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刊讯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CE-2)成功发射。2010年11月8日.温家宝总理为“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宣布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我国公布嫦娥一号拍摄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国防科工委1月31日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这是我国首次获得此类图像。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按照工程总体方案,嫦娥一号卫星上的CCD相机要求的成像范围在月面南北纬70度以内。而在对CCD相机的能力评估后,从1月4日起,科学家开始  相似文献   

3.
国内动态     
《卫星与网络》2009,(1):73-75
嫦娥一号将择机实施落月;神七伴飞卫星运行百天;风云二号E星传回第一张可见光图像;工信部公布2008年我国村村通工程成果;哈工大召开“试验卫星三号”表彰大会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世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随后其实现成功绕月飞行。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4月21日,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中星9 号(ChinaSat-9)卫星订购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法国总理拉法兰出席了签字仪式,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总裁张海南和法国阿尔卡特宇航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睿思(Pascal Sourisse)共同签署了《中星9号卫星购买合同》。据悉,该合同价值1亿欧元(1.2亿美元)。中星9号卫星采用法国阿尔卡特宇航公司SB4100系列成熟商用卫星平台,是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预计2007年7 月前后将在西昌用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定点于92.2°E轨位上。该星将和2006年发射的、我国自行研制的首颗电视直播卫星——鑫诺2号(Sinosat-2)卫星一起构建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相似文献   

6.
卫通专版     
《卫星与网络》2007,(11):22-24
中国卫通为嫦娥一号发射提供卫星通信保障服务随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运行,中国卫通协助总参通信部圆满保障了卫星发射准备、发射成功、近月制动、环月绕行各个环节的通信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4日18:05,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终于变成现实,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绕月卫星顺利上天飞向月球,并于2007年11月7日08:37进入距月面200km的极月圆轨道,中国于2007年11月26日上午对外公布嫦娥-1绕月卫星拍摄的第一幅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天之即.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一书,也恰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9.
《红外》2013,(3):50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到时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  相似文献   

10.
《光机电信息》2007,24(11):66
2007年10月24日,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第3个里程碑的探月工程,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承担研制的CCD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随“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并在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后展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等2项重大科学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1.
《卫星与网络》2014,(12):51-51
12月15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圆满完成第十三个月昼的全部预定工作,顺利进入月夜休眠。登陆月面一年中,嫦娥三号先后进行13次月夜休眠和月昼唤醒,成功经受住历次月夜极寒环境的考验嫦娥三号着陆器预定寿命期内的月面工作都已完成,但鉴于其状态良好,将超期服役,  相似文献   

12.
《卫星与网络》2009,(4):77-77
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原定寿命为一年的嫦娥一号.经历了长达494天的太空漫游后。出色完成全部任务:第一,获得了月球0度到南北纬70度之间的全月面图。此外,还完成了原先预定的任务之外的南北极70度到90度之间的月面图。第二。测定了月球表面的多种元素分布以及所含的矿物。第三,完成了研究月球内层土壤各个地方的厚度。以此估算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和分布特征。第四.完成了月球环境探测.了解了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目前,航天科学家们正在分析嫦娥一号传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迈出了探索月球奥秘的重要一步,再次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遥感等方面的强大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14.
《卫星与网络》2008,(1):73-73
1月31日,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这是我国首次获得此类图像。  相似文献   

15.
打破惯性非常艰难.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能够顺利奔向月球,就在于能够不断打破惯性,通过加速度实现"转轨",最终朝正确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引导公众探索科普奥秘,中国科协目前发布了2010年度《科普资源开发指南》,其中今年预计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等七大项目被列为本年度的“科普富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嫦娥一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运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法(MAP)实现了月表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成像模型,分析了图像获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超分辨率重建模型。基于该模型,首先采用误差-参数分析法估计嫦娥一号卫星CCD立体相机动态成像光学系统的点扩散函数(PSF);然后将估计的PSF应用到MAP算法所建立的目标函数中,采用共轭梯度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最值求解;再通过VC软件平台编程实现了对单帧正视月表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最后从信息熵、清晰度和频谱等方面对重建图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建图像像质优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2007年已成为我国卫星发射的第一个高峰年,今年将陆续发射了一系列卫星。这包括已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鑫诺3号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中星6B通信广播卫星,还要发射的中星9号直播卫星、嫦娥1号探月卫星等,令所有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和卫星广播电视事业的爱好者欢欣鼓舞。在这陆续而至的美好时光里,就让我们运用卫星跟踪软件来寻找和描绘卫星运行的美妙轨迹吧!  相似文献   

19.
《红外》2014,(1)
正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在与着陆器完成多角度互拍后,"玉兔"开始独立巡月探视。记者今天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嫦娥三号红外成像光谱仪按预定计划开机,并成功获取了月面可见光图像及月面第一组数据的SWIR相对反射率等光谱数据。地面监控中心显示,红外成像光谱仪各项遥测数据正常,月表目标图像清晰,光谱特征明显。有关专家认为,这为月面的勘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奔月     
本书值此"嫦娥一号"首颗探月卫星即将发射之际,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生动叙述了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作者作为长期工作在卫星发射和卫星应用领域的航天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示了孙家栋在事业上甘心付出、勇于负责,生活中淡泊名利、真诚待人的人格魅力和一代航天人的精神,以及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心路历程。该书首次披露了新中国重要卫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