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钱塘江河口涌潮观测体系,是防御潮灾、保护涌潮资源和研究涌潮规律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梳理以往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河段的涌潮特性和现状节点,沿钱塘江两岸布设盐官和美女坝等2站8点,按涌潮的水力特性确定涌潮高度、形态、流速、压力、行进速度、含沙量、潮位过程、河床冲淤过程及风速风向等9项观测内容,初步形成钱塘江河口的涌潮观测体系,为涌潮的保护利用及河口两岸的基础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涌潮对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涌潮汹涌,是典型的强混合型河口,其盐水入侵程度远强于其它潮汐河口。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涌潮作用下二维高精度盐水入侵数学模型,结合实测潮汐、涌潮和氯度资料分析,研究了涌潮对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潮促使盐水入侵加剧,导致时间上和纵向上氯度变率增大,涌潮是形成盐度锋的动力机制。同时,涌潮紊动激烈,促使氯度垂向分布均匀。另外,还对氯度控制方程中扩散系数的取值进行了讨论,认为钱塘江河口扩散系数取102m2/s量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钱塘江河口泥沙特性及河床冲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钱塘江河口含沙量、泥沙粒径的分布特性,建立了钱塘江河口泥沙起动流速和挟沙能力公式,分析了河床大冲大淤、大冲以后大淤、上游段洪冲潮淤、下游段洪淤潮冲等河床演变特性,研究了河床冲淤对洪水和潮汐的巨大反作用.分析研究表明,涌潮到达时,水流激烈冲刷河床,引起含沙量剧增,大多在涌潮过后的20 min内达到极值,形成大含沙量区.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涨潮输沙量明显大于落潮,加剧了河口上游的淤积,涌潮是钱塘江河口大冲大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涌潮水槽模拟研究钱塘江河口涌潮对曹娥江口门大闸的涌潮作用力,得出不同闸址位置、不同水闸底板高程条件下,大闸闸门的涌潮作用力特征.左岸闸址的闸门受到的涌潮作用力大于右岸,闸底板高程从-1.0 m变到-0.5 m及0.0 m,闸门受到的涌潮作用力依次减小17%、9%.  相似文献   

5.
为预报钱塘江河口取水口水体氯度,应用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涌潮作用的二维氯度预报数值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计算成果,分析了径流、潮汐及涌潮、江道地形等主要因素对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道地形是通过改变潮汐大小间接影响盐水入侵的,江道容积越大,潮差和进潮量越大,导致盐水入侵越严重;涌潮促使盐水入侵加剧,涌潮前后氯度存在突变。模型在钱塘江河口氯度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模型具有较大的预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虑涌潮作用的钱塘江二维泥沙输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塘江涌潮前后水位、流速和含沙量等物理量存在突变,给数值模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常规的数值模型往往不能准确模拟涌潮作用下的泥沙输移。在已建立的二维涌潮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准确Riemann解的Godunov格式建立了二维泥沙数值模型,模型首先检验了纯对流问题,然后模拟了钱塘江涌潮作用下的泥沙输移,计算结果反映了涌潮到达时刻含沙量的突变过程以及涌潮对泥沙输移的影响,揭示了钱塘江河口高含沙区的成因,以及涌潮是钱塘江河口大冲大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钱塘江涌潮前后水位、流速和含沙量等物理量存在突变,给数值模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传统的数值模型往往不能准确模拟涌潮作用下的泥沙输移。在已建立的二维涌潮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准确Riemann解的Godunov格式建立了二维泥沙数值模型,模型首先检验了纯对流问题,然后模拟了钱塘江涌潮作用下的泥沙输移,计算结果反映了涌潮到达时刻含沙量的突变过程以及涌潮对泥沙输移的影响,揭示了钱塘江河口高含沙量区成因,以及涌潮是钱塘江河口大冲大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钱塘江河口是举世闻名的强潮河口,凶猛的涌潮对钱塘江海塘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涌潮往往淘空海塘建筑物的基础,使堤防失稳毁坏。为了保护钱塘江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全,两岸人们在跟强涌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在探索、改进塘型结构的同时,还不断推进、发展和创建了各种护塘建筑物,以固护海塘,确保海塘的安全运行。这些建筑物为钱塘江海塘的防护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河口治理与河口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浪潮汹涌,河床宽浅,海域外来沙丰富,泥沙易冲易淤,主槽摆动频繁,河床冲淤幅度很大。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分析了流域建库和治江缩窄后钱塘江河口水沙和河床等河口自然属性的变化,以及因河口自然属性变化带来的河口社会属性如防洪御潮、水资源、岸线资源、航运资源、涌潮景观、古海塘、滩涂资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后钱塘江河口的健康程度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涌潮数值模拟的困难,综述了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的进展,应用有限体积-KFVS格式建立了钱塘江二维涌潮数值模型.模型在验证计算的基础上,预测了杭州湾规划设想方案、治江围涂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对涌潮的影响,并已推广到溃坝波和海啸传播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涌潮数值模型分辨率高,计算稳定,守恒性好.该模型不但适用于无涌潮水域的模拟,也适用于传统数值模型不能模拟的涌潮等间断流的模拟.  相似文献   

