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年均扩展 2 460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贫瘠化,年均减少上百万亩耕地。因此,有的地方加剧开垦,越垦越穷越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灾害屡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过度采伐,全国现有森林覆盖率仅占国土面积的13.92%。全国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还有5 000万人没有解决饮水问题,且黄河连续多年出现断流现象,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搁好水土保持是建设高效农业的根本出路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24亿吨,占全国的48%。 198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洽工程,并决定在云、贵、)ti、陕、甘、鄂、渝6省1市境内水士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华...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因水土流失而丧失的地表土在250亿吨以上,预计到2025年,地球上25%的土地将会退化,这将直接导致荒漠化的面积会增加1倍。薄薄的地表土是千百万年演化、沉积形成的,如果在短期内轻易丧失,所造成的地质灾难,表面是沙尘暴迅速导致耕地的大面积沙化,而对生态平衡所造成的灾害,是人类多少代都要吞食的恶果,是目前难以预测和估量的。  我国每年水土流失量高达10亿吨以上。每年因此减少耕地面积500万亩以上,近10年因水土大量流失而损毁的耕地相当于一个山西省的面积。全国目前有270多个贫困县,其中有87%处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损失的氮、磷、钾高达4 000万吨,折合成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产量。而这仅仅是以黄土高原为例作出的粗略统计,如果加上全国各地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害,该是多么触目惊心!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达全国总面积38%,河川、湖泊、水库因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突出,相比之下北方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要比南方严重。而水土流失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其灾难性更是难以估量的。正是由于对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重视不够,加上连年对该地区大面积毁林造田、破坏植被,人们终于直接尝到了多年水土...  相似文献   

20.
1950—2005年,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29.34%;水土保持措施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300万公顷,累计保土737.74亿吨,植被覆盖率提高11.46%,累计保水量66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