11.
燕山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反调节大型蓄水工程.坝区内有一条顺河向区域性隐伏断裂,它的稳定性对水库的兴建具有重要意义.地形地貌、新生界以来地层岩性的展布都直接受着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的控制,同时也是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的标志.作者在大量野外调查、钻探资料及室内镜下鉴定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库区两岸发育的三级不对称堆积阶地及河漫滩,认为各地貌单元在分布高程上两岸一致,说明库区地壳近期相对稳定.另外,依据新生界地层岩性特征并结合热释光、C14法绝对年龄测试成果,认为库区顺河向断层自第四纪以来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差动式调压室的基本方程出发,推求了差动式调压室理想设计时水位波动的计算公式。研究了调压室大井面积和阻抗孔面积的确定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的设计差动式调压室的尺寸,确定最高涌波水位和第二振幅,计算调压室水位的波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大比降卵砾石河流的比降和河床组成,采用1m宽水槽对大比降卵砾石河流的输沙率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水槽试验数据与现有推移质公式对比,比较有代表性的Meyer-peter(1948)、Engelund(1976)两个公式计算的输沙率偏大,与Ackres&White(1973)公式计算值较为接近。(2)根据Ackres&White(1973)的结构形式,补充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泥沙起动条件,假设推移质运动强度与水流有效运动强度成幂次关系,得到大比降卵砾石河流输沙率公式形式。(3)通过水槽试验数据,拟合出适合大比降卵砾石河流的输沙率公式。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委托河北建设管理项目)金属结构、机电项目管理特点,重点介绍了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制造安装管理体系和设备制造、安装全过程质量监控措施,对特大型水利工程的金属结构、机电项目管理经验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对类似工程的管理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掺用磨细矿粉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以看到:矿粉在一定掺量下,与水泥、砂、水作用的最充分,能够达到不掺矿粉的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并很好的改善了砂浆的工作性能,提高了早期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6.
四川雅安小关子水电站尾水围堰 ,在GIS楼和尾水闸门附近及混凝土和破碎岩体的复杂介质条件下 ,根据尾水围堰拆除的主要特点 ,对拆除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并确定相应的控制爆破技术参数 ,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 ,进行了成功的拆除。  相似文献   

17.
东江"05.6"暴雨洪水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谢振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9):614-615,617
2005年6月,东江流域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河水暴涨,形成近20多年以来罕见的东江暴雨洪水。以东江干流主要控制站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场暴雨洪水的特性,分析了该地区暴雨洪水规律。  相似文献   

18.
移民问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及正常运行成败的关键。现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丹江口库区开发性移民的特殊性,提出中线水源区开发性移民应处理好3大关系,并应坚持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进水源区开发性移民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相应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河流演变过程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河北省河流众多,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导致该区内多数河流失去河流的自然功能.通过对河北省流域内河流自然功能现状调查和评价,由于河流水资源不足和水环境污染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河流自然功能的影响显著,大部分河流自然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最后提出保护河流自然功能的措施和建议,为今后恢复和保护河流自然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问题。做好南水北调建设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探讨了南水北调主体工程的业主和项目法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